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太行,千峰竞秀。近年来,河北石家庄、邢台、邯郸等太行山沿线地市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与文化底蕴,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民宿产业集群,为许多曾因交通闭塞、产业单一而陷入沉寂的“空心村”注入乡村振兴新活力。
位于太行山深处的邢台内丘县涧石居民宿,暑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休闲体验。青山绿水间,一座座由废弃民居改造的红石房错落有致,房内是精致家具、超大落地窗。民宿负责人张亚丽说:“自去年开业以来,我们已接待游客近万人次,周末都是客满状态。”
图为邢台内丘县涧石居民宿(无人机照片)。(刘继东 摄)
涧石居民宿的火爆,只是“太行山居”的一个缩影。在邯郸武安市,漫宁民宿的主体建筑由当地的石头房改造而成。设计者就地取材,将老石板、旧木梁、残瓦片等元素巧妙融入现代设计中,既保留了太行山一带村落的原始风貌与岁月痕迹,又满足了现代游客对舒适度的需求。
“我们追求的不是凭空建造一个漂亮房子,而是要与环境形成良性互动。”漫宁民宿负责人贡占宁说,“让建筑‘长’在山里,让客人住在风景里,推窗见山、夜听虫鸣。同时,让民宿成为一个平台,连接游客与当地的生态产品、文化故事,这是山居可持续发展的灵魂。”
漫宁民宿所在的后渠村,过去曾因山路弯弯、交通不便,一度成为常住人口不足百人的“空心村”,村民们主要靠种植谷子维持生计。民宿的进驻,让这个沉寂在太行山的村子重现生机。
“看到家乡发展这么好我就回来了,既能照顾父母,收入也比较可观。”27岁的白颖超曾在外地工作,漫宁民宿建成后,她回到家乡担任民宿的人力资源经理。不少村民还在民宿建设施工、客房服务、餐厅后厨等环节找到了就业机会。
“之前,村民靠种谷子维持生计,月收入在1000元左右。如今在民宿务工,平均月收入能达到4000元。”后渠村村支书张秀英说。
图为邯郸武安市漫宁民宿夜景(无人机照片)。(李树锋 摄)
一处处民宿,融于自然生态,又根植于文化沃土,成为连接太行山绿水青山与历史文脉的纽带。
走进位于石家庄井陉县的红土岭山陉居生态民宿,石头门楼、木制篱笆、院内老树随山势起伏,布局和谐。据介绍,这里曾是一个空心多年的古村,一度梯田荒芜、石窑坍塌,仅剩一位留守老人与羊群相伴。2021年,井陉县引入社会资本,投资超5亿元盘活这片沉睡的资源。
“我们对原有的窑洞民居进行修缮提升,将垂花门、拱券等传统元素与现代建筑语言巧妙融合,更将省级非遗‘南张井干礤石墙技艺’融入其中,让古老技艺在当代空间中延续生命力。”红土岭山陉居生态民宿负责人张秋霜介绍。
“民宿不仅是旅客的落脚地,更是带动乡村发展的新引擎。”井陉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引导民宿在保留太行山原生态风貌的同时,融入本地农耕、红色等特色文化,让农民变房东、村落变景区,推动农产品销售、就业岗位增加和公共服务提升,让游客的每一次入住都能为乡村振兴添一份力量。”
图为石家庄井陉县红土岭山陉居生态民宿。(受访单位供图)
一花独放不是春。在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和不断完善的交通路网支持下,“太行山居”正加速形成集群效应,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在邯郸涉县,大洼村村民盘活石头民居,打造出集写生、摄影于一体的艺术主题客栈;在保定涞水,以“麻麻花的山坡”为代表的精品民宿群深耕康养亲子主题;在石家庄平山,李家庄等红色乡村将民宿与苹果采摘、杂粮体验相结合,走出一条“住生态房、品农家味、购山货归”的农旅融合新路子……
从废弃民居到精品山居,从“空心村”到“致富村”,“太行山居”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八方游客,成为撬动乡村经济、推动乡村振兴的有力引擎。未来,随着产业不断升级与文旅深度融合,古老的太行山脉,将焕发出更加绚烂的光彩。(记者李凤双、岳文婷、田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