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宁海的水利史上,1956年是个值得铭记的年份——这一年,岔路水电站的灯第一次亮起来,不仅照亮了上畈、隔潭、花堂三个村的夜晚,更掀开了宁海本土水利发电的第一页。而这束光的起点,要从一位叫王兴钱的岔路人说起。
一、从上海旧货堆里,扛回“点亮家乡”的希望
50年代初的上海,旧货市场里堆着不少工业时代的“边角料”,却藏着岔路上畈村人王兴钱的“宝贝”。彼时的他在上海做模具制造,是见过现代工业世面的技术工人——清末民初起,岔路就是有名的“五匠之乡”,大批木工赴沪谋生,不少人从做木模转向精密金属模具,王兴钱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那天,一台德国西门子发电机让他停住了脚步。金属外壳虽蒙着灰,却掩不住内里的精密——在王兴钱眼里,这不是一台废旧机器,而是能让家乡告别松明、油灯的“光明引擎”。他当即掏钱买下,又顶着交通不便的难题,辗转将这台沉重的发电机运回了岔路。“要为乡里建座发电站”,这个念头在他心里愈发坚定。
二、没有蓝图,就用“五匠智慧”造水电站
岔路坐落在宁海白溪冲积平原上,横槎潭的水常年充沛,有建电站的天然条件;可难题也摆在眼前:没人见过水电站,更没有现成的技术和材料。
王兴钱没怵,他找来了村里的木匠、泥水匠——这些从没碰过机械的手艺人,却有着代代相传的巧思。大家围着西门子发电机蹲成一圈,王兴钱拿根木炭在地上画草图,把复杂的发电原理拆成最朴素的逻辑:“只要让这机器转起来,就能发电;要让机器转,就得有水推轮子。”
![]()
日升桥下,当年岔路水电站的蓄水闸。周衍平摄
灵感很快从身边来:村里的水磨坊不就是靠水流推磨盘吗?匠人们照着这个思路,用木头打造水轮机——木轮的齿牙要凿得深浅均匀,才能接住水流的力道;引水渠要修得坡度合适,才能让横槎潭的水“顺顺当当地”冲进机房。他们还在日升桥下筑了水闸,存够水量、蓄足落差,再通过渠道把水引向水轮机。
没有专业工具,就用木匠的刨子、泥水匠的瓦刀一点点抠;缺零件,就用本地材料琢磨替代——一群“门外汉”,硬是凭着一股子韧劲,把“水电梦”搭成了现实。
三、1956年,灯亮了,日子也变了
1956年,岔路水电站正式建成发电。这是宁海历史上第一座水利发电站,三个村特意各选了一名青年负责运营:上畈村的葛真垚、隔潭村的葛为珍,还有提前被派往宁海火电厂系统学习的花堂村青年葛民望——他学成归来后,成了岔路地区第一位正式电工,村里的电线架设、电器维修,全靠他“掌舵”。
![]()
宁海第一家水电站——岔路水电站第一代职工合影,左起:葛真垚,葛民望,葛为珍。摄于1957年,葛民望提供。
电站的用处,很快融进了村民的日常:白天,水轮机带动碾米机、磨粉机嗡嗡转,村民们再也不用抱着稻谷、麦子去捣臼里费力舂打,石臼、石磨渐渐成了“老物件”;夜晚,电线牵进家家户户,昏黄的油灯被电灯取代,孩子们终于能在亮堂的光线下写字,主妇们也不用摸黑缝补衣裳。
这股新鲜事很快成了“热点”。1957年,《台州日报》的记者背着相机翻山越岭而来,镜头里,工作人员围着那台西门子发电机合影,笑容里满是自豪——这张照片,成了宁海水电事业起步的珍贵见证。
四、从“松明当灯照”到“电灯亮堂堂”:一座电站的时代回响
岔路水电站不只是三个村的“福利”,更成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缩影。各地听闻后,纷纷上门学习,效仿着建水力发电站;电站的三名工作人员也成了“香饽饽”,尤其是电工葛民望,懂架线、会修电器,被各地争相请去做技术指导,成了名副其实的 “民间专家”。
更直观的改变,藏在两句顺口溜里。过去的岔路,穷得让人无奈,有句老话这么说:“岔路‘好’地方,车门朝屙缸,柴爿当棉袄、松明当灯照……” 而水电站建成后,顺口溜彻底变了调:“岔路好地方,电灯亮堂堂,轧米又轧糠……”简单的几句,道尽了日子从苦到甜的转变。
![]()
宁波市最大水利工程——白溪水库雄姿。周衍平 摄
时光流转,这座由“模具工+木匠+泥水匠”联手造起的水电站,终究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缓缓退出了舞台。但宁海的水利故事并未落幕——如今的岔路境内,宁波市最大的水利工程白溪水库巍然矗立,它承接了当年水电站的“初心”,却有着更广阔的担当:既能拦洪调峰守护一方安澜,又能机组发电延续清洁能源的脉络,更能将清澈的白溪水送往宁波市区,滋养着千万人的日常。
从横槎潭边的木制水轮机,到白溪之上的现代化水库,变的是水利设施的规模与技术,不变的是这片土地上“向水要生机、向水谋发展”的智慧与坚守。1956年那束从岔路亮起的微光,早已化作如今滋养城乡的浩荡碧波,在时代的浪潮里,续写着属于宁海的水利新篇章。
2025年9月13日
- End -
乡土宁海公益平台
@关注我们就是最大的支持@
对话主编请加微信:
□ 作者:周衍平
□ 编排:天姥老人
□ 审核:水东居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