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低谷时,总会渴望一种力量,把心里的黑暗驱散。
最近央媒推荐的“充电宝”,却是一个00后的乒乓球姑娘:孙颖莎。
人民日报几次点名她,甚至翻出了四年前的奥运画面,给与他人厉力量:当你需要能量时,看看孙颖莎赛场上的热血时刻。
这句话简短,却正中很多人的心。
这个小小的身影,究竟凭什么让全国观众都心潮澎湃?
澳门冠军赛女单首轮,孙颖莎对阵威尔士选手安娜·赫尔希。结果毫无悬念,3:1晋级。
第一局,孙颖莎一上来就打出4:0的开局,场面压得对手抬不起头。第二局一度落后,可她硬是咬牙追回分数,虽然那一局丢了,但她没有乱。
到了第三局,孙颖莎直接改变策略,发球落点压到对手的正手短球。对方明显不适应,整局打得手忙脚乱,最后只得了3分。第四局更干脆,11:4收尾。
场下的观众看得过瘾,人民日报第一时间发视频,点赞她的冷静和韧劲。
就连赛前,央媒也早早点名她,把那句“当你需要能量时……”挂在微博上。
评论区里,全是被点燃的热血留言:“小小的身体,大大的能量。”“就是因为她,爱上了乒乓球。”
孙颖莎的能量,来源于多年积累。
5岁那年父母把孙颖莎送去学乒乓球。最开始只是想培养兴趣,没想到孩子越打越喜欢。
石家庄和平西路小学的水泥球台上,一个小姑娘眼神专注,手脚灵巧,连教练都惊了眼。
10岁进河北省队,日子一下子变了。孙颖莎每天最早到训练馆,晚上最后一个走。
左小腿常年因为发球跺脚青紫一片,她咬牙挺了下来。
15岁,孙颖莎拿下全国少年锦标赛单打冠军,同年进国家二队。
两年后,孙颖莎又通过升降赛进了一队。刚进来没多久,就在日本公开赛大放异彩。那一年,她只有17岁。
初出茅庐的她,不仅拿下女单冠军,还揽下女双冠军。日本媒体当场炸了,给她起了个称号——“小魔王”。
“小魔王”不是虚名。
2019年布达佩斯世乒赛,孙颖莎遇上状态正猛的伊藤美诚。
那之前,伊藤美诚连续干掉刘诗雯、丁宁、朱雨玲,气势如虹。
可孙颖莎不慌不乱,硬是以4:1收下比赛。教练李隼说:“她执行力特别坚决,比赛全程尽在掌控。”
2021年东京奥运会,我国混双失利后,压力全部压在单打和团体上。
半决赛碰上伊藤美诚,很多人替她捏了一把汗。
结果孙颖莎干净利落,4:0横扫,把对手的嚣张劲彻底压下去。
那一晚,整个中国都在为她欢呼。后来女团决赛,她又拿下两分,帮助队伍3:0完胜。
从那之后,孙颖莎彻底站稳了“大魔王接班人”的位置。
2023年德班世乒赛,她成为历史上首位00后单打冠军,还拿下混双。
2024年巴黎奥运会,孙颖莎和王楚钦组成的“莎头”组合,硬是在混双赛场杀出一条血路,赢下奥运乒乓球混双首金。
而在2025年的多哈世乒赛,她再次卫冕女单冠军,成为国乒历史上首位双圈世锦赛金满贯女运动员。
这一路走来,每一场硬仗都印证了一个事实:她不是靠运气,她是真有底子。
赛场上的孙颖莎冷静果断,赛场下却有一份温柔。
她接受采访时从不摆架子,总是说话真诚。训练辛苦,她不会夸张抱怨,只是平实地分享。
被网络攻击时,也没有情绪化回应,而是用一个又一个冠军堵住质疑。
她的坚韧,慢慢影响了很多人。如今,从孩子到大人,从球迷到路人,都能在她身上找到一股力量。
人民日报点名她,其实不只是夸奖,更是想让大家看到一个榜样。
哪怕身材不高大,只要有韧劲,也能在世界舞台上发光。
“当你需要能量时,看看孙颖莎赛场上的热血时刻。” 这20个字,说出了她的意义。
孙颖莎的每一次扣杀,像是把观众心里的火苗重新点燃。
生活里再多低谷,总有人用汗水告诉你,逆境里也能开出花。
她是球场上的“小魔王”,也是生活里的“大功率充电宝”。
这就是孙颖莎,让人看了就忍不住笑,忍不住热血,忍不住想要更努力地生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