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久马高速然木多2号隧道双幅顺利贯通。作为久马高速全线“硬骨头”神座段桥隧群的重要工程之一,然木多2号隧道的贯通,标志着项目建设取得了又一阶段性胜利,不仅为后续路面施工、机电安装和物资运输打开了“高速通道”,加快了全线建设步伐,也为实现年度施工任务目标注入了强劲动力,更为高原软岩隧道施工积累了可推广的宝贵经验。
然木多2号隧道位于阿坝州阿坝县查理乡,全长3072米,海拔3375米,年均气温3.3℃,极端气温低至-25℃,施工环境极为严峻。该隧道工程全线围岩等级以Ⅳ级、Ⅴ级为主,其中Ⅴ级围岩占比高达近90%。岩体主要由变质砂岩、砂质板岩、碳质板岩及千枚岩等软弱岩层构成,整体呈现出松散破碎、强度低的显著特征,此类围岩遇水后极易发生泥化、软化,工程地质性质极差。同时,隧道需穿越多条断层及褶皱挤压形成的破碎带,地质构造作用强烈。在施工过程中,涌水、突泥、塌方等重大地质灾害频发,并伴随极为严重的隧道大变形,在外部载荷作用下,最大位移量达1.2米,导致施工进展艰难,安全风险极高。
为克服软岩隧道施工难题,建设团队总结形成一整套针对性施工技术。施工中,团队结合超前地质预报与实时监控量测数据,动态优化开挖进尺和支护参数,实现了“一米一策”的精细化管理;秉持“温柔开挖”理念,通过机械与人工协同作业细致推进施工,最大限度“呵护”脆弱岩层;同时,通过加大拱架型号、缩小拱架间距,在关键位置增设稳定构件,为隧道装上坚固的“钢铁脊梁”,显著提升隧道结构承载能力;同步设置沉降预警线,提前预留0.5至0.8米变形空间,一旦沉降变形数据超过预警线,便立即启动加固程序,通过增设护拱、临时仰拱及注浆等方式,为隧道再加一道“防护网”。面对软岩大变形挑战,团队进一步强化“短进尺、快支护、紧封闭、勤量测”的核心工序循环,通过强有力的初期支护和及时封闭成环控制变形,确保了该隧道有序建设。
久马高速全线通车后,成都至青海省久治县的通行时间将由八个半小时缩短为五个半小时,进一步加快“大九寨”交旅融合空间布局,对完善国家及地区路网结构、促进四川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推动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