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商务部印发推广
自贸试验区第六批“最佳实践案例”
其中
陕西自贸试验区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新机制
成功入选
在全国复制推广
此次推广的29项案例主要涉及五方面内容。一是贸易便利化领域,包括进出口机电商品“一码通”辅助检验新模式、跨境电商网购保税零售进口商品跨关区退货等案例。二是政府职能转变领域,包括跨部门职业证书“一次考试、核发多证”、不动产“带封过户”处置新模式等案例。三是要素自由流动方面,包括率先打造安全便利的自贸试验区数据跨境流动体系、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新机制等案例。四是开放通道建设方面,包括跨洲际亚蓉欧大通道国际联运新机制、长江经济带物流通道联动发展模式等案例。五是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包括构建休闲渔业高质量发展机制、梯度承接产业转移新模式等案例。
截至目前,国家层面已累计推广485项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下一步,商务部将继续发挥自贸试验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机制牵头作用,会同各地各部门及时总结提炼并推广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引领带动全国其他地区推进深层次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陕西自贸试验区
入选案例介绍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新机制
为持续激发高校科研人员创新创业活力,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质效,陕西自贸试验区开展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技术转移人才评价和职称评定、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着力破解高校院所“不想转”“不敢转”“缺钱转”等难题,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和科技成果转化承接地。
一、
主要做法
(一)探索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解决“不敢转”的问题。探索建立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制度。在管理责任方面,明确了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不再管理职务科技成果,由科研管理部门管理;在处置方式方面,提出以作价入股等方式转化职务科技成果形成的国有资产处置,由高校自主决定,不审批、不备案;在落地转化方面,通过项目、平台、 资金等全手段,支持优质科技项目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落地转化;在免除责任方面,明确了高校负责人及职能部门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尽职免责条款。
(二)推行科技成果转化人才评价和职称评定制度,解决“不想转”的问题。建立符合技术转移转化工作特点的专门人才评价制度,39明确技术转移人才参与职称评审的两条成长路径和评价标准。对开展新技术概念验证、中试熟化、产业化工作的高校教师,按照分类评审要求纳入“教学科研型”参加职称评审,重点评价其科技成果转化取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对专职服务成果转化的科技管理人员,纳入工程序列参加职称评审,重点评价其推广本单位科技成果取得经济社会效益过程中所作贡献,着力打通校内技术转移人才晋升通道。
(三)探索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解决“缺钱转”的问题。鼓励高等院校探索将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以现金出资方式,入股科技型企业,形成“技术入股+现金入股”的投资组合。将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视为职务科技成果转化行为。允许高校设立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资金池”,或者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签订双方或多方合作协议投资成果转化,探索以更多方式盘活资金。
二、
实践效果
截至2025年一季度,“三项改革”试点单位已拓展至201家,覆盖中央驻陕单位、医疗卫生机构、省属科技型企业等,10.7万项职务科技成果资产单列管理,3.7万项实现转移转化,651名高校院所科研人员凭借科技成果转化实现晋升职称。推动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连年快速增长,2024年成交额突破4800亿元,科技型企业入库量同比增长25%。
来源:商务部官网 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管委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