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财经学院新媒体艺术学院收到一封来自巴南区丰盛镇人民政府的感谢信,信中对该院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巴山e行”服务队在乡村振兴、非遗传承和思政育人等方面的突出贡献予以高度评价和诚挚感谢。
据悉,这支队伍在为期7天的实践中,充分发挥新媒体专业优势,通过精准调研、产业帮扶和文化传播三大行动助力丰盛镇发展,书写了一段校地协同、双向奔赴的生动故事。
深入调研把准脉,建言献策助发展。服务队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农户家中、田间地头和产业一线,开展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参与式观察。累计走访农户30余家,完成有效问卷200份,全面收集丰盛镇在产业发展、文化资源、人才需求等方面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团队撰写了《丰盛镇产业振兴发展建议报告》,为当地政府科学决策和产业优化提供参考。
直播带货促产业,公益助农见实效。队员们积极运用新媒体技术助力地方特色产业发展。针对丰盛镇非物质文化遗产“刘家四合胡豆”,团队策划并开展公益直播带货活动。直播中,队员不仅详细讲解胡豆的历史渊源、传统工艺和产品特点,还通过现场试吃、互动抽奖等方式增强观众参与感。单场直播观看人数突破1万人次,直接带动产品销量增长35%,有效拓宽农特产品的销售渠道,提升品牌知名度。
学生现场直播推介“刘家四合胡豆”。重庆财经学院供图
云端传播展风貌,文旅融合增活力。为提升丰盛古镇的文化吸引力和旅游影响力,服务队充分发挥专业特长,策划制作“云端游古镇”系列短视频。通过第一视角vlog、非遗人物专访等多种形式,生动展现古镇的明清建筑、传统商铺、民俗节庆等文化资源。视频在多平台发布后,累计播放量超10万次,相关话题阅读量迅速攀升,成功将丰盛古镇推向更广阔的受众视野。
非遗传承注新力,青春赋能守匠心。团队通过专访非遗传承人、实地学习莲萧歌舞、参与胡豆和豆干制作等环节,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并由此创作《胡豆技艺守艺人》等3部微纪录片,以青春视角讲述非遗故事。此外,队员们还走进社区“青少年之家”,开设非遗手工体验课程,带领孩子们制作绒花、了解民俗,在寓教于乐中播下文化传承的种子。
学生志愿者开展非遗手工绘画课。重庆财经学院供图
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活动是新媒体艺术学院“专业+思政”育人模式的一次生动实践。队员们不仅运用专业技能服务乡村,更通过“人民情怀”主题课、英雄事迹宣讲、劳动体验教育等形式,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强化责任担当。丰盛镇政府在感谢信中特别提到,团队“搭建起校地协同帮扶的温暖桥梁”,真正实现了“服务社会、锻炼自我”的双重目标。
据了解,重庆财经学院新媒体艺术学院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深化“一院一镇街”校地合作机制,积极推动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深度融合。未来,学院将继续拓展校企、校地合作广度与深度,引导更多青年学子走进乡村、走进社区,把专业知识写在中国大地上,为乡村振兴和文化传承持续注入青春动能。(晏红霞、朱明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