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若开邦一所寄宿学校上周遭遇军方空袭,“阿拉干军”作为在若开邦与军方作战的主要民族武装,披露了伤亡细节,称遇难者均为在校学生,已造成至少19名学生死亡,年龄介于15至21岁之间,是这场无差别袭击中的无辜受害者。
据路透社9月15日称,此次遇袭的学校位于缅甸西部若开邦皎道镇,该地区长期处于军方与阿拉干军的冲突中。
路透社记者曾尝试独立核实事件细节,但因若开邦部分区域的互联网及移动通讯服务已被缅甸军政府切断,多次联系皎道镇当地居民均无果。缅甸军方发言人未接听记者电话,对空袭事件始终保持沉默。
UNICEF在声明中强调:“这次袭击加剧了若开邦日益升级的暴力模式,孩子们和家庭正在承受无法弥补的代价。”
据“武装冲突地点与事件数据项目”(ACLED)统计,今年1月至5月,缅甸军方发动了高达1134次空袭,远超2023年同期的197次和2024年同期的640次。
短短一个月内,缅甸在全国发动近500次空袭,已导致40余名儿童死亡,15所学校遭损毁,教育场所成了战火的靶心。
战乱原因
公开信息显示,若开邦与孟加拉国接壤,近数月来军方与追求该邦更大自治权的阿拉干军冲突不断,当地民生早已陷入困境。
世界粮食计划署此前曾警告,该邦饥饿与营养不良问题持续恶化,尤其是长期受迫害的罗兴亚群体,处境更为艰难。
这一切的根源,还得回到2021年那个改变国家命运的时刻。缅甸军方当时发动政变,推翻了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昂山素季领导的民选政府,随后对全国抗议活动展开残酷镇压。反对派运动也随之升级为武装抵抗,既有老牌民族武装,也有新组建的抵抗组织,双方冲突持续至今。
在连续四年延长紧急状态后,缅甸军方于上月组建临时政府,并宣布将于12月28日起分阶段举行选举,军政府首脑敏昂莱以代总统身份继续掌权。
但这场所谓的“选举”,在西方国家和人权组织眼中,不过是一场精心包装的“表演”。反对派或被禁止参选,或主动抵制,选票上能看见的,几乎全是军方的“代理人”。
另据缅甸国家媒体《环球新光报》10日报道,军方支持的选举委员会已明确,因“局势不适宜投票”,56个下议院选区、9个上议院选区将不参与此次选举。
这些被排除的选区多位于克钦邦、钦邦、掸邦及若开邦的反政府武装控制区,意味着这场本就争议重重的选举,连“覆盖全国”的表面形式都难以实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