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东营女婿,只是由于各种原因,结婚这些年也没去过东营丈母娘家几次。但就算这样,我对东营的了解也比绝大多数人都要深。比如东营人的豪爽,东营人的勤奋,以及东营人的邻里情。
要知道,东营是一座建立在石油上的城市,好多人既是邻居又是同事,所以就必然会出现和全国各地都不一样的人情世故。
而随着油田的枯竭,好多东营女儿纷纷来到外地生活并嫁给了外地人,这样一来,东营的一些规矩也逐渐让外地女婿们了解了。
第一个规矩就是酒桌上的规矩,情分就在杯底,规矩却在杯沿。
第一次上岳父家门时,外地女婿最怕的就是排山倒海的酒阵。酒过三巡刚想松口气,丈母爹又会来一句端起来,又让心提到嗓子眼。
在这里长辈敬酒是必喝的,不喝就是瞧不起东营人,这规矩看起来霸道,实际上却代表了东营人的性情。
当年建设胜利油田的时候我国还一穷二白,可以说什么东西都没有,但东营人就是凭借着豪爽和担当,硬生生将油田给建设了起来。要是没有这股子劲头,又哪来现在的东营市。
丈母娘给外地女婿敬酒,其实也是在审视外地女婿的担当。推杯换盏之间,丈母娘嘴上不言语,眼神却明亮了几分。只要外地女婿能一饮而尽,丈母娘嘴角的笑意便是无声的接纳:这个女婿可以要。
第二个就是对长辈的称呼,绝对不能乱了辈分。
年轻人可能不大了解,但在东营时间长了就明白,辈分对东营人来说到底有多么重要。哪怕张三的年龄比李四低,但只要张三的辈分高,李四见了张三也要规规矩矩喊叔婶。
要是不明白的人一句小张喊出去,那空气就会立马凝固。这不是迂腐,而是黄河滩区人用几代人,用岁月夯实的规矩。这种称呼是血脉亲情的纽带,要是乱了称呼,一切可就都乱套了。
第三个规矩就是邻里之外的亲情和友情。东营以前就是个小村庄,后来有了油田后,全国各地石油工人赶过来在这里共同发展,便有了现在的东营市。
所以,现在东营市的人可以说既是乡亲又是同事又是邻居,互相之间也没有那么多不好意思的事情,连邻居的院门都可以随时推开,当然院子里面的东西,一草一木都不可能动。
外地女婿看到这一切可能觉得还奇怪,但时间长了就能品味出东营人的生存哲学。这是一种守望相助的本能,在盐碱地生存就是这样困难,他们既要守望相助,又要懂得彼此尊重,在油田移民和本土居民的融合中,这种智慧就淬炼出来了。
这些规矩看起来是束缚,但仔细想想就明白了,这是东营人用黄河口特有的方式编织出一张无形的网,每个到这里来的外地女婿要想在这里扎根,就必须懂得这片土地的规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