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女子新婚前夜被奸杀,法医保存DNA13年,得知凶手身份后其母崩溃

分享至

“李队!李队!”

年轻的徒弟小陈,几乎是撞开了办公室的门,手里捏着一张薄薄的报告,激动得脸都涨红了。

“成了!比对中了!‘0815红妆案’的DNA,在国家数据库里,比对上了!”

“哐当”一声,李建国手里那个装满了旧奖章的纸箱,滑落在地。

他今年五十八,还有两年就退休了。可“0815红妆案”这五个字,像一把生了锈的钥匙,瞬间打开了他记忆里最不愿触碰的、那个尘封了十三年的、阴暗的房间。

十三年了。

那件本该出现在婚礼上的、鲜红的嫁衣,像一道血色的烙印,深深地刻在了李建国的心上,也成了他整个警察生涯里,唯一无法释怀的梦魇。

而这一切,都要从那个本该充满喜庆的、十三年前的夏夜说起。

01

李建国从文件柜的最底层,抽出了一本早已泛黄、边缘都起了毛的案卷。

案卷的封面上,用黑色记号笔,写着三个触目惊心的大字——“红妆案”。

“师父,这就是那个案子?”徒弟小陈凑了过来,眼神里,充满了对这个传说中悬案的好奇。

李建国点了点头,缓缓翻开了案卷。

扉页上,贴着一张女孩的证件照。

照片上的女孩,叫周晓雯,遇害时,二十五岁。

她有一张温柔的鹅蛋脸,眼睛像两汪清泉,嘴角总是带着浅浅的笑意。



“晓雯是个好姑娘啊。”李建国的手指,轻轻拂过那张已经有些模糊的照片,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

十三年前,他是静海市滨河分局刑警队的一个小组长。而周晓雯,是辖区内一所小学的语文老师。

案卷的记录里,所有关于她的社会关系走访,都是清一色的好评。

同事说,周老师善良热心,是学校里最受孩子们欢迎的老师。

邻居说,周家那个姑娘,文静懂事,见到谁都甜甜地打招呼。

她和母亲秦芳,相依为命,住在一个老旧小区的两居室里。母亲一个人,含辛茹苦地把她拉扯大,眼看着女儿就要嫁人了,就要过上好日子了。

可所有的美好,都在2012年8月15日那个晚上,戛然而止。

那本是她新婚的前夜。

李建国至今都清晰地记得,自己当年带队冲进现场时的情景。

那是一个很普通的家,收拾得干净整洁,客厅的窗户上,还贴着红色的“囍”字。

一切,都洋溢着喜庆的气氛。

除了,那间被撞开的卧室。

卧室里,一片狼藉。

而周晓雯,就倒在床边的地毯上。

李建国闭了闭眼,不愿再去回想那惨烈的一幕。

他的目光,越过那些血腥的现场照片,定格在了最后一张上。

那是一件被整整齐齐地,铺在床上的、大红色的中式嫁衣。

上面用金线,绣着龙凤呈祥的图案。

那是周晓雯亲手为自己缝制的嫁衣,准备在第二天的婚礼上,穿给她最心爱的人看。

它就那么静静地躺在那里,鲜红得,像一道无法愈合的伤口。

“红妆案”,也因此得名。

02

“当时,我们排查了所有的社会关系,最后,把嫌疑,锁定在了她的未婚夫,王志强身上。”李建国翻着案卷,对徒弟小陈说道。

王志强,二十六岁,本地一家装修公司的老板,是周晓雯的初中同学。

案发当晚,是他,第一个发现的现场,也是他,报的警。

李建国还记得,在审讯室里,王志强哭得像个泪人,情绪几近崩溃。他把自己的头发,一撮一撮地往下揪,反复地嘶吼着:“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



他的悲伤,看起来,不像是装的。

但是,刑警办案,不相信眼泪。

“根据我们的调查,王志强这个人,性格比较冲动,而且,有赌博的恶习。”李建国指着一份当年的审讯记录,“我们从周晓雯的闺蜜那里了解到,案发前一天,他们两人,因为婚房装修款超支的问题,大吵了一架。而超支的原因,就是王志强背着周晓雯,挪用了一部分钱,拿去还了赌债。”

“那他的作案时间呢?”小陈问道。

“这就是这个案子,最麻烦的地方。”李建国叹了口气,“案发当晚,是王志强的‘单身派对’。他和七八个朋友,在一家大排档里,喝酒喝到了深夜。”

“他的朋友们都证明,他一直在场?”

“问题就出在这儿。那帮人,都喝多了。对于王志强具体是什么时候离开的,每个人的说法,都有出入。有人说十一点,有人说快十二点了。而根据法医的鉴定,周晓雯的死亡时间,就在晚上十点到十二点之间。”

王志强自己坚称,他是将近凌晨一点才回到家的,到家时,一切都已经发生了。

可他的话,没有人能完全证实。

“那……他的DNA呢?”小陈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

“这也是我们当年,最不甘心的地方。”李建国指了指法医鉴定报告,“我们在晓雯的体内,提取到了凶手的生物样本。我们立刻就和王志强的DNA,进行了比对。”

他顿了顿,说出了那个让所有人都无比失望的结果。

“不匹配。”

凶手,不是王志强。

而是一个,所有人都不知道的,神秘的第三人。

当年的DNA数据库还很小,技术也远没有现在这么发达。那个神秘的DNA样本,就像一滴水,汇入了大海,再也找不到任何线索。

所有的人证、物证,都断了。

“红妆案”,就这么成了一桩悬案,一桩压在滨河分局所有刑警心头,十三年的巨石。

03

在等待国家数据库那边,反馈回凶手具体身份信息的这两天里,李建国决定,先去见一个人。

受害人周晓雯的母亲,秦芳。

十三年了,李建国早就把自己的手机号,换成了秦芳家的“热线电话”。

逢年过节,他会发条信息,问候一声。

每年8月15日,晓雯的忌日,他都会买一束她最喜欢的白色雏菊,去墓地看一看。

他知道,自己这么做,远不能弥补一个母亲失去女儿的痛苦。这更像是一种自我的惩罚,提醒自己,还有一个逍遥法外的凶手,还有一个未完成的承诺。

他和徒弟小陈,提着一些水果和牛奶,来到了秦芳居住的那个老旧小区。

还是那栋楼,还是那扇门。

开门的,是一个头发全白,身形佝偻的老人。

如果不是那双眼睛里,还带着一丝熟悉的、倔强的光,李建国几乎不敢相信,眼前这个瘦弱得像一片枯叶的老人,就是当年那个虽然悲痛,却依旧会拉着他的手,一遍遍地说“警察同志,我相信你们”的、坚强的中年女人。

岁月,和仇恨,早已把她榨干了。

“是……是李警官啊。”秦芳看清来人,浑浊的眼睛里,亮了一下,连忙把他们让了进来。

屋子里,还保持着十三年前的模样。

只是,所有的东西,都蒙上了一层时光的灰尘。

墙上,挂着一张周晓雯放大的黑白照片。照片上的女孩,依旧在温柔地笑着。



“妈,李警官来看你了。”秦芳对着照片,轻声地说了一句。

然后,她转过头,看着李建国,用一种无比期盼的、小心翼翼的眼神,问出了那句,她十三年来,问了无数遍的话。

“李警官,是不是……是不是有消息了?”

看着她那双充满希冀的眼睛,李建国的心,像被针扎一样疼。

他还没拿到百分之百确凿的证据,他不敢给她希望,因为他知道,希望之后的失望,对这个老人来说,是致命的。

他只能像过去的每一次一样,低下头,沉重地说道:“秦大姐,我们……一直在努力。”

秦芳眼里的光,瞬间,又黯淡了下去。

她默默地,给他们倒了两杯水,然后,就坐在女儿的照片下面,不再说话了。

从秦芳家出来,徒弟小陈的眼圈,都是红的。

“师父,”他闷声说道,“我终于明白,你为什么对这个案子,这么放不下了。咱们……一定要把那个畜生,抓出来!”

李建国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点了点头,拳头,攥得“咯咯”作响。

04

案件,正式重启。

十三年前的案卷,被重新摊开在了专案组的会议室里。

在等待DNA具体信息的同时,李建国决定,重新梳理一遍当年的所有线索。

“任何一个悬案的侦破,都离不开两种可能。”李建国对着手下的一众年轻警员说道,“第一,是新技术的应用,就像我们这次的DNA比对。第二,就是重新排查,总会有当年被忽略的细节。”

他们要做的,就是双管齐下。

而重新排查的第一个对象,依旧是当年的“头号嫌疑人”——王志强。

“师父,可他的DNA不是已经排除了吗?”小陈不解地问。

“DNA排除的,只是他作为‘凶手’的嫌疑。”李建国的眼神,很深邃,“但没有排除,他作为‘知情人’或者‘同谋’的嫌疑。一个能在现场留下DNA的凶手,为什么没有留下任何别的痕迹?这本身,就很可疑。”

他们很快,就找到了已经三十九岁的王志强。

他开了一家小有规模的装修公司,再婚了,还有一个可爱的女儿,看起来,生活早已重回正轨。

可当李建国和小陈,出现在他办公室的时候,他脸上的血色,还是“刷”地一下,全都褪了。

十三年了,那场噩梦,依旧没有放过他。

审讯室里,王志强的态度,从最初的抗拒和不耐烦,渐渐地,在李建国沉稳的问话节奏里,败下阵来。

“王志强,我再问你一遍。案发前一天,你和周晓雯,到底为什么吵架?”

“我……我说过了,就是因为装修款的事……”

“是吗?”李建国将一份新的证据,推到了他的面前,“我们最近,联系上了一位你当年的朋友,就是给你做伴郎的刘军。他现在,已经移民去了加拿大。他告诉我们,你当年,挪用的那笔装修款,不是几千块,而是整整五万块!而且,不是拿去还赌债,而是,赔给了一个女人!”

王志强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

在铁证面前,他终于交代了当年隐瞒的真相。

原来,他在和周晓雯交往期间,曾经因为一次醉酒,和一个在KTV认识的女人,发生过一夜情。

后来,那个女人,以此为要挟,反复敲诈他。

那五万块,就是他给对方的“封口费”。

案发前一天,周晓雯无意中发现了这件事。善良的她,感觉自己被最爱的人背叛了,提出了“退婚”。

两人,因此爆发了最激烈的一次争吵。

“我当时……我当时真的怕了。”王志强痛苦地抱着头,“我怕失去晓雯,我给她跪下了,我发誓我再也不会了……晓雯她心软,她……她最后,原谅我了。”

“所以,为了不让这件事影响你的形象,在当年的调查中,你就隐瞒了这段,最重要的情节?”李建国冷冷地看着他。

王志强,羞愧地,低下了头。

05

王志强的隐瞒,无疑为他自己,增添了巨大的作案动机。

一个因出轨而面临婚约破裂的男人,在争吵中,失手杀人。这个逻辑链条,听起来,是那么的“合理”。

连小陈都忍不住说:“师父,会不会……凶手就是他?他找了个人,顶替他提供了DNA?”

李建国摇了摇头。

“十三年前,DNA技术还没那么普及,能想到用这种方法脱罪的人,少之又少。而且,王志强当时,也只是个二十多岁的毛头小子。”

虽然心里这么想,但程序,还是要走。

他让技术科,将王志强的新鲜血液样本,和十三年前封存的、现场提取到的DNA样本,用最新的技术,再做一次加急比对。

结果,很快就出来了。

和十三年前一样,不匹配。

王志强,再次被排除了直接作案的嫌疑。

这条最重要的线索,查到这里,又断了。

专案组的气氛,一时间,有些压抑。

所有的希望,都压在了国家数据库那头,那个唯一的、神秘的“匹配者”身上。

等待,是如此的煎熬。

第三天的上午,技术科的电话,终于打来了。

“李队!身份信息完全核实了!数据已经发到您的终端上了!”

整个刑警队的办公室里,所有人都停下了手里的工作,围了过来。

十三年了。

“红妆案”的真凶,终于,要揭开他神秘的面纱了。

李建国感觉自己的心跳,都在加速。

他走到自己的电脑前,坐下,握着鼠标的手,竟然有些微微发抖。

他深吸一口气,点开了那个加密的文件包。

解压。

一个带着标准证件照的个人信息档案,清晰地,弹了出来。

姓名,性别,身份证号,户籍地址……

办公室里,瞬间,陷入了一片诡异的、死一般的寂静。

紧接着,是几个年轻警员,倒吸一口凉气的声音。



而李建国,他死死地盯着屏幕上那张脸,感觉浑身的血液,都“轰”的一声,冲上了头顶,又在下一秒,瞬间回流,冻结了的四肢百骸。

他“嚯”地一下站了起来,因为起得太猛,椅子都被带倒在地,发出刺耳的巨响。

他踉跄着后退了一步,撞在了身后的文件柜上,才勉强站稳。

他的脸上,没有十三年悬案终得昭雪的狂喜,也没有抓住真凶的如释重负。

只有,一种近乎荒谬的,巨大的,无法理解的震惊和骇然。

“师父?怎么了?”小陈看着他煞白的脸,也慌了,“这个人……是谁啊?资料显示,他就是个普通的公司职员,没有任何前科啊……”

李建国说不出话。

他只是抬起那只因为过度震惊而剧烈颤抖的手,指着屏幕上那张,他再熟悉不过的脸。

那不是一张穷凶极恶的脸。

甚至,那张脸上,还带着几分,挥之不去的忧郁和文弱。

他认识这张脸。

而且,在这十三年里,他见过,不止一次。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