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题材的作品不少,可真能让人心头一紧、热血翻腾的,往往得有点硬货。《我们的河山》就是这样一部带着分量的剧,央视首播、36集体量、王雷和陈钰琪挑大梁,光是这个配置,就能让观众抬起眼皮。抗战胜利八十周年的时间点,更是把它推上了一个特殊的历史坐标。问题来了,它凭什么能吸引人?
导演是“战争行家”
一看导演毛卫宁的名字,就知道这活儿靠谱。拍过《功勋》《誓言无声》《平凡的世界》,人送外号“战争大师”。他的镜头语言从不花哨,偏爱把战争拍得刀刀见血,让观众直面残酷。这次《我们的河山》,他又一次拿出看家本领,把枪炮轰鸣拍得震耳欲聋,把人性的温度拍得直击心窝。有人调侃,说他就是“爆破组最会讲故事的男人”。
编剧十月磨一剑
剧本要是不扎实,再豪华的阵容也救不了。《我们的河山》编剧刘戈建,为了写这部剧,跑到沂蒙山区整整呆了十个月,挨家挨户问故事,连村口石磨上的划痕都写进细节里。结果就是,剧里的人物看着不像纸片,而是真在那个山沟里生活的人。观众边看边点头:“对,这才像。”一句老话说得好,“细节见功夫”,刘戈建就是拿这点打动人。
王雷撑起庄埼风
主角庄埼风是个信仰坚定的青年党员。1937年山东沦陷,他深入沂蒙山区,推行减租减息,拉拢民心,在八路军支持下组建抗日武装。王雷为了演好这个角色,准备了一整年,闲下来就练地道的山东方言,真是“入戏比入股还认真”。观众看他眼里的光,就能明白这人不是喊口号,而是把信仰扛在肩上。
陈钰琪的女战士
别以为抗战剧里只有男人拼杀,陈钰琪演的刘竹梅,硬是把女性的力量亮了出来。她敢闯敢拼,枪林弹雨里毫不含糊。观众都说,这才是真正的“铿锵玫瑰”。她的存在打破了抗战剧里女性只会流泪、送行的老套路。有人感慨:“这样的角色,比‘温柔贤惠’更让人记得住。”
群像的厚度
除了男女主,焦俊艳、张天阳的表演也各有亮点。他们没有被塑造成传奇,而是普通抗战者,嘴上有俚语,手上有老茧,活得真实。这样的群像,让观众觉得战争并不是舞台剧,而是真实发生过的生活。看他们忍饥挨饿、背水一战,观众心里都明白:这就是千千万万个小人物撑起的大历史。
战争场景的真实感
战争场面是检验导演功力的地方。《我们的河山》里的枪炮声不是摆设,而是真切让人汗毛竖起。大规模扫荡的惨烈,村庄被毁的凄凉,士兵眼神里的绝望和坚毅,全都拍了出来。有人说,这种场面看得揪心,可越揪心越说明它真。战争不是舞台特效,而是血肉之躯的对抗。
河山与人民的共鸣
故事主线是庄埼风和战友们一步步开辟抗日根据地,最终粉碎日军的扫荡。这里不只是战争,更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是民心的凝聚。减租减息政策,让百姓看到希望;浴血奋战的坚持,让观众看到信仰的力量。有人感叹:“这剧拍的不是打仗,是人心。”
《我们的河山》告诉观众,抗战剧的价值不在于打了多少仗,而在于让人明白今天的安稳从哪来。那些战火里的鲜血和牺牲,换来的是如今的平静河山。历史不是冷冰冰的数字,而是活生生的人拼命写下的篇章。谁要问抗战献礼剧该怎么拍?答案就在这四个字——有血有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