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的BIM实训中心,包海玲时而俯身指导学生调整建模参数,时而与团队研讨行业最新技术标准,时而在笔记本上认真记录教学反思。
她是该校副教授、省级高级“双师型”教师,更是学生眼中“能把复杂技术讲透”的引路人、行业认可的“技能专家”。从2012年初登讲台至今,十三年间,她以“师德为基、匠技为要”,从攻克BIM技术教学难题到带领学生摘得世界赛事金奖,从扎根课堂教学到推动产教深度融合,用坚守与创新书写着新时代职业教育工作者的育人答卷,先后荣获“全国技术能手”“安徽省优秀教师”等称号。
手写教案上的第一行字
2012年秋天,包海玲第一次以教师的身份走上讲台。她在教案上工整地手写着一行字:“教师是学生的镜子,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是底气,师德是根基。”这成为她13年从教生涯始终恪守的准则。
这13年恰逢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时期,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从学科导向到职业导向,从传统教学到数字赋能,每一次变革都意味着“重新学做老师”。
包海玲始终主动迎变、积极求新。2017年,该校筹建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引入当时尚属新鲜的BIM技术。面对教材匮乏、师资短缺的困难,她毅然加入攻坚组,自费参加培训、查阅外文资料、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最终带领学生迅速适应行业需求。有企业评价:“包老师教出来的学生,上手就能做项目。”
“好老师不仅要课讲得好、分数考得高,更应成为‘双师’——既是传授技能的‘师傅’,也是培育品德的‘导师’,同时还要做永远的‘学习者’”。她始终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匠德培育学生的职业精神,同时不忘塑造学生的品德人格,努力培养“技能过硬、德行端正”的高素质人才。
复盘再练 技能没有捷径
2021年12月,包海玲代表我省参加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赛项总决赛,历经四小时高强度角逐,最终夺得全国职工组冠军。被问及成功秘诀,她笑称靠的是“笨办法”:学透、练熟、想明白。
她不仅掌握软件操作,更深入理解BIM技术全生命周期的底层逻辑。获得全国冠军后,她第一时间将竞赛技巧和经验融入教学,开设分享会,告诉学生:“技能没有捷径,就是‘思考+练习’。”
她的办公桌上有一本《复盘手册》,密密麻麻记录实操疏漏、技术趋势和失误反思。“光练不思考是蛮干,光想不练是空想”。她始终坚持“练完复盘,复盘再练”。学生尚浩东曾在碰撞检查环节屡屡失分,包海玲帮助他总结规律,最终尚浩东在全国总决赛中该环节获满分。他说:“包老师教给我的是持续进步的方法。”
面对技术快速迭代,包海玲注重前瞻规划,2024年获批省级人才项目,赴东南大学做访问学者。她始终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同时把持续学习的精神感染给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她指导的学生团队多次在全国职业技能竞赛中取得佳绩,2020年首获全国总冠军,2024年10月更带队夺得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金奖。
自2022年省级“包海玲技术技能型大师工作室”成立以来,她指导学生获省部级以上BIM应用大赛奖项30余项,培养出一批获得“国家奖学金”“安徽省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活素材”中的融合创新
2023年,包海玲担任安徽省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职业技能竞赛裁判,不仅严谨执裁,更主动撰写赛事总结报告,被省住建厅采纳。她借助裁判身份广泛吸收行业最新技术和人才需求,将其转化为教学中的“活素材”。
包海玲的办公室内存放着多本“专家聘书”和专利证书,见证着她从“课堂教师”到“行业智囊”的跨越。她积极走出校园,对接行业、服务企业,再将资源与经验反哺教学,推动产教深度融合。
包海玲引导学生立足实际、聚焦痛点开展创新,最终她指导的创新创业项目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铜奖。她说:“创新不是发明新东西,而是用技能解决问题。”
迄今,她带领学生获BIM相关实用新型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5项,申请国际发明专利1项,在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国家级铜奖1次、省级金奖1次、银奖5次。许多毕业生携创新思维步入行业,成立BIM小组或技术服务工作室,真正实现了“技能创业”。
如今的包海玲,依然日复一日奔波在教室与实训基地之间。她始终坚持做一名“让学生信服、让党放心”的教师。她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在BIM实训中心带头加班辅导学生。2024年,她再获“全国水利先进工作者”“安徽省优秀教师”称号,并积极参与“劳模工匠进校园”宣讲活动,以自身经历激励更多职教师生。
点评
以匠心致初心 以担当赴使命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干校校长 杨 冰
包海玲是新时代我校教师队伍践行“躬耕教坛、强国有我”使命担当的生动缩影和优秀代表。通过对她事迹的深入了解,我们深受感动,也备感自豪。
包海玲从教十三年来,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她以“四有”好老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用心、用情、用爱滋养学生心灵,展现了党员教师的政治本色和崇高品格,完美诠释了教育家精神的核心内涵。
只有将个人的发展融入国家与时代的大局,将教书育人作为毕生追求的事业,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她的先进事迹,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要求的生动回应。希望全校教师以她为榜样,见贤思齐,牢记嘱托,坚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涵养扎实学识、勤修仁爱之心,为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记者沈思佳、通讯员李思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