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牢记嘱托 善作善成】职教出海,看鲁班工坊如何让“上海精神”生根发芽

0
分享至


在巴基斯坦木尔坦无垠的农田中,本地技术员阿西夫·赛里木·沙阿正俯身检修一台中国制造的玉米收获机。他的动作流畅而自信:“若是以前,机械出了故障,至少要荒废几周等中国工程师赶来。而现在,我们能够自主解决。”一抹从容的微笑,映照出他日益坚实的专业底气。

这一转变,源于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在巴基斯坦创建的鲁班工坊。它不仅开启了本土化技术人才的系统培养,更让一批像阿西夫这样的技术员,逐渐成长为支撑巴基斯坦农业机械化的中坚力量。


职教出海,破解跨国售后难题

中国农机企业曾一度陷入“出海容易售后难”的窘境。天津勇猛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王延波坦言:“我们最担心的,就是机械出现故障后当地无人能修。从国内派人过去,来回需要一周,当地农户根本等不起。”

2022年,坐落于津南区的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基于巴基斯坦农业大国国情,与木尔坦MNS农业大学合作开发了巴基斯坦鲁班工坊农机培训项目。该项目采用“学历教育+技术培训”双轨模式,设立机电一体化与电气自动化两大专业,以中国品牌农机作为实训设备,开设玉米收获机、拖拉机维修等实用课程,为中巴经济走廊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本土人才活水。

作为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的创新典范,以中国古代“工匠之神”鲁班命名的鲁班工坊,不仅培育了大量技术人才,更成为产品改良与需求反馈的重要桥梁。针对学员们反馈的“震动大、散热难”等问题,勇猛机械对出口机型做出针对性改造,强化减震系统、重构散热风道,实现产品的“本土化升级”。

模式创新,从“技术输出”到“生态共建”

如今的鲁班工坊,早已超越传统职业教育的边界,构建起技术共享与人文交融的双向通道。作为津南区职业教育的中坚力量,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成为这一模式的关键推动者。


鲁班工坊的成功,得益于其深度践行“教产融合”。学院广泛吸纳中国农业机械制造与进出口企业加入产教协同育人联盟,实现培训与产业的无缝对接。这一模式极大降低了中国农企的海外调研、培训与售后成本,重塑了中国农机技术与产品“走出去”的推广路径。

“这种模式同样适用于中国轻工企业出海。”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康宁表示,“我们愿借助鲁班工坊这一国家级平台与人文交流名片,助力更多中国企业实现产品与技术的全球化飞跃。”

技能搭桥,巴基斯坦青年津南筑梦

鲁班工坊的价值,远不止于技术传授,更为众多上合组织国家的青年创造了在津南逐梦的机会。巴基斯坦学生穆杉(中文名)的故事就是其中之一。

2024年秋,穆杉在巴基斯坦鲁班工坊顺利完成了6个月的培训课程,因成绩优异,他被遴选推荐至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继续深造,并荣获天津市外国留学生政府奖学金。

“刚到天津的时候,我感到很迷茫,语言不通、背景不同,一切都让我感到陌生。”穆杉回忆道。但在老师、同学们的帮助下,他逐渐适应了在中国的学习生活。“我在这里不仅学到了知识和技能,更学会了如何成为一个有责任的人。”穆杉表示,“我希望未来能为中巴友谊和技术交流作出更大的贡献。”

在学习技术之余,穆杉同样珍视与中国朋友的交流。在前不久举办的“‘上合有约 津彩非遗’2025国际青少年天津文旅行”活动中,穆杉以留学生的身份和中国孩子们一同体验了木版年画的印制过程,创作了独具天津特色的杨柳青年画,亲身感受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穆杉(左三)参加“‘上合有约 津彩非遗’2025国际青少年天津文旅行”活动

与穆杉一样,众多来自上合组织国家的青年,不仅在津南学习先进技术,更深度体验中国文化——参与非遗、听相声、学快板,与中国同窗结下深厚友谊。

硕果累累,人才与产业双向赋能

成立至今,巴基斯坦鲁班工坊已培训1000余人次,课时9600余小时。这些经过培训的技术人才正在各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在拉合尔轨道交通橙线项目现场,头戴安全帽的艾力·阿尔卡姆正自信地为新同事开展技术培训。作为巴基斯坦鲁班工坊的首批毕业生,他毕业后仅半个多月就正式入职这一标志性项目。

鲁班工坊通过创新育人机制,显著降低中国农企海外运营与售后成本,重塑中国农机技术与产品的国际推广模式,为中国制造赢得声誉、打响品牌。


从津南望向世界,鲁班工坊的意义远超一个职教项目。它是中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国际化的生动实践,更是“上海精神”的具体体现——平等相待、互利共赢、尊重多样文明。通过它,中国不再只是技术的供给方,更是与上合组织国家共同成长的合作伙伴。

从巴基斯坦的金色农田,到海教园的明亮教室,鲁班工坊如同一座跨越山海的技术驿站。它不仅传授技能,更在异国土壤中播下信任与友谊的种子。在这里,巴基斯坦青年熟练操控中国农机、埃及学子钻研数控技术——技以载道,人文共生,熠熠生辉。

鲁班工坊的实践证明,教育从来不是单方面输出,而是双向滋养、共同进步。唯有扎根尊重、立足共赢,中国职业教育的出海之路,才能步履稳健、行稳致远,真正为上海合作组织国家间的务实合作注入深厚而持久的动力。

来源:融媒津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网信津南 incentive-icons
网信津南
主要用于官方新闻宣传、消息发布
20678文章数 421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