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中美两国高级别经贸会晤在西班牙马德里登场。
照理说,这种场合应该是双方坐下来好好商量事儿的机会。但气氛还没转暖,美国就先放了个“冷箭”——9月12日,美国商务部突然宣布,把23家中国企业列入出口限制名单。
这个节骨眼上出手,怎么看都像是给谈判加点“筹码”,但中国这次也是相当直接。
仅仅过了一天,9月13日,中国商务部就启动了对美国出口到中国的部分模拟芯片的反倾销调查,还特意标明要“倒查三年”。一来一回,节奏非常紧凑,像极了谈判桌前的“先礼后兵”。
这场来得突然的交锋,让原本就不轻松的中美关系再添变数。
不管是美国的制裁,还是中国的反制,都不是简单的“表态”,而是有的放矢、带着强烈信号的动作。关键问题是,这种“谈之前先动手”的操作,真能起到谈判加分的效果吗?
美国的“清单”,打的不是数量,是中国的技术命脉
这次被美国点名的23家中国企业,表面上看分布在各个领域,实际上主要集中在一个核心——技术,尤其是半导体。
从芯片设计制造到供应链配套,美国这次明显是冲着中国的关键产业链打来的。美国方面给出的理由也不是第一次听到了,说这些企业“威胁到了美国的安全和外交利益”。
虽然听起来高大上,但总结来说就是:中国的科技发展太快了,美国觉得有点不放心。所以制裁不是临时起意,而是一种延续已久的思路。
从前几年开始,美国对中国科技企业的限制就没停过。不管是哪个党执政,这方面基本没有太大分歧。
一边说要竞争,一边又不断上锁设限。这次把23家中企拉入清单,说白了就是给中国的技术创新踩刹车,想用规则把发展节奏拖慢。
但问题在于,这种做法真有用吗?从过去的经验看,美国制裁的确会带来压力,但也逼出了中国企业更多的自主研发动力。
与其说是封锁,不如说是倒逼。尤其是在核心技术领域,越是被卡,越是要自己掌握主动权。
中国反应迅速,反制目标选得准、出手快
美国名单刚公布,中国就立刻亮出了自己的回应。不是口头抗议,也不是纸上谈兵,而是直接启动了反倾销调查,目标对准的是美国出口到中国的模拟芯片。
这类芯片在许多关键行业中却是不可或缺的“基础件”。从电动车到工业控制系统,几乎都少不了这些小小的芯片。而美国企业正是这类产品的主要供应商之一。
中国的这次调查,有两个亮点。一是出手快,意味着早就做好准备;二是倒查三年,这给美方相关企业带来了不小的不确定性。
调查期拉长,反映出中方不是简单回应,而是要系统性地审视过去的倾销行为,甚至可能影响到未来的市场布局。
从出手方式上看,这不是一时情绪,更像是一次经过精密计算的反制。
没有全面对抗,也没搞一刀切,而是选了一个美方难以忽视、又无法轻易绕开的产业点位。这种打法,既体现了针对性,也展现了理性。
制裁与反制的老路,真的还能走得通吗?
美方频繁使用制裁手段,表面上看是掌握主动,实际上也暴露出一种焦虑情绪。面对中国科技的快速发展,美国越来越倾向于用限制来应对。
但现实情况是,技术发展靠的是积累和创新,不是靠谁“封”谁就能停的。
即使被列入清单,中国企业照样在努力突破。而且,多数情况下,制裁并没能真正阻断关键技术的流通。
在全球产业链高度融合的今天,想靠封锁“断链”,谈何容易?有的企业换个名字,有的产品绕个路径,市场依然在运转。
中方这次的反制,也不是简单的报复,而是通过市场规则和法律程序来表达立场。中国这次的迅速行动已经说明,中国有能力、有渠道进行对等应对。
更需要注意的是,双方在经贸上的联系太深,远远不是一纸政策就能切得干净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
脱钩的说法听起来很硬气,但真要动手,影响的不会只有一方。中国的市场份额,美国企业不会轻易放弃。而中国也在寻求更加多元化的合作伙伴,降低被“卡脖子”的风险。
谈判桌前的试探,背后是更大的博弈
这次的制裁和反制,其实就是在谈判前先进行的一轮“热身”。美国显然是想通过这波操作增加谈判筹码,而中国则用实际行动告诉对方:不是谁说了算,更不是谁压谁就能得逞。
从这种节奏来看,未来中美之间的经贸谈判很可能还会伴随着类似的摩擦。
制裁与反制或许会成为一种常态,谈判桌上谈合作,桌下却在比手段。这种状态持续下去,真正想解决问题的空间反而被压缩了。
更重要的是,这种先压后谈的策略,是否还能奏效,值得打个问号。
中国越来越多的反制手段表明,中国在捍卫自身利益方面越来越有章法。
这不仅仅是对事件的回应,更是对美方策略的回应。中方已经通过实际行动表明态度:可以谈,但不接受带着“威胁”来谈。公平、对等、互利,才是谈得下去的基础。
打是谈的前奏,还是合作的阻力?
短短几天内,制裁与反制接连上演,把原本就不轻松的中美关系推上了新的紧张点。谈判虽然还没开始,但气氛已经不再单纯是“沟通”的氛围,更像是一场角力的延续。
美方希望通过制裁施加压力,但这种方式也在消耗彼此的信任;中方通过法律和市场规则进行回击,则是在表达底线。不是不愿意谈,而是不接受不平等的谈。
未来中美关系怎么走,不会只靠一次会谈定调,但这场交锋已经说明了一件事:中国不会再被动挨打,也不会在谈判桌前被吓退。
该回应的回应,该反击的反击,一切有理有节。这场谈判,不只是两国的沟通,更是一次对规则、公平和尊重的重新审视。
谁更懂得用合适的方式处理分歧,谁才可能在未来的博弈中占据主动。而制裁与反制的老套路,也许该到了换种方式的时候了。
参考信息:
美将多家中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商务部回应!——光明日报2025-09-13 20:07
商务部: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相关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环球时报2025-09-13 20:41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