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洪武元年深秋,凤阳城外的官道上,数千铁骑卷起漫天黄土。
为首那人身着明黄龙袍,正是刚刚登基不久的大明皇帝朱元璋。
二十多年了,他终于又回到了这片土地。
当年那个衣不蔽体的放牛娃,如今已是九五之尊。
"陛下,前面就是您的故乡了。"大将徐达策马上前,恭敬地禀报。
朱元璋没有说话,只是紧紧盯着远处那片熟悉又陌生的村落。
村口的老槐树还在,只是更加苍老了。
树下曾经嬉戏的孩童,如今已成了天下之主。
"停。"朱元璋勒住缰绳,翻身下马。
他缓缓走向路边的一座荒坟,那是他父母的埋骨之地。
荒草丛生,墓碑歪斜,二十多年的风雨早已让这座坟墓破败不堪。
朱元璋跪了下去,额头重重地磕在冰冷的泥土上。
"爹,娘,儿子回来了。"他的声音有些哽咽。
身后的将士们齐刷刷下马,跟着跪倒一片。
那一年,瘟疫横行,朱元璋的父母相继病逝。
家徒四壁的他,连一块安葬父母的土地都没有。
他永远记得那个雨夜,自己抱着父母的尸首,在村里挨家挨户地求人。
"求求您,给我爹娘一块地吧,就一小块就行。"
可是没有人理会这个孤苦无依的少年。
门一扇扇地关上,如同关上了他心中最后的希望。
就在他绝望之际,邻居刘德打开了门。
"孩子,别哭了,我后山有块地,你去葬了你爹娘吧。"
那一刻,朱元璋跪在泥水里,对着刘德磕了三个响头。
"刘叔,您的大恩大德,我朱重八这辈子都不会忘。"
如今,他真的没有忘。
朱元璋站起身,对身边的太监说:"去,把刘德请来。"
01
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村子,皇帝回乡了。
男女老少都涌到村口,想要一睹天子真容。
"真的是重八啊,我记得他小时候还偷过我家的红薯呢。"一个老妇人激动地说。
"嘘,别乱说话,现在他可是皇帝了。"旁边的人赶紧提醒。
刘德正在自家的破茅屋里补着渔网。
这些年,他的日子过得并不好,家里的几亩薄田勉强糊口。
"刘老爷子,皇上召您觐见!"几个侍卫突然闯进来。
刘德手里的渔网掉在了地上,他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皇上?是重八吗?"他颤抖着问。
"正是陛下,请您速速前往。"
刘德慌忙换上自己最好的衣服,其实也只是一件打了补丁的粗布衫。
他跟着侍卫往村口走,心里七上八下。
路上遇到的乡亲都用羡慕的眼光看着他。
"刘德这下要发达了,当年他帮了皇上大忙呢。"
到了村口,刘德远远就看到了那个身着龙袍的身影。
虽然二十多年没见,但他还是一眼认出了那个少年。
"重八,真的是你吗?"刘德激动得老泪纵横。
朱元璋快步上前,亲自扶起了要下跪的刘德。
"刘叔,是我,我回来了。"朱元璋的眼眶也有些湿润。
在场的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等待着这历史性的一刻。
朱元璋拉着刘德的手,仔细打量着这位恩人。
二十多年的岁月,已经让刘德满头白发,脸上刻满了皱纹。
"刘叔,这些年您过得可好?"朱元璋问。
"托陛下的福,还过得去。"刘德有些拘谨。
朱元璋心里一阵酸楚,他看得出来,刘德的日子并不好过。
当年这个善良的人,给了他父母最后的尊严。
"来人,摆驾刘府!"朱元璋大声宣布。
众人面面相觑,刘德住的可是茅草屋,哪里称得上府?
一行人浩浩荡荡地来到刘德家。
看着那摇摇欲坠的茅屋,朱元璋的脸色变得凝重。
"刘叔,当年若没有您,我爹娘就要暴尸荒野了。"朱元璋缓缓说道。
"这份恩情,比天高,比海深。"
刘德连忙摆手:"陛下言重了,那都是举手之劳。"
"再说了,您爹娘也是好人,帮过我不少忙。"
朱元璋摇了摇头:"刘叔,您不用谦虚。"
"今日我既然回来了,就要好好报答您的恩情。"
02
围观的乡亲们都竖起了耳朵,想听听皇帝会怎么赏赐刘德。
有人小声议论:"听说皇帝出手阔绰,少说也得赏个千两黄金吧。"
"我看不止,说不定还要封个官呢。"另一个人接话。
大家都用羡慕的眼光看着刘德。
朱元璋环视四周,目光在每个人脸上停留片刻。
他认出了不少熟面孔,当年这些人可没少欺负他。
"陛下,臣以为刘老先生功德无量,理应重赏。"徐达适时进言。
汤和也附和道:"是啊陛下,刘老先生当年的恩德,值得厚报。"
朱元璋点了点头,转向刘德:"刘叔,您可有什么心愿?"
刘德诚惶诚恐:"陛下,老朽别无所求,只要能再见您一面,就心满意足了。"
"刘叔过谦了。"朱元璋说,"当年您给了我爹娘一块地,今日我也要还您一份大礼。"
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等待着皇帝的下文。
就在这时,一个年轻人跑了过来:"爹,您怎么在这?"
来人正是刘德的儿子刘文,在外做工刚回来。
刘文看到满院子的官兵,吓得腿都软了。
"这...这是怎么回事?"他结结巴巴地问。
"文儿,快来拜见皇上。"刘德赶紧拉过儿子。
刘文这才注意到那个身着龙袍的人,慌忙跪下磕头。
朱元璋打量着刘文,这个年轻人看起来老实本分。
"起来吧,不必多礼。"朱元璋说。
"刘叔,您的儿子看起来是个好孩子。"朱元璋赞许道。
"他平日里做什么营生?"
"回陛下,小儿在城里给人做工,赚些工钱贴补家用。"刘德答道。
朱元璋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这时,村里的其他人也都围了过来。
其中有几个,正是当年拒绝帮助朱元璋的人。
"陛下,您还记得我吗?我是您二大爷啊。"一个老头挤上前来。
朱元璋冷冷地看了他一眼,这个所谓的二大爷,当年可是第一个关门的。
"陛下,我是您表哥啊,小时候咱们还一起玩过呢。"另一个中年人也凑上来。
朱元璋心里冷笑,这个表哥当年不但不帮忙,还落井下石。
"都退下。"朱元璋挥了挥手,语气威严。
那些人讪讪地退到一边,不敢再上前。
朱元璋重新看向刘德:"刘叔,这些年您受苦了。"
"今日我要让所有人都知道,善有善报。"
03
太阳渐渐西斜,金色的余晖洒在这个小村庄上。
朱元璋让人在刘德家的院子里摆上了桌椅。
"刘叔,咱们坐下说话。"朱元璋亲自扶刘德坐下。
刘德受宠若惊,连说不敢。
"有什么不敢的,当年您就是我的恩人。"朱元璋说。
"没有您,就没有今天的我。"
朱元璋端起酒杯:"刘叔,这杯酒,我敬您。"
刘德赶紧站起来,双手接过酒杯。
"重八啊,不,陛下,您真的不用这样。"刘德说。
"当年那点小事,真的不值一提。"
朱元璋摇头:"刘叔,您知道吗?这些年我经历了很多。"
"从乞丐到和尚,从士兵到将军,再到今天的皇帝。"
"每一步都走得很艰难,但我从来没有忘记您的恩情。"朱元璋继续说。
"是您让我明白,这世上还有善良和温暖。"
刘德听得眼眶发红:"陛下,您能有今天的成就,老朽很欣慰。"
"这说明老天有眼,好人终有好报。"
朱元璋站起身,对着所有人说:"诸位乡亲,今日我要当众宣布一件事。"
所有人都竖起了耳朵,生怕错过一个字。
"刘德刘老先生,当年雪中送炭,恩重如山。"朱元璋朗声说道。
"今日我要重重报答他的恩情。"
人群中有人小声嘀咕:"看来刘德要发大财了。"
"那是自然,皇帝的赏赐岂能小气?"
朱元璋走到刘德面前,神情庄重。
"刘叔,我知道您不求富贵,但您的恩情我必须报答。"
刘德站起来,想要推辞:"陛下,真的不用..."
朱元璋抬手制止了他:"刘叔,您听我说完。"
"当年您给了我爹娘一块地,让他们入土为安。"朱元璋说。
"这份恩情,不是金银能够衡量的。"
徐达在一旁说:"陛下圣明,刘老先生当得起任何赏赐。"
汤和也道:"是啊,这样的恩人,理应厚待。"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
"所以,我决定..."他故意停顿了一下。
所有人都屏住呼吸,连大气都不敢喘。
刘德也紧张地看着朱元璋,不知道这位皇帝会如何嘉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