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9月14日下午,中美在西班牙马德里开始第四轮贸易谈判,没想到就在谈判前夕,特朗普再出昏招,逼中国必须屈服答应,不然有一件重要的事他无论如何也干不成。
那么,特朗普都做了什么?他又想通过中方的屈服达到什么目的?中方又给他这个机会吗?
可以说,就在中美谈判前夕,美国发动的这场攻势来得又快又猛。
外交上,特朗普高调地向世界宣告,要拉上33个盟友国家,组建一个前所未有的“关税同盟”。科技上,更是在中方官宣会谈消息后不到一天,美国商务部就甩出了一份新的制裁清单,直指中国科技的命脉。
如果关注近段时间的国际局势,大家就会发现,特朗普正试图把对华贸易问题跟遥远的俄乌冲突捆绑在一起,给自己的关税大计披上一件“道德”外衣。他在社交媒体上振臂高呼,敦促北约成员国一起,对中国商品加征高达50%甚至100%的惩罚性关税。
早在9月9日,他就已经私下向欧盟官员兜售这个想法了,公开的理由冠冕堂皇:要惩罚中国等国购买俄罗斯能源,以此切断莫斯科的经济命脉。这套说辞,显然是说给欧洲人听的,利用他们在俄乌和谈中急于寻求有利地位的焦虑心理。
特朗普甚至在福克斯新闻的节目中放话,说自己对普京在阿拉斯加会晤后迟迟不与泽连斯基和谈已经“失去耐心”,暗示将对俄罗斯采取更强硬的措施。这番表演,无非是想把欧洲推到对抗中国的最前线。
为什么让欧洲国家来对抗中国?因为从关税战打响开始,美国在交锋中就屡屡落得下风,这时候特朗普只能让这些欧洲盟友来当“出头鸟”。欧洲先消耗中国,之后美国再上,这样一来,一旦中国屈服,那他才能迫使中国停止进口俄油,进而促使俄罗斯在俄乌冲突中做出让步。
美国这次动员虽然声势浩大,但应者寥寥。欧洲的核心大国,如德国、法国和意大利,都显得异常谨慎,谁也不想轻易跳进这个坑里,他们有自己的经济账要算。匈牙利更是干脆地表态,绝不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
最戏剧性的一幕发生在谈判地点西班牙,作为东道主,马德里方面对中美来此会谈表示欢迎,这无疑是给了高喊“围剿”的特朗普一记响亮的耳光。在亚洲,日本和澳大利亚也迟迟没有点头,他们的企业与中国市场的联系太深了,根本不敢得罪自己最大的贸易伙伴。
特朗普的真实意图,其实早已被看穿,他并非真正在乎地缘冲突,而是不敢独自面对与中国全面开打贸易战可能带来的“两败俱伤”的后果。他想“借刀杀人”,让盟友们冲在前面当炮灰,可惜,盟友们也不是傻子,这场宏大的外交豪赌,最终沦为了一场尴尬的“独角戏”。
国际反响平平,特朗普在国内也是麻烦不断,他挥舞的关税大棒,还没砸到别人,反倒先把自己给打瘸了。今年九月,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的一项裁决,更是彻底点燃了美国政坛早已积压的不满情绪。
法院以7比4的投票结果裁定,总统无权随意援引《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来加征关税。法官们认为,这种权力被严重滥用了,这直接动摇了特朗普整套关税战略的合法性根基。
这个裁决的潜在后果是灾难性的,如果最高法院维持原判,美国财政部可能需要退还数千亿美元已经征收的关税。这笔巨款,足以让任何一届政府头疼,连财政部长贝森特都忍不住警告,此举将是一场“灾难”。
有趣的是,特朗普本人也曾说过类似的话,称这样的结果将“摧毁美国”。这番表态,无疑暴露了白宫高层的极度焦虑和内部分歧。悬在美国财政头上的这把利剑,让美方在谈判桌上的底气大打折扣。
经济上的压力更是实实在在,最近公布的八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上涨了4.2%,飙升的物价让无数中小企业主和普通民众怨声载道。政治上,共和党内部也出现了裂痕,有州长公开站出来批评关税政策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蠢事。
其实,这种情绪化的决策早就被证明行不通。就在今年四月,特朗普政府曾气势汹汹地威胁要对华加征245%的“天价”关税,但最终在瑞士举行的首轮谈判后,双方还是取消了这一计划。很明显,不久前的教训历历在目,但似乎并未被特朗普吸取。
与美方的内外交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今天的中国,早已不是2018年那个被动防御的角色了。面对特朗普的极限施压,中方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实力和定力,一套“以攻为守”的组合拳打得有章有法。
就在美国商务部9月12日公布那份包含上海微电子装备集团等23家实体的制裁清单后,中方几乎没有丝毫犹豫,第二天,也就是9月13日,两项精准的反击措施就迅速出台。
其一,针对从美国进口的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调查。这无疑是一个强烈的信号,暗示中国在40纳米以上的成熟制程芯片领域,可能将不再依赖美国供应。其二,针对美国对华芯片产业的歧视性政策,发起反歧视调查。
如果说这两招,拳拳到肉,直击美方痛点,那么,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和机电商会第一时间站出来发声支持,则展现了整个行业的团结与决心。
除了直接反击,中国手里的战略筹码也越来越有分量。在稀土领域,中国控制着全球超过六成的开采量和九成以上的加工产能,今年四月开始实施的出口许可制度,已经实实在在地推高了美国相关产业的成本。
在农业方面,美国农业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度极高,超过一半的大豆和玉米都要卖到中国,结果中方的关税反制,直接让美国的农业州叫苦不迭,损失高达数十亿美元。而中国为了摆脱对美国农业的依赖,转身就和巴西签下了1200万吨的大豆订单。
中国的贸易格局也在发生“乾坤大挪移”,对美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已经从2018年的19%下降到了15%。与东盟的双边贸易额激增至1.2万亿美元,东盟早已取代美国,成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一个不受美国钳制的广阔市场,正在为中国经济提供强大的支撑。
回过头来看,特朗普在马德里谈判前夕的这一系列操作,看似气势汹汹,实则暴露了他自身的焦虑和困境。他试图构建的全球联盟分崩离析,在国内又面临着司法和经济的双重掣肘,更重要的是,他严重低估了今天中国的实力和反制意愿。
这场极限施压,非但没能让中国屈服,反而像一面镜子,照出了美方策略的失算和其内部的重重矛盾。这场交锋预示着,中美关系已经进入了一个更加复杂、更考验彼此战略定力和综合国力的新阶段。而天平,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发生了倾斜,不是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