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野兽生活的朋友们,大家好。
为了方便各位学习,我们会陆续选取鸡侠访谈低碳生酮领域专家的视频,整理成系列文章,发布在「野兽生活」公众号,供伙伴们阅读、收藏。
以下文字,是鸡侠和李枫主任的100位生酮亲历者采访第1、2期。访谈嘉宾李枫主任,是江苏省肿瘤医院放疗科主任医师,深耕肿瘤领域快40年。
这两期访谈,李枫主任将分享生酮饮食对癌症的好处,以及大剂量VC的作用。
如果你还没看过相关视频,可以点击下方卡片,去看视频版专访。
鸡侠:今天非常高兴,我们邀请到了江苏省肿瘤医院的李枫主任,来参加我们“100位生酮亲历者专访”活动。
我特别想请李枫主任分享一下,关于生酮饮食以及维生素C在肿瘤癌症防治方面的科普知识。
接下来,先请李枫主任介绍一下自己的职业经历吧。
李枫主任:大家好,我是一名从事肿瘤治疗工作近40年的医生,主要做放射肿瘤治疗。
我接触生酮,也是和我的工作有关。因为工作中会遇到很多超出肿瘤治疗范围的问题,比如我们收治的患者多为中老年人,不少人伴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病。
从医院专科角度来说,这些问题需要请综合医院的专家会诊,比如糖尿病患者,就会请糖尿病专家来指导。
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糖尿病患者,常规注射胰岛素后,血糖始终降不下来,当时已经用到近100个单位。我很担心,就请了专业医生会诊。
对方说胰岛素剂量还不够,得继续加量,还说“胰岛素无上限,一定要把血糖打下来”。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抱着胰岛素无上限这个观念。
鸡侠:就是说只要能把血糖降下来,剂量可以无限加?
李枫主任:对。但是我发现胰岛素无上限,真的是有很多问题的:病人会变得很胖,脂肪肝也会明显加重,等等。
我一直很困惑,直到偶然被拉进一个群,才接触到了生酮饮食。
一开始,我觉得这不太对,毕竟我虽然不是学营养的,但也知道这和膳食宝塔不符。后来我和太太专门去了北京惠兰医院,想弄清楚生酮到底是怎么回事,对健康,尤其是对糖尿病患者,有什么帮助。
在那里我看到,病房里90%以上的患者能停药,10%的人能减量,这比用药干预的效果好太多了,很神奇。
鸡侠:这改变确实很大,那是哪一年的事呢?
李枫主任:大概八、九年前吧。回过头来想,很多专业医院至今可能还在沿用胰岛素无上限的观念。
也许现在内分泌科医生已经开始转变,但对我们肿瘤科医生来说,糖尿病知识的更新有时候确实会跟不上。
实际上,糖尿病本身就是一种癌前病变。有人发现,如果糖尿病史超过5年,患胰腺癌的风险会明显升高。而被诊断出胰腺癌的患者,检查胰岛功能往往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因为高胰岛素血症有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它会刺激细胞增殖,通俗讲就是容易诱发癌症。我个人认为,高胰岛素血症是一个重要的癌症风险因素。
鸡侠:之前我陪父亲在协和住院半年,他因为肺癌去世。当时我就发现,整层呼吸科的肿瘤患者绝大多数都伴有糖尿病,而且很多都是多年糖尿病。
李枫主任:是的。因此我也想借助互联网,呼吁同行多关注这方面的知识。
作为医生,专科诊疗是必要的,但是只专注专科往往是不够的,更需要整体性思维。生酮饮食不仅可以控制血糖,对肿瘤,或者说对控制肿瘤生长也有帮助。
大家可能听说过PET-CT检查,它的原理是给静脉注射葡萄糖或者葡萄糖类似物,观察它在体内的沉积位置——这些地方往往就是肿瘤代谢活跃的区域。也就是说,癌症最喜欢吃的就是葡萄糖。
很多人对糖的理解存在偏差,以为只有尝起来甜的食物才含糖。但实际上,我们日常摄入的70%–80%的糖并不甜,它们主要来自淀粉类食物,比如米、面,这才是我们最主要的糖分来源。如果这种来源的糖吃多了,对肿瘤的生长是不利的。
而且我觉得,现在肿瘤的一些治疗理念也需要更新了。比如有些人要做化疗或放疗,从医生到家属都会鼓励说:“你要多吃,把能量储备足,这样才能为后续较强的治疗做准备。”
但是我看了很多的文献发现,实际情况可能恰恰相反。就说现在有人主张,化疗前短时间断食并配合生酮,可以明显地减少治疗的副作用,尤其是对于体型偏胖的人群。
在治疗准备期,实在没必要靠大量摄入碳水获取能量。这时适当配合断食、生酮或低碳水饮食,我觉得都是很好的方法。
鸡侠:听说您从北京惠兰医院参观回来后,就开始尝试低碳生酮饮食了?
李枫主任:对,我坚持低碳生酮饮食至少有半个月吧,过程中会有烦躁、情绪波动等感觉,有时候真的熬不住想吃东西。
后来最大的改变是什么呢?就是身体变得轻松,大脑思维更清晰,而且味觉敏感性增加,更喜欢吃原味的食物。
鸡侠:肿瘤治疗是您的专长,这也是性命攸关的事。所以我今天特别想跟您探讨一个话题,在您看来,癌症到底是怎么产生的?普通人该怎么避免得癌症呢?
李枫主任:谈到癌症的病因,首先,很多人认为癌症为什么会发生?是因为自己比较倒霉,细胞基因发生了突变。
现在癌症的治疗有一个非常大的方向,就是用一些靶向药物来针对突变基因治疗,但靶向药有个大问题,就是耐药性。
使用后平均9个月左右,癌细胞就可能出现耐受。也就是说,当你堵死一个漏洞的时候,为了生存,它会创造出多个漏洞,来躲避靶向药物的追杀。
我认为,癌症本质上是代谢问题,是细胞质里的线粒体代谢出了问题。
有个临床试验很能说明这一点:把肿瘤细胞的细胞核放到健康细胞里,发生癌症的概率很低;反过来,把正常细胞的细胞核放到癌细胞里,再植入小鼠体内,大多数小鼠都会患癌。
这说明导致癌症的关键不在细胞核的DNA,而在细胞质——现在研究指向线粒体。
诺贝尔奖获得者瓦伯格就发现,癌症的发生与线粒体功能障碍有关。葡萄糖在细胞质里以发酵形式代谢,这种原始代谢模式其实就和癌细胞代谢相关。
现在有更多的研究证实,一个细胞是生是死,不是由细胞核DNA决定的,而是由线粒体决定的。
从这个角度看,癌症治疗中如果能适当关注线粒体,或许能对肿瘤治疗起到更大帮助。
当然,对普通人来说,更该关注的是如何从生活中入手?
从癌症代谢的角度来讲,癌细胞最喜欢的就是葡萄糖。研究发现,癌细胞对葡萄糖的代谢能力,是我们健康细胞的50倍到200倍。如果我们借助生酮饮食这个模式,提供给癌细胞的是它不喜欢的食物,比如酮体。
虽然癌细胞也可能用酮体作为能量代谢的来源,但是就像我们说的,一个人如果不喜欢吃某种东西,他一定会吃得少,长得就慢,借助生酮饮食的模式,至少有可能延缓肿瘤的生长。
我看过一篇文献,英国有个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按常规治疗(手术、放疗等),自然生存期只有1年到1年半,但他借助低碳生酮的模式,已经活了7年。虽然肿瘤也在缓慢生长,但多给了他7年的时间,我觉得这一点非常有意义。
现在很多神经外科医生也有一种主张或看法,就是除了常规治疗,生酮饮食可以作为一线辅助治疗。
鸡侠:您刚刚讲到,癌症的原因与线粒体功能异常有关。那我们都知道,线粒体是能量发电机,吃糖为什么会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呢?
李枫主任:一方面,吃糖会使胰岛素分泌增加,高胰岛素血症是癌症的风险因素,而且是高危因素;另一方面,糖本身就对细胞有直接毒性。
大家可以注意一个现象,癌细胞附近有大量炎性细胞,也就是说,有炎性细胞的地方就容易发生癌变。
如果有大量的葡萄糖在我们的细胞周围,实际上就创造了一个炎性环境,这种炎性环境自然而然会增加癌症风险。可以说,泡在糖水中的细胞,就是癌症的温床。
鸡侠:所以,如果是已经患有糖尿病的病人,他得癌症的几率会极大地提高。高胰岛素促进癌细胞的增殖,然后高糖又导致细胞的损伤和炎症状态,更容易诱发线粒体功能障碍;
然后癌细胞又特别喜欢吃糖,你给它更多的糖,它就长得更快,越容易转移。
生酮饮食相当于一方面抑制胰岛素过量分泌,另一方面减少癌细胞最爱的食物?
李枫主任:没错。实际上我们讲肿瘤和细胞,是一个种子和土壤的概念。英国医生史蒂芬・佩吉特(Stephen Paget)提出,肿瘤远处转移不是随机的,需要找到合适的土壤,也就是细胞的微环境。
我们身体的细胞,严格讲是生活在组织液中,那么组织液就是细胞生长的土壤。我们前面讲的糖尿病,实际上就给它提供了这样的土壤。
而低碳生酮饮食虽然不能保证一定不患癌,但至少能减少癌细胞扎根的土壤。
鸡侠:假如现在有一位肿瘤患者来找您做咨询,一边是生酮饮食,一边是可能要做手术、放疗、化疗这些传统疗法,您觉得应该结合起来用,还是对传统疗法有不一样的看法呢?
李枫主任:我是从传统肿瘤治疗领域走出来的,我并不反对传统治疗,但我会经常评估。比如化疗、放疗、手术这些手段,从概率上来说,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是首先要考虑的。
再说说低碳生酮饮食加大剂量维生素C的问题。从我这个职业医生角度来讲,我不敢说这种疗法100%有效,但我可以说几乎对99.99%的人来讲是无害的。
尤其是对那些晚期的、已经被医生宣判死刑的患者,与其坐等死亡,还不如用这种无害的方法做一个尝试,或许会有效果。这次参加野兽生活低碳生酮大会,我特意带了一位陈先生,他就是肝癌肺转移患者。
鸡侠:他的病有几年了?
李枫主任:如果把他这个病例给医生看,一般来说,这类患者的正常寿命大概也就12个月。因此他第一次找我的时候,非常焦虑,说实在话我当时也没底,我告诉他:“我这个方法不能保证你好转,但我会把我了解的信息告诉你,你可以选择使用,也可以选择不用。”
我们就像这样做了一次交流。他确实用了这个方法,而且非常认真。昨天我看了他的甲胎蛋白(AFP)指标,已经进入参考值范围了。他一开始这个肝癌的指标是很高的。但指标的下降是以年为单位的,不像我们的药物治疗几个月就能见效,低碳生酮加大剂量维生素C的效果是慢慢显现的。
鸡侠:对,所以他本来只剩12个月寿命,现在已经五年了。我昨天见他状态很好。
李枫主任:非常好,他现在很健康。而且因为他是乙肝携带者,B超显示肝硬化指标也在缓解。
鸡侠:其实我们现在不知道,如果一个人刚发现肿瘤就开始用严格的生酮饮食,结合大剂量维生素C,会有什么效果?因为之前都是在试过其他方法,经历了放疗、化疗的各种副作用之后,最后说不行了,没办法了,才死马当活马医,尝试这种方法。
李枫主任:这个方法确实是这样,包括陈先生也是,走投无路没招了才试的。我个人觉得,如果刚发现肿瘤时,患者还有一定的脂肪储备,身体还有脂肪潜力,其实就可以尝试深度低碳了。
鸡侠:那我们再聊聊,在您的治疗方案中,大剂量维生素C对抗肿瘤的作用原理是什么?
李枫主任:这个目前来讲还有很多争议,但有几个方面我觉得非常重要。
第一,维生素C能产生过氧化氢,而癌细胞缺乏过氧化氢酶,我们的健康细胞却有,那么因为肿瘤细胞没有这个酶,它就可以直接毒杀癌细胞。
另一方面,肿瘤细胞几乎都嗜铁,有一个著名的医学名词叫铁死亡,就是过多的铁会导致细胞死亡。大剂量维生素C能促进肿瘤细胞产生大量强自由基,促进铁死亡。
鸡侠:其实我们可以理解为,它可以让肿瘤细胞死亡,但同时又不破坏其他正常的细胞功能。我之前看到一些研究说,在传统化疗中结合大剂量维生素C,既能增强化疗对肿瘤的杀灭能力,又能减少化疗对正常细胞的毒性反应。
李枫主任:对。因此我特别赞成用大剂量维生素C,我给它起了个名词,叫“全方位辅助”。很多病人会问“你能保证一定有效吗”,我说我不能保证。
但我想,大剂量维生素C基本上对你是无害的,特别是对已经走到生命边缘的人,既然已经无法挽回结果,不如试试这种我认为无害的方法。
鸡侠:明白了。那您给患者建议的大剂量维生素C,一般是多大剂量呢?
李枫主任:对肿瘤患者,我主张用输液港或者PICC置管,尽量不要直接扎静脉,这是专家共识。
大剂量维生素C是按公斤体重算,每公斤1.5克到2.3克,但我的实践中发现,现在很多三甲医院无法实施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患者只能找熟人或乡村医生帮忙。
那么就有个问题,这些医生可能不会处理输液港和PICC置管,只会扎静脉。这种情况下,从浓度考虑,我主张按每公斤体重1.5克的比例给药,有的人实在不耐受,稍微再低一点也是可以的。
鸡侠:对,这里要提醒大家,一定要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不要自行操作。按照每公斤体重1.5克来换算,比如80公斤的人,一天最高剂量可以到120克,这样安全吗?会有什么副作用或者不良反应?
李枫主任:我观察到的,注射过程基本是安全的。少数人会有一些口干的症状,极个别会出现一过性血压升高,通常输液结束半小时后,血压就会恢复正常,总体来讲安全系数还是很高的。
当然,也有人会头痛或腹部不适,这时我建议量一下血压。如果本身有高血压,打维生素C前可以用点降压药或利尿剂,能缓解症状。
鸡侠:对于肿瘤患者,这种每公斤1.5克的大剂量维生素C,大概多久打一次?
李枫主任:有条件的话,我主张一周两次,没条件的,一周至少一次。两次之间的间隔,我觉得两天后可以根据情况再安排。
鸡侠:我们普通人可能日常接触更多的是口服维生素C。当然口服维生素C也有很多健康益处,但在对抗肿瘤这方面,它跟静脉输入的维生素C有很大的区别,主要是在哪方面?
李枫主任:如果是口服的维生素C,有个最大的问题,就是肠道的屏障效应,这是一位叫卡斯卡特的医生发现的。
你如果口服维生素C,无论怎样口服,吃多了就会腹泻,而且血药浓度只能达到微摩尔级,上不去。
而现在的离体实验发现,杀灭肿瘤细胞需要达到毫摩尔级的血药浓度,两者差了1000倍。所以口服大剂量维生素C达不到治疗效果。
鸡侠:所以正常口服维生素C,一是吃多了会腹泻,二是无论吃多少,血液浓度都有上限,突破不了。
李枫主任:对,这个上限是突破不了的。
鸡侠:所以静脉注射,是为了达到真正的治疗剂量。那除了对抗肿瘤,您使用维生素C时,发现它对哪些问题还有比较好的改善作用?
李枫主任:静脉注射维生素C可以美容、抗衰老,我觉得都很好啊。我自己现在每周都打20克维生素C。
鸡侠:您打20克的维生素C的目的是什么?
李枫主任:抗衰老啊。我虽然65岁了,但还希望我的生命能延缓到80岁、90岁,甚至有更高的期待。我太太现在也在做,我女儿也在打这个,大家如果愿意的话也可以试试。
鸡侠:这方面我有体会。我妈妈也是,我让她每周一到两次20克的静脉注射,她也没什么严重的问题。我觉得一是预防,二是抗衰老保养,她打了也没觉得不舒服。
鸡侠:我记得您说,家里已经很久都不用抗生素了。
李枫主任:对,我来谈谈抗生素问题。老百姓一讲到抗生素,就说消炎,我觉得这话不对。
抗生素是什么?是减少细菌感染或者控制细菌感染,这才叫抗生素。也就是说,当我们使用抗生素时,意味着你身体存在大量细菌感染。很多人出现感冒、咳嗽,第一反应就要用抗生素。
为什么?因为觉得有炎症?那炎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可以是病毒感染,也可以是其他非微生物因素造成的。
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炎症,这时用抗生素一点效果都没有,还会带来很多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导致身体菌群失调。因此,像我的家人,能不用抗生素就尽量不用。
李枫主任:比如我外孙,孩子小,经常感冒,我们现在的办法是给他静脉打维生素C。
最神奇的一次,他感冒的时候一点精神都没有,迷迷糊糊的,我们给他开了10克维生素C,水挂到一半,他就说好了,拔了针就活蹦乱跳地跑了,就是这么神奇。
当然个体有差异,但不管怎样,维生素C的效果我觉得很好。维生素C有趋向性,在我们感染时它会往免疫细胞聚集,这种能力实际上强化了免疫系统功能。维生素C浓度高的时候,抗感染的工作效率就会提高。
不过,蚕豆病患者用大剂量维生素C有风险,可能引起溶血。怎么预防呢?最好查一下G-6-PD(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但遗憾的是,在南京,很多三甲医院都做不了这个检查,连专门的遗传病研究所都表示不清楚。如果实在查不了,就要考虑家族里有没有蚕豆病病史,这很重要。
鸡侠:那除了维生素C之外,您现在还有哪些常用的补剂吗?
李枫主任:一个是维生素D,还有像亚甲蓝、还原性谷胱甘肽、硫辛酸镁这些,也是我比较推荐的补剂。
鸡侠:您现在的日常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是怎样的?
李枫主任:我现在也不是100%生酮,属于低碳饮食。
早餐我是不吃的,有人问我为什么不吃早餐,说早餐是一天当中最健康的一餐。我就用英文解释“breakfast”。
break是打断,fast是饥饿,所以breakfast就是打断饥饿的第一餐。我说中午12点就是我的早餐,但中国人理解的早餐是早上6点、7点那顿。
这是我在监测中发现的,早上7-8点会有黎明现象,血糖开始偏高。如果实在要吃早餐,我建议大家早餐不要吃碳水,这时可以吃点蛋白质和脂肪。
如果吃含碳水的早餐,其实无形中会把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往上拉,等于给肿瘤细胞提供了培养土壤。
鸡侠:视频最后,您对广大网友,包括低碳生酮爱好者和肿瘤患者,有什么想说的吗?
李枫主任:想谈谈我作为医生的想法。我们的健康都在探索之中,不敢100%说低碳生酮就是最好的饮食方式,但我想说,就目前观察到的情况,低碳生酮至少优于膳食宝塔的饮食模式。
膳食宝塔对大多数健康人来讲是可行的,但假如你有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可能按这个模式做就不太合适了,或许要换一种模式。
鸡侠:今天的节目就录到这里,感谢李枫主任。
接下来,我们会继续将专家系列采访视频整理成文章,发布在「野兽生活」公众号上,请大家保持关注。
对了,我们的最新科普内容(视频/文章/图片)、产品动态、品牌资讯都会在小野兽的朋友圈发布,大家也可以通过小野兽和我们进行沟通、保持联系。
如果你还没加小野兽为好友,记得扫码添加哦。
内容 ✏️ 来源
李枫&鸡侠
内容 ⌨ 排版
Icy
本文设计
子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