中美第4轮贸易谈判,已经在西班牙开始了。当地时间9月14日,美国财长贝森特率团先到达会谈点,中国代表团后赶到。西班牙著名的城市马德里,为了这次会谈做了很多准备,安保人员也早早地到位了。
由于是闭门会谈,所以对于双方谈判的具体情况,蹲守在外的媒体也并不知道,只知道首场会谈结束后,贝森特出来时脸色并不好,他眉头紧锁,对媒体说:“我们明天早晨会继续谈判!”
要知道就在谈判开始前48小时,美国商务部突然宣布将23家中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清单,其中13家涉及半导体和集成电路领域,包括国内FPGA芯片龙头上海复旦微电子集团,以及在半导体检测设备领域占据重要地位的苏州华兴源创科技。
更值得注意的是清单中还出现了6家科研院所,包括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和中科院上海光机所,这些机构正是中国在量子技术、激光研究等基础科学领域的核心力量。美方声称这些实体“危害美国国家安全”,但明眼人都清楚,这是对中国高科技产业的精准打击。
中方的反制迅速而有力。就在美方制裁清单公布后不到6小时,中国商务部宣布对原产于美国的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调查,调查范围涵盖汽车电子和工业控制领域的多种关键部件。这种“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反制策略,让本就紧张的谈判氛围更添了几分火药味。
回顾前三轮谈判的轨迹,更能看出此次马德里谈判的艰难。今年5月的日内瓦首轮谈判中,双方曾达成阶段性成果,取消了91%的报复性关税,仅保留10%的基准关税。6月的伦敦谈判取得了些许突破,美方放宽了AI芯片等高科技产品的出口限制,中方则增加了稀土出口配额。
7月的斯德哥尔摩谈判虽将附加关税暂停期延长至11月,但在俄伊能源合作、农产品采购等核心议题上仍未取得进展。如今第四轮谈判遭遇的僵局,预示着中美贸易摩擦已进入更深层次的博弈。
就在马德里谈判陷入僵局的同时,美国社交媒体上正掀起一场轩然大波。特朗普在个人账号发布的一篇长文,让无数美国网民惊呼“这不是我们认识的那个特朗普”。
这位一向标榜“美国优先”的前总统,居然在文中公开承认:“我们曾非常擅长做的很多事,现在都不行了。我们现在必须向他人学习如何制造产品,比如计算机、火车、船舶等。过去我们曾一天造一艘船,但现在却一年都造不出一艘。”
这番话与他过去的言论形成鲜明对比。2024年竞选期间,他还在集会上高呼“美国制造将统治世界”;2023年访问俄亥俄州工厂时,他曾宣称“没有任何国家能在制造业上超越美国”。如今这种180度的态度转变,让支持者们一时难以接受。
有网民翻出他两年前的演讲视频对比,调侃道:“这难道是被绑架了?”更有细心的网友发现,他在文中再也没有使用“美国最伟大”的表述,取而代之的是“我们必须学习”“我们需要投资”这样的谦卑言辞。
长文中更令人意外的是特朗普对外国投资的态度:“美国欢迎外国公司带着巨额的投资以及专业技术人员到美国来,并希望这些公司在美国本土培训我们的员工!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能比他们做得更好!”这种向外国资本“求援”的姿态,与其过去“让制造业回流美国”的强硬表态大相径庭。
要知道,2024年他还曾威胁对转移海外的美国企业征收“背叛税”,如今却公开欢迎外国公司来美建厂,这种转变背后是美国制造业的严峻现实。
数据显示,美国船舶制造业的产能已跌至历史低谷,上世纪50年代巅峰时期,美国平均每天能下水一艘商船,而现在全年商船建造量不足10艘。汽车产业同样不容乐观,2024年美国汽车零部件进口额同比增长18%,其中从中国进口的汽车电子元件占比达35%。
半导体领域的差距更为明显,美国在先进制程芯片制造上的市场份额已从2000年的40%降至2025年的12%,而中国在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上却在持续提升。这些冰冷的数字,或许正是让特朗普放下傲慢的真正原因。
有分析认为,这篇长文既是说给中国听的,也是说给美国国内产业界听的,试图在施压与妥协之间寻找平衡点。但这种前后不一的表态,反而让市场对谈判前景更加担忧,美元指数在长文发布后应声下跌0.3个百分点。
特朗普的社交媒体长文还在发酵,他试图组建“对华关税联盟”的计划却遭遇了更沉重的打击。就在中美谈判开始前一周,特朗普政府高调宣称已联络30个国家,计划对中国和印度商品统一加征最高100%的关税,甚至牵强地将此举与“限制俄罗斯战争资金”挂钩。但现实很快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
欧盟率先公开唱反调。2025年4月22日,欧盟明确表示“对华政策保持不变,不会采取脱钩措施”。欧盟贸易代表波德斯塔更是直接反驳美国的关税施压,强调“中欧关系与美欧谈判不可混为一谈”,拒绝以牺牲中欧合作为代价换取美国的关税优惠。
日本和韩国的态度同样暧昧。尽管美国多次施压要求两国加入关税联盟,但两国企业的反对声浪此起彼伏。日本电子零部件企业对华出口占比达40%,丰田、本田等车企在中国市场的利润贡献率超过30%;
韩国半导体产业更离不开中国市场,三星电子在中国的芯片封装测试工厂雇佣了超过2万名员工。面对美国的施压,日本经济产业省只是含糊表示“正在研究”,韩国则以“需保护国内产业”为由委婉拒绝。
G7内部的分歧早已公开化。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一份内部报告显示,在最近一次G7贸易部长会议上,当美方提出关税联盟提案时,只有英国表示“原则支持”,其他国家要么沉默,要么直接质疑。这种“一人吆喝,众人观望”的局面,让特朗普想“多对一”围堵中国的算盘彻底落空。
特朗普的社交媒体长文也好,欧盟、加拿大的“集体反叛”也罢,都折射出全球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当单边主义遇上多边利益,当霸权思维碰撞市场规律,贸易谈判桌上的每一次交锋,都在重塑着新的世界经济秩序。
参考资料:中美在西班牙就有关经贸问题举行会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