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帝点破:遇到天意和人为,结局往往有两种不同的注定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资料来源:《太上感应篇》《道德经》《庄子》
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纯属虚构,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

天地之间,万物皆有定数。可这定数究竟是什么?是那冥冥之中不可违逆的天意,还是凡人可以凭借智慧和努力改变的人为?

在道家经典《太上感应篇》中记载:"祸福无门,惟人自召。"而《道德经》又言:"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这看似矛盾的表述,实则暗藏着深刻的天机。

相传在上古时期,九霄云外的凌霄宝殿中,玉皇大帝曾对众仙说过这样一番话:"凡间众生,遇事皆有两种缘由。

一为天意所归,乃是因果轮回、自然规律使然;二为人为造作,是贪嗔痴慢、执念妄想所致。这两种缘由,注定了截然不同的结局。"

可这话中的玄机,究竟藏着怎样的天机?为何同样的遭遇,有人能够逢凶化吉,有人却越陷越深?玉帝所说的"两种不同的注定",到底指向了什么样的人生智慧?这个秘密,要从两位修道者的截然不同的命运说起……



话说在唐朝贞观年间,终南山下有两座相邻的道观。西边的观中住着一位道号"清虚"的道人,东边观中则住着道号"逆天"的道士。两人都是修行多年的高人,可对于修道的理解却截然不同。

清虚道人年过五旬,面容清瘦,眼中常带着一种看透世事的安详。他每日按时起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从不刻意追求什么神通法术,只是静心修炼,与天地自然保持着和谐的节拍。观中种着几亩薄田,他亲自耕种,自给自足,偶尔也会下山为百姓治病救人,从不收取分文。

逆天道士却不同,他虽然年纪稍长于清虚,却总是一副焦躁不安的模样。眉头紧锁,目光如炬,仿佛时时刻刻都在与什么看不见的力量较劲。他痴迷于各种奇门遁甲之术,整日研究如何改命转运、逆天改命。观中摆满了各种法器符箓,墙上挂着复杂的天象图和命理图表。他常常对人说:"天命算什么?人定胜天!只要有足够的法力和智慧,什么都能改变!"

这一年秋天,终南山一带连续三个月没有下雨,庄稼枯黄,百姓苦不堪言。两位道人都深感忧虑,决定为民解困,可他们的做法却截然不同。

清虚道人来到村中,看到百姓们愁眉苦脸,便召集大家说道:"诸位乡亲,这场旱灾确实严重。但我观天象,发现这是天地阴阳失调所致。咱们不如一起祈雨,同时也要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有违背天道之处。"

村民们听了,纷纷点头。清虚道人让大家斋戒三日,然后在村中央搭建了一座简朴的祭坛。第三日清晨,他身穿朴素的道袍,手持柳枝,开始诚心祈雨。他没有念什么高深的法咒,只是静静地站在祭坛前,闭目冥想,仿佛在与天地进行着无声的对话。

奇妙的是,到了第三日午时,西北方向突然涌起了乌云。不多时,淅淅沥沥的雨水便洒向大地。村民们欣喜若狂,纷纷跪拜感谢。清虚道人却摆摆手说:"这雨本就该来,我只是顺应了天意,与天地同频共振罢了。大家要感谢的是上天的恩赐。"

而在东边的观中,逆天道士却在进行着截然不同的操作。他翻遍了各种古籍,找到了一套名为"九天玄女呼风唤雨大法"的法术。这套法术据说能够强行改变天象,让风云听从施法者的意志。

逆天道士花费了整整七天七夜,在观中布下了复杂的法阵。他用朱砂画满了各种符箓,点燃了九九八十一炷香,还杀了一只黑鸡用血祭阵。到了第七夜子时,他开始施法。

只见他披头散发,手舞足蹈,口中念念有词:"天不下雨我下雨,地不行云我行云!九天玄女听吾令,速降甘霖润乾坤!"他一边念咒,一边挥舞着手中的桃木剑,剑锋指向天空,仿佛要刺破苍穹。



法阵中雷光闪闪,狂风大作。逆天道士的头发须眉都被劲风吹得飞舞起来,脸色也变得苍白如纸。但他咬紧牙关,继续施法。突然,天空中真的聚起了浓厚的乌云,雷声隆隆,电光闪闪。

"成功了!"逆天道士兴奋地大喊,"我果然能够逆天改命!"

可是,这场雨下得极不寻常。雨点又大又急,仿佛天河决堤一般倾泻而下。短短一个时辰,平地水深三尺。原本干涸的土地来不及吸收这么多雨水,山洪暴发,冲毁了不少农田和房屋。更可怕的是,这雨下了整整三天三夜,不肯停歇。

村民们从最初的欣喜转为恐惧,纷纷跑到高处避难。有人想起了逆天道士的法术,便有胆大的村民跑到他的观中求情:"道长,求求您让雨停下吧,再下下去,我们都要被淹死了!"

逆天道士这时也慌了。他发现自己根本控制不了这场雨的强度和时间,强行施展的法术就像脱缰的野马,完全不听他的指挥。他再次施法想要止雨,可无论怎么努力,雨势都不减弱。反而他自己因为强行施法,导致真气逆行,口吐鲜血,险些走火入魔。

就在这时,清虚道人赶来了。他看到洪水滔滔,百姓受苦,立即明白了原因。他对逆天道士说:"师兄,你这是强行逆天而为,破坏了天地间的自然平衡。现在必须立即收回法术,恢复天道运行。"

"可是我控制不了了!"逆天道士痛苦地说,"这雨根本停不下来!"

清虚道人叹了口气,盘腿坐下,开始运功调息。他没有念什么复杂的咒语,只是静静地与天地相应,感受着自然的韵律。慢慢地,狂暴的雨势开始减弱,乌云开始散去。到了第二天午时,雨终于停了下来,阳光重新洒向大地。

事后,两位道人坐在山顶上相对无言。逆天道士脸色苍白,显然法力大损,而清虚道人依旧神色安详。

"为什么会这样?"逆天道士不解地问,"我们都是为了帮助百姓,为什么我的法术会失控,而你的祈雨却如此顺利?"

清虚道人望着远山,缓缓说道:"师兄,这就是天意与人为的区别啊。你看那山中的溪流,它从不与岩石硬碰硬,而是顺着山势蜿蜒而下,最终汇入大海。可如果有人想让水往山上流,用多大的力气都是徒劳,反而会造成灾难。"

"天地有其运行的规律,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我之所以能够求雨成功,是因为我顺应了天时地利人和。那场旱灾本就是暂时的,天机显示雨水即将到来,我只是提前感应到了这个信息,然后以虔诚的心与天地共振。而你却试图强行改变天象,这就违背了自然规律。"

逆天道士若有所思,但心中仍有不甘:"可是,如果人人都顺天而为,那我们修行还有什么意义?难道就不能改变命运吗?"

清虚道人摇头微笑:"师兄啊,你误解了修行的真义。真正的修行,不是要与天斗、与地斗,而是要明白天地运行的道理,然后与之和谐共处。就像太极图中的阴阳两仪,看似对立,实则相生相克,互为根本。人可以改变命运,但要用正确的方法。"

"什么方法?"逆天道士急切地问。

清虚道人正要回答,忽然看到远处有祥云聚集,隐隐传来仙乐之声。两人抬头望去,只见云端之上,有一位身着金黄龙袍、头戴冕旒的尊贵身影缓缓显现。

"是玉皇大帝!"两人同时惊呼,连忙跪拜。

玉帝的身影在云端若隐若现,威严而慈祥。他的目光先是在清虚道人身上停留了一下,露出赞许的神色,然后看向逆天道士,眼中带着一丝怜悯。

"两位道人,你们刚才的所作所为,朕都看在眼里。"玉帝的声音如洪钟大吕,在山谷中回响,"清虚顺天而为,得天地相助;逆天强行改命,招致天罚。这正是朕要告诉众生的道理——"



说到这里,玉帝故意停顿了一下,目光深远地看着两人。逆天道士心中忐忑不安,不知道玉帝接下来会说什么,而这个答案,似乎关系到他多年来苦苦追寻的修行真谛。

"遇到天意和人为,结局往往有两种不同的注定。但这其中的奥妙,却不是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玉帝的话音渐渐飘远,身影也开始变得模糊。

两位道人瞪大眼睛,生怕错过玉帝的任何一个字。这位九天之主究竟要揭示什么样的天机?天意与人为的真正区别在哪里?而那"两种不同的注定"又隐藏着怎样的深层含义?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