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西贝餐饮和罗永浩因为“预制菜”打起了口水仗。
这背后,并非简单的对错之争,而是一场“行业标准”与“消费者情绪”的碰撞。西贝用标准回应消费者的情绪,自然很难让人买账。
但是预制菜与否真的对食物是否安全、营养、健康有实质性影响吗?当恐慌跑在事实前面,我们需要的不是站队,而是厘清一些基本事实。
今天,我们想就网友关注最多的3个问题,分享一些事实。
隔夜羊排
事件回顾:
根据中国蓝新闻报道,西贝的羊排默认覆盖“三餐赏味期”(当天午/晚餐+次日午餐),冷藏复热后出餐。
微博上,这条新闻下最热的一条评论是——
“隔夜菜亚硝酸盐成倍增加,
这是要花钱买致癌物吃啊”
这真是典型的自己吓自己。
肉类本身不含硝酸盐
亚硝酸盐主要来自蔬菜中的硝酸盐被细菌分解,烹调后的绿叶蔬菜在室温存放后会发生亚硝酸盐含量上升的情况。
这是由于大量杂菌增殖造成的。如果你能及时把食物放到冷藏室,用低温来抑制杂菌增殖,就可以避免这个麻烦。
而新鲜肉类本身几乎不含硝酸盐,即便有微量的硝酸盐存在,煮熟后在低温冷藏(4℃以下)时,细菌生长大大受限,也几乎不会产生可观的亚硝酸盐。
真正的风险是细菌污染
熟肉隔夜最大的问题其实不是亚硝酸盐,而是微生物污染。
如果保存不当(没有及时冷藏、反复加热、存放时间过长),就可能滋生致病菌,导致食物中毒。
那么,怎样保存才算安全?
食品安全领域有一条基本原则叫做“热食宜热、冷食宜冷”——
● 煮熟的食物,趁热吃或保持在60℃以上,这样细菌不容易滋生
● 如果打算存放,应该尽快降温、并放入4℃以下的冷藏环境
▲ 图: Zak Chapman: https://www.pexels.com/photo/2291367/
在家庭场景下,;吃之前要彻底加热到冒热气,确保中心温度达到70℃以上。
如果你看到店里的熟菜没有用合适的热存工具保温、凉菜没有放在冷柜里时,你真的需要担心了。
保质期18个月的冷冻鱼
事件回顾:
记者探访西贝后厨发现,其招牌菜“葱香烤鱼”,使用冷冻海鲈鱼,外包装标志保质期18个月,配来中含复配水分保持剂。
为什么要冷冻?
鱼类的水分含量高,肌肉组织更细嫩,而且酶的活性高,还有比较多不饱和脂肪酸,所以相比肉类,鱼类更容易腐败变质。
而冷冻被认为是最有效的鱼类保鲜方法之一。
我们餐桌上常见的很多鱼类,本身就离不开冷冻。
● 比如鳕鱼、鲑鱼等深海鱼类,渔场大多位于遥远的海域,捕捞船在海上停留时间长,如果不冷冻,很难保证鱼的新鲜和安全
● 一些季节性捕捞的鱼,比如大黄鱼、银鲳鱼等,禁渔期往往就是吃冰鲜的解馋。
除了保鲜,冷冻还可以很大程度杀灭海鲜中的寄生虫。比如三文鱼、金枪鱼,这类鱼常常拿来做生鱼片,低温冷冻后更安全。
▲ 图Yuna Kim from Pixabay
在这次舆论战中,大家的关注可能在
“保质期18个月”这几个字上。口感自是不必说了,冷冻那么长时间,营养还能保留多少呢?
长时间冷冻,对DHA影响大
冷冻对Omega-3的影响,受很多因素影响。
●鱼自身的因素,比如酶含量、脂肪酸构成、抗氧物含量等;
●冷冻条件:速冻速度、储藏温度及稳定性、接触氧气的情况等有关。
多不饱和脂肪酸是不太稳定的,容易氧化,而低温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氧化。
但如果冷冻过程中出现了很大的冰晶,刺破了细胞,就会释放出细胞里的氧化酶,再加上氧气作用,就会加速DHA和EPA被氧化,尤其是DHA。
这也是为什么商业速冻要采用极低的温度(比如-30℃),这样可以形成非常细小均匀的冰晶,对细胞破坏程度很,对 EPA和DHA的保存更有利。
▲ 冰晶的影响
从各种研究来看 [8]
● 常见冷冻温度 (−18 ~ −20 °C) 下长期储存 (数月到一年), EPA + DHA 总量损失可以在30-50%或更多,具体视鱼种和脂肪含量而定
● 更低温度 ( −30 °C 或更低) 和储存时间较短或中等 (数月至一年以内) ,损失可能控制在10-20%或更低。
除了Omega-3,冷冻也会影响蛋白质的含量和结构。比如 解冻后肉质变柴或出水增多, 因为冰晶破坏了肌肉纤维。
一项研究显示 ,在18 °C 下冷冻45天,鱼肉的蛋白质含量下降了4%~18%[9]。
▲ Patou Ricard from Pixabay
总体来讲,温度越低、时间越短,保存越好。优质的商业速冻鱼,尤其是真空包装的更好,买回家后尽快吃,依然不错 的 ω-3 和优质蛋白的补充来源。
吃冷冻鱼的安全建议
如果冷冻海鲜在运输、存储过程中发生解冻,或者烹饪前在室温下放置过久,就会产生安全风险,还是需要注意的。
● 避免购买有霜冻或冰晶迹象的包装,这可能意味着鱼已经储存了很长时间或解冻后又重新冷冻。
● 真空包装遏制氧化的效果会更好。购买大包装产品后,可在家用真空袋分装;如果没有,可以用保鲜膜包好之后再装密封袋。
▲ 还可以试试这样,借助水的压力把袋内的空气排出去;或者用吸管排气。
● 买回来后尽快吃。家庭冰箱经常开关,温度波动较大,不能按包装上的保质期来对待。安全问题可能不大,但口感肯定会差很多。
●放在冷藏室解冻!放在冷藏室解冻!放在冷藏室解冻!
保质期24个月的冷冻西兰花
事件回顾:
钱江晚报记者探访西贝后厨发现,儿童餐使用“有机速冻西兰花”,保质期24个月。
营养流失主要在预处理环节
冷冻蔬果的加工一般包含3个步骤:预处理、速冻、冷冻储藏。
营养流失主要发生预先处理环节,比如清洗、漂烫、切分、甩水。
受影响比较大的是一些水溶性的、容易氧化的营养素,比如维生素C、多酚类物质;后续冷冻储存过程中,营养流失的速度会显著放缓。
▲ 图: Zamani Sahudi:
https://www.pexels.com/photo/cooked-broccoli-soup-53821/
一项研究显示,西兰花在摘茎后会损失5.6%的维生素C,漂烫(96℃,3.5分钟)会导致10.2%的损失;冷冻过程本身大约损失9%,从冷冻完到储存6个月大约会再损失6%[4]。
另外一项研究显示,热烫和速冻会导致冷冻西兰花的维生素C含量下降约30%,多酚类抗氧化物下降57%,但抗氧化能力与新鲜西兰花相似[2]。
B族维生素(比如叶酸)也是一类比较不稳定的营养素,不过它们的情况跟维生素C有些不同。
一项研究显示,经过预处理、速冻后,西兰花损失了大约10%的叶酸,冷冻3个月时,损失超过了20%;6个月时损失超过了90%[5]。
冷冻蔬菜营养其实不差
除了这些不稳定的营养素,其他的营养素其实都得到了很好地保留。
比如,矿物质、膳食纤维以及脂溶性的维生素,比如维生素A,都得到了很好的保留[2,3];十字花科蔬菜独特的“保健成分”——硫代葡萄糖苷,损失也不大[2]。
▲ 图源:参考资料2。十字花科蔬菜特有的保健成分得到了很好的保留。
冷冻蔬菜其实不是新鲜事物了,各国研究数据证明,合理冷冻保存的食材,仍能保存其中绝大部分的营养素。
所以,欧美的膳食指南中,把冷冻蔬菜和新鲜蔬菜归为一类,同样鼓励消费者食用的。
▲ 美国居民膳食指南2020-2025对蔬菜的推荐。
冷冻蔬菜使用技巧
真正让人烦恼的其实不是营养,而是口感。
冷冻过程中,西兰花细胞内形成的冰晶就像锋利的小刀,会刺破细胞结构。解冻后,细胞失去内部的膨压,导致组织变得松软,失去原有的脆爽口感。
如果在运输、存储过程中因为冷链不给力,经历了反复的化冻、结冰,那么会更糟糕。
所以给你的选购和烹饪建议是:
● 选择那些蔬菜状态是松散的,不要选冻成一整块的产品。这样的产品很有可能是经历了反复化冻的。
● 烹饪时不需要解冻。
● 用来烹饪一些炖煮类的菜肴,或者给需要吃软食的人,扬长避短。
▲ 图:ElasticComputeFarm from Pixabay。逛超市看到打开的冷柜门,总忍不住要上前把它关上。
还有一点是,选购冷冻产品时,请及时关好冷柜门,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预制菜可以做到长期保存,并不意味着它安全性低。具体到每一种产品是否安全,要看食材质量是否稳定、生产管理是否严格、工艺参数是否合理了、保存运输环节是否完善。
就像我们去参观现场点菜,也没法确定是否足够安全:要看这家店的食材品质好不好、后厨卫生的管理是否严格等等。
知情权固然重要,但真正值得追问的不是“是不是预制”,而是:食材经过了怎样的处理?保存是否规范?营养是否均衡?
如果我们能在知情权之外再加上一点科学常识,面对预制菜就不必草木皆兵,而是能做出理性、安心的选择。
你觉得西贝冤不冤呢?你对预制菜是什么态度呢?
参考资料
[1]https://www.foodsafety.gov/food-safety-charts/cold-food-storage-charts
[2]González-Hidalgo, Inés, et al. "Effect of industrial freezing on the physical and nutritional quality traits in broccoli."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 25.1 (2019): 56-65.
[3]Rickman J C, Bruhn C M, Barrett D M. Nutritional comparison of fresh, frozen, and canned fruits and vegetables II. Vitamin A and carotenoids, vitamin E, minerals and fiber[J]. 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 2007, 87(7): 1185-1196.
[4]Czarnowska M, Gujska E. Effect of freezing technology and storage conditions on folate content in selected vegetables[J]. Plant Foods for Human Nutrition, 2012, 67(4): 401-406.
[5]Czarnowska, Marta, and Elzbieta Gujska. "Effect of freezing technology and storage conditions on folate content in selected vegetables." Plant Foods for Human Nutrition 67.4 (2012): 401-406.
[6]https://www.fda.gov/files/food/published/Fish-and-Fishery-Products-Hazards-and-Controls-Guidance-Chapter-5-Download.pdf
[7]Bao, Yulong, Yaqi Zhang, and Wanjun Xu. "Effects of different freezing rate and frozen storage temperature on the quality of Large-Mouth Bass (Micropterus salmoides)." Molecules 28.14 (2023): 5432.
[8]Suárez-Medina, María Dolores, et al. "The effect of low temperature storage on the lipid quality of fish, either alone or combined with alternative preservation technologies." Foods 13.7 (2024): 1097.
[9]Malik, Inass A., et al. "Effect of frozen storage on the biochemical composition of five commercial freshwater fish species from River Nile, Sudan." Food Science & Nutrition 9.7 (2021): 3758-3767.
[10]Gokoglu, Nalan, and Pinar Yerlikaya. Seafood chilling, refrigeration and freez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ohn Wiley & Sons, 2015.
编辑 | 山楂
设计 | 柚子
以上信息仅为科普,不应视为诊疗建议
不能取代医生对特定患者的个体化判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