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20年的模范丈夫,竟将妻子做成人彘,庭审上平静道:我在保护她

分享至

静海市中级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庭。

旁听席上座无虚席,长枪短炮的镜头,全部对准了被告席上那个男人。

顾卫军。

他穿着一身熨帖的白衬衫,戴着一副金丝边眼镜,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他看起来不像一个残忍的凶手,更像一个即将去给学生上课的大学教授。

事实上,他就是静海大学最受尊敬的艺术史教授。

“被告人顾卫军,”法官的声音庄严肃穆,回荡在法庭里,“你是否承认,在一个月前,于家中,对你的妻子林荟,实施了故意伤害行为?”

顾卫军缓缓地抬起头,透过镜片,平静地看向法官。

他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得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感到一阵刺骨的寒意。

“我反对‘故意伤害’这个定性。”

“我没有伤害她。”

他顿了顿,环视了一下整个法庭,最后,用一种近乎悲悯的、令人完全无法理解的语气,一字一句地说道:

“我在保护她。”

话音落下,满庭哗然。

想要理解一个儒雅的大学教授,为什么会说出这样一句疯话,我们必须回到一个月前,那个地狱般的,夏日午后。

01

一个月前,七月十四日,下午三点。

静海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副支队长张毅,正被窗外的蝉鸣吵得心烦意乱。

桌上的电话,骤然响起。

“张队,西郊‘书香苑’别墅区,发生命案。”

“书香苑”,静海市最高档的知识分子和富人聚居区。那地方,十年都未必会发生一起恶性案件。

张毅的心,猛地一沉。

十五分钟后,张毅拉开警戒线,走进了案发的那栋三层别墅。

一股浓烈的血腥味和消毒水混合在一起的、令人作呕的气味,扑面而来。

客厅里,窗明几净,一尘不染。所有的家具都摆放得整整齐齐,甚至沙发上的靠垫,都像是精心布置过的。墙上,挂着一幅女主人的艺术照,照片上的女人,温婉美丽,气质如兰。

这本该是一个幸福、优雅、体面的家。

可空气中那股血腥味,却在无声地诉说着,这里刚刚发生过怎样恐怖的事情。

一个年轻的警察脸色煞白地跑过来。

“张队,在……在二楼的浴室。”



毅快步走上二楼。

浴室的门开着,里面的景象,让张毅这个见过了无数大场面的老刑警,都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胃里一阵翻江倒海。

浴缸里,放满了冰块。

一个女人,躺在冰块里。

她的四肢,被人用极其残忍的手段,齐齐地斩断了。

她的眼睛,被人刺破。

她的舌头,也被人割掉了。

人彘。

张毅的脑海里,瞬间蹦出了这个在中国历史上,代表着极致酷刑与怨毒的词汇。

“报案人呢?”张毅强压下内心的震动,沉声问。

“在楼下客厅,是受害者的儿子,顾远。”

张毅走下楼,看到了那个报案的少年。他大概十七八岁的样子,穿着一身名牌运动服,此刻却像一只被吓破了胆的鹌鹑,蜷缩在沙发的一角,浑身抖得像筛糠。

他的旁边,坐着一个中年男人。

男人穿着白色的亚麻衬衫,黑色的西裤,面容英俊,气质儒雅。

他的脸上,没有惊慌,没有悲伤,甚至没有一丝波澜。

他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仿佛周围的一切,都与他无关。

“张队,”旁边的警员小王小声汇报道,“这位,就是受害人林荟的丈夫,顾卫军。我们来的时候,他就坐在这里。这栋别墅里,除了他们一家三口,没有第四个人。”

张毅的目光,像刀子一样,落在了顾卫军的身上。

顾卫军似乎察觉到了他的目光,缓缓地抬起头,扶了扶自己的金丝边眼镜,甚至还对着张毅,礼貌性地,点了点头。

那一刻,张毅知道,自己遇上了从警二十年来,最诡异,也最棘手的案子。

02

审讯室里的灯光,白得刺眼。

顾卫军安静地坐在椅子上,双手放在桌上,坐姿端正得像一尊雕像。

“姓名,年龄,职业。”张毅坐在他对面,例行公事地问。

“顾卫军,48岁,静海大学艺术史教授。”顾卫军的声音,平静,清晰,带着一种学者特有的磁性。

“你妻子,林荟,46岁,前舞蹈演员,现在是全职家庭主妇。你们有一个儿子,顾远,17岁,在市一中读高二。我说的对吗?”

“对。”

“案发当天下午,你在哪里?在做什么?”

“在家。在书房看书。”

“你没有听到浴室里有任何动静吗?”

“没有。”顾卫军摇了摇头,“我家的书房,隔音很好。”

他的回答,滴水不漏。

他的脸上,没有丝毫的情绪波动。仿佛楼上那个被残害成“人彘”的,不是和他同床共枕了二十年的妻子,而是一个……与他毫不相干的陌生人。

张毅死死地盯着他的眼睛,试图从里面,找到一丝一毫的破绽。

可那双镜片后面的眼睛,像两口深不见底的古井,平静,幽深,看不到一丝波澜。

“顾教授,”张毅换了个问法,“你和你妻子的感情,怎么样?”

“很好。”顾卫军的嘴角,甚至微微上扬了一下,那是一个温柔的,带着回忆的弧度,“我和荟荟,是大学同学。我们结婚二十年,从来没有红过脸。她是这个世界上,最理解我,也最爱我的女人。”

“那你能解释一下,你妻子为什么会遭遇这种不幸吗?”

“我不知道。”顾卫军摇了摇头,“我也在等你们警方,给我一个答案。”

审讯,陷入了僵局。

张毅从业二十年,审过的犯人没有一千,也有八百。穷凶极恶的,狡猾如狐的,心理变态的,他都见过。

可他从未见过像顾卫军这样的人。

他太平静了。

那种平静,不是伪装出来的镇定,而是一种发自骨子里的,对一切都漠不关心的,超然。

这比任何的歇斯底里,都更让张毅感到不寒而栗。

审讯室外,调查也全面展开了。

警员们走访了“书香苑”的每一个邻居,和顾卫军夫妇的每一个朋友、同事。

可得到的反馈,却让整个专案组,都陷入了巨大的困惑之中。

03

“顾教授家?哎哟,那可是我们整个小区,不,整个静海市的模范家庭啊!”

住在顾家隔壁的,是一个退休的李副院长,他提起顾卫军一家,赞不绝口。

“小顾这人,谦和有礼,是个真正的读书人。他太太小林,以前是市歌舞团的台柱子,长得漂亮,气质又好,为了家庭,说不跳就不跳了。两个人结婚二十年,你们是没见过,还跟热恋的小情侣似的。”

“怎么个情侣法?”负责问话的小王问道。



“就说上个月吧,我亲眼看见,下大雨,小顾打着伞去小区门口接他太太。他把一整把伞,都倾向他太太那边,自己半个身子都淋湿了。这都老夫老妻了,你们说,现在有几个男人能做到这份上?”

另一个邻居,一个全职太太也说:“是啊是啊!林姐那福气,我们都羡慕不来。顾教授每天不管多晚回家,都要给她带一束花。情人节、结婚纪念日,那更是从没落下过。我们都开玩笑说,林姐这是嫁给了爱情。”

顾卫军的同事,大学里的老教授说:“卫军是我们学院的学术标杆,为人正派,淡泊名利。他对家庭的看重,是我们这些老家伙都自愧不如的。他从来不参加外面那些乱七八糟的应酬,下了课,就是回家陪老婆孩子。”

林荟的朋友,以前舞团的闺蜜说:“荟荟?她是我们所有人里,嫁得最好的一个。她老公把她宠成了公主。我们都说她有眼光,找了个绝世好男人。”

所有的证词,都指向了一个结论:

这是一个完美得,近乎不真实的,幸福家庭。

一个深爱着妻子的丈夫,一个被丈夫宠爱着的妻子。

他们之间,不存在任何“情杀”的动机。

警方的第二条调查线,也很快反馈了回来。

“张队,查过了。顾卫军夫妇名下,共有三套房产,两辆车,还有接近八位数的共同存款和理财。没有任何债务纠纷。而且就在上个月,他们还联名,给儿子顾远,设立了一个两千万的教育信托基金。”

财杀的动机,也被排除了。

那剩下的,只有一种可能了:激情犯罪?或者,有第三方闯入?

可现场的勘查结果,又推翻了这一点。

别墅的门窗完好,没有任何被撬动的痕迹。家中的监控,在案发前一天,“恰好”坏掉了。而顾卫军的身上,没有任何搏斗的痕迹,指甲缝里,也没有检测出任何属于第二人的皮屑组织。

所有的证据,都形成了一个完美的闭环。

凶手,只能是,也只可能是,那个家里唯一的男人,顾卫军。

可他的动机,到底是什么?

04

案件的调查,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僵局。

媒体的报道,却已经铺天盖地。

“大学教授家中虐杀妻子,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模范丈夫的B面人生:揭秘一个双面人的恐怖世界!”

各种充满噱头和猜测的标题,在网络上疯传。舆论的压力,像一座大山,压在了整个专案组的肩上。

张毅已经两天两夜没有合眼了。

他的办公桌上,堆满了关于顾卫军和林荟的资料。

从他们出生,到上学,到工作,到结婚……两个人的履历,清白得像一张白纸。

没有污点,没有纠纷,甚至没有一次,像样的吵架记录。

这太不正常了。

越是完美,就越是反常。

张毅烦躁地点了根烟,烟雾缭 绕中,他仿佛又看到了顾卫军那双平静得,令人心悸的眼睛。

“张队,”小王推门进来,脸上带着一丝兴奋,“有新发现!”

“说。”

“我们详细排查了受害人林荟近半年的通话记录和社交软件。发现她……好像有点不对劲。”

小王将一份文件递给张毅。

“从今年年初开始,林荟几乎断绝了所有的社交。她退出了以前的舞蹈闺蜜群,也很少再跟朋友们联系。她的通话记录,除了她丈夫和儿子,就只有一个号码。”

“谁的?”

“一个心理咨询师的。”小王说,“我们查了,是市里很有名的一个心理诊所。林荟从三个月前开始,每周都要去那里做一次心理咨询。而且,是瞒着她丈夫顾卫军去的。”

心理咨询?

张毅的眼睛,亮了一下。

这似乎是一个突破口。难道,是林荟患上了抑郁症或者别的精神疾病,导致夫妻关系破裂?

可当他们找到那位心理咨询师时,得到的答案,却又给这个案子,蒙上了一层更厚的迷雾。

“抱歉,警官。”那位白发苍苍的,很有声望的心理医生,礼貌但坚决地拒绝了警方的问询,“保护来访者的隐私,是我们的职业操守。没有她本人的授权,我一个字,也不能透露。”

“可她已经死了!”小王有些激动。

“那我也需要她直系亲属的授权。”医生摇了摇头,“比如,她的丈夫,顾卫军先生。”

线索,在这里,又断了。

让顾卫军授权,去看可能藏着他杀妻动机的,妻子的心理咨询记录?

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就在专案组一筹莫展的时候,法医那边,传来了一个更诡异的发现。

“张队,我们在受害人林荟的胃容物里,检测到了一种东西……一种,我们从未见过的,有机化合物。”

“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老法医的表情,无比凝重,“这种东西,不属于任何一种已知的毒品、药品,或者毒物。它的分子结构,非常奇特,像是……某种,实验室里,才能合成出来的东西。”

05

实验室里才能合成出来的东西。

这个发现,让整个案件的性质,都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张毅立刻下令,对顾卫军和林荟的社会关系,进行更深一步的,地毯式的排查。

这一次,排查的重点,放在了他们是否接触过任何与“化学”、“生物”、“医药”相关的,科研人员或机构。

可调查的结果,还是一无所获。

顾卫军,是一个纯粹的文科教授,他的社交圈,除了大学里的同事,就是一些搞艺术的朋友。

林荟,更是一个单纯的家庭主妇,她的生活轨迹,简单到只有家庭、菜市场和美容院。

他们俩的人生,干净得,像被精心擦拭过的玻璃,找不到一丝可疑的污点。

案件,似乎又回到了原点。

唯一的突破口,还是在那个沉默如金的嫌疑人,顾卫军身上。

张毅决定,再去会会他。

还是那个白得刺眼的审讯室。

顾卫军看起来,和几天前没有任何变化。他甚至还对着走进来的张毅,礼貌性地点了点头。

“顾教授,气色不错。”张毅拉开椅子,坐下。

“还好。”

“还要继续耗下去吗?”张毅把一份文件,扔在桌子上,“你儿子的心理状态,很不好。他拒绝见任何人,也拒绝吃饭。他说,他想不通,自己的父亲,为什么要杀了他的母亲。”

听到“儿子”两个字,顾卫军那如同古井般平静的眼眸,终于,起了一丝微不可察的,涟漪。

但,也仅仅是,一丝而已。

“他会想通的。”顾卫军淡淡地说。

“想通什么?想通你是个变态的杀人狂魔吗?”张毅试图激怒他。

顾卫军没有生气,他只是扶了扶眼镜,看着张毅,反问道:“张警官,你相信光吗?”

张毅愣住了。

“在物理学上,我们看到的光,只是所有电磁波谱里,非常非常窄的一段。在可见光之外,还有我们看不见的,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

“你到底想说什么?”张毅皱起了眉头。

“我想说的是,”顾卫军的嘴角,再次露出了那种悲悯的微笑,“我们人类所能感知的世界,是极其有限的。在我们的认知之外,还存在着一个,我们完全无法理解,也无法触碰的,更广阔的世界。”

“你说的这些,跟案情有什么关系?”

“当然有。”顾卫军看着他,一字一句地说,“因为我的妻子,荟荟,她看见了,那个世界的东西。”

“而我,只是在用我的方式,保护她,不被那个世界,拖进去。”

张毅觉得,自己是在跟一个疯子对话。

审讯,再次以失败告终。

深夜,张毅一个人,坐在办公室里,一根接一根地抽着烟。

烟雾,弥漫了整个房间。

他看着墙上那块巨大的案件分析板,上面贴满了顾卫军和林荟的照片,以及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线。

所有的线索,都指向死胡同。

他感觉自己,像一个陷入了迷宫的人,无论怎么走,都找不到出口。

他烦躁地,将桌上所有的案卷,都扫到了地上。

一本硬壳的,粉色的日记本,从一堆文件里,掉了出来。

是受害人林荟的日记。

这本日记,专案组的人已经翻了不下几十遍了。里面记录的,全是些鸡毛蒜皮的,家庭琐事。

今天丈夫给她带了什么花,明天儿子考试得了多少分,后天煲了什么汤……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一个幸福小女人的,满足和爱意。

这本日记,是证明他们夫妻恩爱的,最有力的证据。

也是让这个案子,显得最诡异的,地方。

张毅弯下腰,捡起了那本日记。

他心烦意乱地,一页一页地,往后翻。

翻到最后,他忽然停住了。

他发现,日记本的最后几个月,从今年年初开始,林荟的字迹,好像……有点不一样了。

虽然笔迹还是她本人的,但每一笔,每一划,都写得异常地用力,仿佛要刻穿纸背。而且,字的间架结构,也变得过于工整,工整得,像电脑打印出来的,失去了所有个人书写的灵气。

一个当了二十年刑警的,敏锐的直觉,让张毅的心,猛地一跳。



他拿起日记本,冲出了办公室,直奔技术科。

“小刘!立刻!用最高倍数的电子显微镜,给我扫描这本日记的最后二十页!每一个字,每一个笔画,都不要放过!”

半个小时后,技术科的年轻技术员小刘,用一种见了鬼的表情,把张毅叫了过去。

“张……张队……您……您自己来看……”

张毅凑到屏幕前。

屏幕上,是日记纸张被放大了上千倍的图像。

在那些黑色的,看似正常的墨迹边缘,隐藏着一些,肉眼完全无法察查觉的,极其微小的,断点和刻痕。

技术员将图像进一步锐化,分析。

一行结论,出现在了屏幕上。

“这不是人类的书写。”技术员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

“这是……用一种我们无法理解的,高精度仪器,以书写汉字的形式,在纸张上,蚀刻出的……二进制,代码。”

张毅的大脑,“轰”的一声,一片空白。

他死死地盯着屏幕上,那一排排由“0”和“1”组成的,像魔鬼密码一样的代码串。

他忽然想起顾卫军在审讯室里,问他的那句话。

“张警官,你相信光吗?”

他猛地,抬起头,看着墙上证物袋里,林荟那张温婉微笑的照片。

这个女人,这个看似单纯、幸福的家庭主妇……

张毅拿起手机,拨通了市局信息安全总队的电话。

他看着照片,喃喃自语,声音沙哑得,像被砂纸磨过。

“林荟……你到底,是谁?”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