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背景与技术挑战
重庆电厂冷却塔因长期暴露于潮湿多雨环境,外壁出现蜂窝麻面、裂缝及钢筋锈蚀,导致结构安全隐患与外观破旧。项目团队通过无人机航拍与高空作业车勘察,精准定位破损区域,发现原有涂层因紫外线与水汽侵蚀大面积剥落,冷却水蒸发量增加,能耗与周边污染问题突出。
二、技术方案与实施亮点
1.防腐体系升级
基层修复:采用聚合物抗裂砂浆修补蜂窝麻面,压力注浆技术密封裂缝,玻璃纤维布增强防二次开裂,外露钢筋涂刷阻锈剂后覆盖防腐砂浆。
涂层工艺:基层干燥后涂刷环氧封闭底漆,铺贴两层玻璃纤维布并浸透环氧中涂,形成增强防水层,最终涂刷氟碳防腐面漆,干膜总厚度≥160μm,确保抗渗性与耐候性。
材料适配:选用耐晒无机颜料与适应高温高湿环境的特种涂料,通过现场试涂验证附着力及色彩饱和度。
2.地域文化融入
主题设计:以“山水重庆”为灵感,采用蓝绿渐变色调与流动线条,模拟江水波纹,顶部绘制抽象化“能量循环”图案,与周边绿地形成色彩联动。
视觉优化:针对双曲线冷却塔的曲面特性,通过参数化建模技术调整图案比例,核心视觉焦点置于塔体中上部,底部设计渐变过渡图案,增强整体连贯性。
3.智能安全管控
高空作业平台:采用高空作业吊篮与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全程佩戴双钩安全带,设置地面警戒区与雾天警示灯。
实时监测系统:引入风速仪与温湿度传感器,极端天气下自动停工,施工前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与应急演练,实现“零事故”目标。
三、项目成果与效益
1.结构安全提升
复合防腐体系有效阻断水汽与工业粉尘侵蚀,预计延长冷却塔使用寿命,节约维修成本。
外壁密封性改善后,冷却水蒸发损失降低,间接减少能耗。
2.视觉与文化价值
冷却塔从单调工业设施转变为展现地域特色的地标性建筑,与周边厂区环境协调升级,提升企业形象与城市美学品质。
项目探索的“高温高湿地区冷却塔防腐技术”与“工业设施地域文化美化模式”,为同类项目提供可复制经验。
3.行业示范意义
符合中国工业美术协会《工业设施艺术化指南》提出的“三统一”原则(与企业VI系统、地域文化、环保理念统一),推动工业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