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提起范伟,脑海里会立刻蹦出两个小人,一个是在春晚小品里,被赵本山忽悠得晕头转向,那个戴着土气帽子、揣着手、憨厚又带点可怜的伙夫,另一个,则是热播剧《漫长的季节》里,那个命运多舛、一身是病却又无比鲜活立体的龚彪。
这两个角色,一个让你笑,一个让你哭,反差大到让人怀疑这到底是不是同一个人演的,但仔细咂摸,你会发现他们身上有一种共同的东西,那就是一种无法言喻的“真实感”。
这种真实感,不是演出来的,而是从骨子里长出来的,范伟的成功,从来不是什么颠覆性的“转型”,而是一场深刻的“融合”。
因为范伟的艺术之路,从一开始就不是循规蹈矩的,骨子里,他是个“不安分”的匠人,总想着捅破那层观众给他贴上的标签。很多人不知道,范伟的起点不是表演,而是创作,他从小就泡在一个充满艺术和幽默的家庭里,父亲的相声、母亲的模仿、舅舅的乐器,都是他最早的启蒙。家里人看他有天赋,专门请老师来瞧,老师也点头说这是块好料。
外界众说纷纭,都以为范伟是因为和赵本山闹别扭,才决定退下去的,但他自己清楚,这不是因为什么人际矛盾,而是他对自己职业生涯的一次清醒规划,他渴望打破那个喜剧演员的固有印象,他心里憋着一股劲,想让大家知道,范伟,不只是会逗乐。这条路走得异常艰难,他没有利用自己的名气去抢主角,而是踏踏实实地从头开始,从那些戏份不多,甚至不起眼的小配角演起,在《刘老根》里,他演的“药匣子”虽然还是个滑稽角色,却让观众看到了他塑造复杂人物的潜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