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6月,普京访问平壤,跟金正恩签了个《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里面最扎眼的就是第四条:任何一方受到武装攻击,另一方要立即提供军事援助。当时大家还觉得这可能就是个姿态,没想到两个月后,乌克兰军队就真冲进了俄罗斯的库尔斯克州,这下条款直接被激活了。
8月底,金正恩下了命令,朝鲜人民军开赴俄罗斯。这可是自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以来,72年里头一回这么大规模地派兵到国外打仗。去的大多是十八到二十五岁的年轻人,个个身体棒,轻武器玩得溜,思想觉悟也高。可谁都没想到,等待他们的,是一场现代战争的降维打击。
代价有多大?韩国《中央日报》给出的数据是,第一批去的1.1万名士兵,伤亡超过了4000人。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他们面对的,是天上密密麻麻的无人机,是看不见的电子战干扰,是打了就跑的精确炮火。他们熟悉的“主体思想”和“刺刀见红”的勇气,在这些冰冷的机器面前,显得那么无力。
这批士兵在国内的训练,还停留在“人海战术”和大规模炮兵覆盖的思路上。可到了乌克兰,发现战争的规则全变了。你连敌人在哪都不知道,头顶上的小飞机就能要你的命。通讯被干扰,指挥系统时灵时不灵,坦克和装甲车在精准打击下成了活靶子。
当然,这学费没白交。美国智库CSIS有个评估,说朝鲜通过这次有限的参战,在无人机、电子战和远程火力协同这些领域,“取得了相当于过去5到8年的训练成果”。这话听着有点冷血,但事实就是如此。这些宝贵的经验,是和平时期的任何演习都给不了的,是真正的血的教训。
你可能会问,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图什么?这就要说到朝鲜和俄罗斯这笔交易的另一面了。说白了,这是一场各取所需、心照不宣的战略交换。
先看朝鲜给了俄罗斯什么。韩国国防情报局今年7月发了个报告,说朝鲜已经通过两万八千多个集装箱,给俄罗斯送去了大约1200万发152毫米炮弹。乌克兰那边也证实,还有650万发其他口径的炮弹和600多套火炮导弹系统。这是什么概念?现在俄军前线部队用的炮弹,有四到六成都是朝鲜产的,有些部队甚至完全依赖朝鲜的弹药。在俄罗斯军工产能还没完全跟上的时候,是朝鲜的炮弹,帮他们稳住了战线。
再看朝鲜从俄罗斯拿到了什么,这才是重头戏。
首先,俄罗斯给朝鲜开放了一个实战武器试验场。今年1月,朝鲜就把他们的新家伙——KN-23短程地对空导弹拉到库尔斯克去试射了。实战数据直接反馈给平壤的研发部门,据说他们的“火星-11”系列短程弹道导弹,命中精度硬生生从50%提升到了75%。这种好事,以前想都不敢想。
其次,也是最让美日韩紧张的,是核心军事技术的转让。情报显示,俄罗斯已经同意提供先进的导弹制导和航天技术。更夸张的是,甚至可能把米格-29和苏-27战斗机的全套技术资料都给朝鲜。朝鲜空军现在飞的还是我们爷爷辈的米格-21和歼-7,都服役四五十年了。要是真拿到了苏-27的技术,那对整个东北亚的空中力量平衡都是一次巨大的冲击。
除了军事上的硬货,还有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俄罗斯承诺每年给朝鲜60到70万吨优质大米,这对于常年粮食缺口上百万吨的朝鲜来说,是救命粮。每个去俄罗斯打仗的士兵,俄国人每月给发2000美元津贴。按一万多人算,光这一项,朝鲜一年就能挣将近3亿美元外汇,这快赶上他们2023年全年的出口总额了。
还有能源。从去年3月开始,俄罗斯输送到朝鲜的原油已经超过100万桶,这远远突破了联合国每年50万桶的制裁上限。据统计,到今年,俄罗斯输送的石油总量已经超过制裁限额的4倍。这些石油让朝鲜很多停工的工厂重新转了起来。这种“炮弹换石油、大米”的易货贸易,完美绕开了所有国际金融监管,让西方的制裁效果大打折扣。
在库尔斯克挨了打,也拿了好处,回家后的朝鲜,没有沉浸在“胜利”的宣传里,而是立刻开始了反思和改变。
就在这个月,金正恩连续两天泡在了国防科学院,专门去看装甲防御武器和电子武器的研发。他看得非常细,比如特种复合装甲、智能型能动式防护系统。什么叫能动式防护?简单说,就是你的坦克能自己探测到来袭的导弹,然后发射拦截弹把它打掉。这正是应对现代反坦克导弹最有效的手段。
金正恩当场拍板,说“由于成功开发和应用定向型红外线及电波干扰装备、能动式防护综合体”,朝鲜装甲部队的战斗力将“空前加强”。他还放出话来,在未来的朝鲜劳动党第九次代表大会上,要正式出台“核武力与常规武力并举”的新政策。
这句话的潜台词非常重要。过去几十年,朝鲜的逻辑是,常规军事力量不行,那就发展核武器来保命。但现在,他们意识到,光有核武器这张底牌是不够的。如果常规军队在现代战争中一触即溃,那核武器最终也可能沦为摆设。百万大军如果不能适应现代战争,那它就不是资产,而是沉重的负担。
从战场上回来的士兵,带回来的不仅是伤痛和荣耀,还有最宝贵的经验。他们亲手操作过俄罗斯的电子战设备,用FPV无人机炸过乌克兰的军车,也见识了如何构建反无人机防御体系。这些技能,正在被快速消化,融入到朝鲜军队的日常训练中。
朝鲜的这次出兵,把整个国际社会都搅动了。美国当然是强烈谴责,韩国把俄罗斯大使叫去抗议,北约也咋咋唬唬说这威胁了全球平衡。但有趣的是,西方一边指责俄朝合作,一边却对北约国家向乌克兰提供几百亿美元的军援视而不见。这种双重标准,反而让俄罗斯和朝鲜抱得更紧了。至于我们中国,外交部的表态还是一如既往的稳重:“中方在乌克兰危机上的立场是一贯的、明确的”,不拉偏架。
朝鲜这一步棋,可以说直接改变了东北亚的安全格局。它不再是那个被大家孤立、偶尔射几颗导弹刷存在感的“麻烦制造者”,而是变成了大国博弈棋盘上一个举足轻重的“变量”。
有了俄罗斯的技术支持和实战经验的加持,朝鲜的军事底气更足了。这可能会让它在与韩国的对峙中,采取更加灵活甚至更大胆的行动。美国也一定会借这个机会,加速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甚至推动搞一个“亚洲版北约”。
更长远来看,朝鲜军队的这次转型才刚刚开始。从一支以“精神原子弹”为主要战斗力的军队,向一支真正信息化、现代化的军队转变,这条路还很长,也很难。但库尔斯克的炮火已经为他们指明了唯一的方向。
援俄,让朝鲜用一种最残酷的方式,照见了自身的虚弱。但也正是这种清醒,给了他绝地求生的机会。那支曾经被认为落后于时代的百万大军,如果真的完成了脱胎换骨的蜕变,那它将不再是简单的数字,而是一股足以让整个东北亚、乃至全世界都为之侧目的力量。未来的路怎么走,我们拭目以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