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早上八点,林书豪在社交平台发布了一篇长文,正式宣布退役。
这位在“林疯狂”时期席卷全球的亚裔球员,终于在37岁时,和篮球说了再见。
看上去有些突然,但其实,这个决定他早已思考良久。
林书豪的故事,是从最不被看好的起点开始的。
他不是NBA常见的选秀状元,也没有耀眼的大学背景,哈佛这种“学霸学校”出球星的概率几乎为零。
但他就是凭借对篮球的热爱和超强的自律,一路从无球可打的边缘人,打到了NBA的主力控卫。
2012年,纽约尼克斯的那段“林疯狂”时期,他连续几场比赛砍下高分,带队连胜,瞬间成为全球体育头条。
这是亚裔球员第一次真正站在NBA舞台的C位。
但高光之后,迎来的不是鲜花,而是质疑、歧视和伤病。
在NBA,林书豪的存在就是个“异类”。亚裔身份、基督教信仰、温和性格、非典型的球风——这些标签让他在联盟里始终显得格格不入。
他的技术特点是突击型控卫,擅长挡拆突破,但中远距离投篮不够稳定,防守也不算顶级。
更要命的是,他的性格太温和,没法像联盟主流球员那样张扬自信。这种性格,在场外是优点,在竞技体育圈却显得太“软”。
而偏见从未停止。
早在哈佛时期,他就经常被叫“chink”(带有种族歧视色彩的词汇),ESPN甚至曾用这个词当标题。
即使在NBA打出成绩后,仍有球员嘲讽他留脏辫“想当黑人”,却忘了自己身上也纹着汉字。
更离谱的是,2021年在发展联盟,还有球员当着他的面喊他“新冠病毒”。
联盟随后立案调查,但这类事件只是他长期遭遇歧视的冰山一角。
林书豪的技术虽然出色,但没到那种能让人闭嘴的程度。
他没有库里那样的三分,也没有罗斯那样的爆发力。再加上伤病频繁,职业生涯9年,只打满70场的赛季不超过5次。
2019年,林书豪随猛龙夺冠后,已经没有球队愿意给他合同。他在休赛期公开落泪,说自己感觉被NBA抛弃了。
随后,他转战CBA加盟北京首钢。
更现实的是,CBA球队对他并不“买账”。“他不是黑皮肤小外援,我能防住他”——这几乎成了联盟默认的看法。
2023年是转折点,林书豪加盟台湾P+联赛的新北国王队,短短两年就带队连夺冠军。他的打法、经验、带队能力,在这个级别的联赛里几乎是“降维打击”。
但这不是复仇,而是回归。
他终于可以在没有恶意眼光的环境里,单纯享受篮球。也正是在这里,他完成了人生最后一段职业旅程。
林书豪的故事,其实并不是一个完美的逆袭剧本。他有高光,也有低谷;有掌声,也有嘲讽。他是个真正的好人,训练自律、对人友善、信仰坚定、谦逊有礼。
但竞技体育从不讲情面,好人不一定有好报。
他不够张扬,不擅炒作,不会像追梦格林那样“聪明地当恶人”,也不像某些黑人球员那样“普却信”。
他更像个传统意义上的美国好青年,可惜在竞技体育的生态里,这样的人很容易吃亏。
但这也正是林书豪的价值所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