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龚雪 通讯员 魏震 刘翔
“前几天急着出门接小孩忘带伞,半路突然下雨,正好在社区实践站门口看到有免费借雨伞的,解了燃眉之急。”9月15日,提起家门口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信阳市浉河区五星街道幸运社区居民吴冬梅赞不绝口。
今年以来,五星街道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依托,聚焦群众日常需求,把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让文明实践真正融入百姓生活。
阵地建在家门口,活动开展更便捷。五星街道按照“1+N”模式,在10个社区均建成标准化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整合党群服务中心、文化广场、法治长廊等资源,设立理论宣讲室、文化活动室、市民教育室等功能空间。每个站点配备1至2名管理人员,并设置便民服务台,配备医药箱、工具箱、雨伞等物品,方便群众随时取用。
“平时一个人在家闷得慌,来这儿看看书、跟老伙计们唠唠嗑。”红星社区的王大爷说,社区经常组织老年人一起做手工、看演出,还请医生来讲健康知识,“大家常聚一起,热闹,也安心,更拉近邻里感情。”
志愿服务更精准,群众参与更积极。五星街道组建了1支街道志愿服务队、6支专业分队和10支社区志愿服务队,600多名志愿者活跃在一线。通过微信群发布活动计划,每月定期开展卫生环保、政策宣讲、帮扶助困等服务。
“暑期爱心托管班”“四点半课堂”解决了孩子“看护难”问题。社区志愿者为孩子提供作业辅导和兴趣活动,有效缓解了辖区双职工家庭的现实压力,增强了社区服务的温度和黏性,实实在在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我们夫妻俩平时都上班,一到暑假就特别发愁孩子没人照看。”家住秀水社区的家长陈女士说,“今年暑假小孩参加了社区托管班,孩子既能交朋友又能学知识,而且托管班还专门签了安全责任书,这让我们特别放心。”
针对老年群体,五星街道推出“拍摄全家福”“爱心助老”“幸福早点到”“幸福九久”等特色项目。有的为高龄老人送早餐上门,有的组织志愿者为独居老人打扫卫生、陪聊解闷。在公民道德宣传日、“我们的节日”等节点,还开展“身边好人”“文明家庭”“五美庭院”评选,用身边榜样引领文明风尚。
今年以来,五星街道已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50余场,惠及群众4000余人次。吴冬梅笑着说:“以前觉得文明实践是‘上面搞的活动’,现在才知道,借个伞、看个演出、孩子有人管、老人有人陪,这些都是。”大家发现,文明实践不是口号,就藏在每天的生活里。
近年来,浉河区不断改进创新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工作机制,进一步优化活动形式与内容,推动文明实践从“外聚人气”向“内聚人心”迈进,切实推动文明实践“活”起来、“热”起来、“亮”起来,不断开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新局面。
编审:孙晓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