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山西,多数人首先会想到平遥古城、大同云冈石窟,却很少有人知道,在山行山的西南,还藏着一座叫“高平”的千年小城。它是炎帝故里,古建群集,是非遗和美食交织的烟火之地。今天,我们就以“一眼千年”的视角,走进高平,看这座低调小城如何藏着中国文化的万千气象。
古建:一砖一瓦都是千年史书
若说高平的古建是 “活着的历史”,一点也不夸张。高平全市总面积 946 平方公里,却拥有登记在册的不可移动文物 1574 处 ,平均算下来,每平方公里就分布着约 1.7 处不可移动文物,如此高密度在全国都极为罕见。其中,宋代及以前的古建就有 16 处,数量居全国县市前列,堪称一座 “行走的古建博物馆”。
开化寺:宋代壁画里的 “东方艺术瑰宝”
比起大同华严寺、应县木塔,开化寺的名气不算大,但它藏着一件 “国宝中的国宝”—— 宋代壁画。推开寺门,大殿内四壁的壁画如展开的长卷,从 “西方净土” 到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每一笔线条都细腻到极致。最绝的是壁画的色彩,用矿物颜料绘制的飞天飘带,历经 900 多年仍泛着青、绿、金的光泽,连菩萨衣袂上的缠枝莲纹,都清晰得能看清花瓣脉络。守寺人说,这些壁画是北宋画家郭发的手笔,比《清明上河图》还早几十年,“那飞天的裙摆,像是下一秒就要飞出墙来,古人的想象力,真能穿越时空”。
崇明寺:中国现存最早的 “减柱造” 建筑
高平崇明寺的中佛殿,四根立柱就那么稳稳撑着,一撑就是近千年。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 “减柱造” 建筑,这座宋代大殿大胆减去 4 根立柱,仅靠 4 根木柱托起整个屋顶。殿内的 “四椽栿” 梁架,横跨大殿却不见倾斜;宋代彩塑文殊菩萨,衣袂褶皱清晰如昨,眉眼间的慈悲就那么凝着,看了 900 多年的日出日落。古人的建筑奇迹就藏在这立柱里,它就那么撑着,把宋代工匠的巅峰技艺,牢牢定格在了太行山下。
姬氏民居:元代木构宅院里,一根梁架立了 700 多年
地上文物看山西,走进高平陈区镇中庄村的巷弄,姬氏民居的木梁就那么稳稳立着,一立就是 700 多年。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民间住宅,这座元代老宅的 “抬梁式” 木构架,没有一根钉子,却撑起了两进院落的岁月。院内门窗的花卉雕刻,木纹在时光里愈发清晰;屋檐下的小巧斗拱,默默承载着屋顶重量,连接缝处的弧度都依旧规整。古人的营造智慧就藏在这木头里,任凭风雨侵蚀,它就那么立着,把元代民间的生活图景,悄悄锁进了梁柱之间。
良户古村:藏着玉虚观的千年烟火
高平良户古村历史可溯至战国,街巷依中轴线分布,30 余处明清院落中,清代田逢吉 “进士府”(省级文保)最亮眼,门楣原匾额显官宅气派。村中央玉虚观是第七批国保,始建不晚于金大定十八年,三进院落里,正殿、西配殿为元代遗构。观内元代戏台(单檐歇山顶)是山西较早戏台实例,木构榫卯牢固,与古村老巷相映,满是岁月烟火。
高平古中庙:穹顶之上,藻井藏着千年匠心
“交木如井,画以藻文”,高平古中庙的穹顶间,就藏着这样一方惊艳时光的藻井。木构交错如精巧棋局,层层叠叠架起规整 “井” 形,其上藻纹斑斓,或缠枝绕叶,或缀以祥云,每一笔色彩都透着古人的细腻心思。
这方藻井正悬于古中庙殿内中央,抬头仰望时,繁复纹样似要从穹顶舒展而下,把人间福美、世间华彩都凝在这方寸之间。它不是遥不可及的古物,而是老匠人用榫卯与颜料,在高平的烟火里留下的惊艳,让每一次抬头,都能与千年的匠心撞个满怀。
非遗:指尖上的千年传承
高平的文化魅力,不止藏在古建里,更在当地人的指尖上。那些代代相传的非遗技艺,是这座城市最鲜活的 “文化基因”。
高平刺绣:一根丝线绣出太行风情
在高平的老巷子里,常能看到老奶奶坐在门口刺绣。她们手里的针线,可不是普通的缝补,而是有着 300 多年历史的 “高平刺绣”。这种刺绣以太行山水、民俗故事为题材,用色大胆浓烈,针法细腻多变 ——“盘金绣” 让龙鳞闪着金光,“打籽绣” 让花朵鼓着花苞,连鞋垫上的 “步步登高” 图案,都藏着当地人对生活的期许。如今,高平刺绣传承人还把传统图案绣在笔记本、围巾上,让老手艺成了年轻人喜欢的 “国潮单品”,“我们绣的不只是图案,是高平人的日子,是山西的风情”。
高平九莲灯:千年古舞跳出非遗新活力
每年元宵节,高平的街头都会响起欢快的鼓点 —— 这是 “高平九莲灯” 在表演。这种起源于宋代的民间舞蹈,舞者手持镶着彩绸的 “莲花灯”,随着鼓点变换队形,时而排成 “九莲盛开”,时而拼成 “五谷丰登”,灯光在夜色中流转,像一场流动的 “非遗盛宴”。以前,九莲灯只在节日表演,现在传承人走进校园,教孩子们跳九莲灯,“让娃娃们知道,咱高平的老舞蹈,比动画片还好看”。
美食:一口尝到山西的烟火气
高平的文化,最终都落在了 “吃” 上。这里的美食,既有山西人爱的 “面香”,又有独属于高平的 “家常味”,每一口都是千年民俗的沉淀。
高平十大碗:一桌宴席藏着古礼
到高平必吃 “十大碗”,这可不是普通的十道菜,而是传承了 600 多年的 “宴席文化”。十大碗里,“酥肉” 得用农家土猪肉,裹着淀粉炸到酥脆,再蒸得软糯。当地人说,以前办喜事、过佳节才吃十大碗,每一碗都有讲究 ——“丸子象征团圆,酥肉代表富贵,吃的是味道,更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
高平,藏着中国小城的文化底气
从开化寺的宋代壁画,到指尖流转的刺绣;从九莲灯的欢快舞步,到十大碗的家常滋味,高平这座小城,没有网红城市的喧嚣,却用千年的文化底蕴,诠释着中国城市的独特魅力。它告诉我们,中国的美,不止在名山大川,更在这些藏在角落里的小城 —— 它们像一本本厚重的书,每一页都写着文化的传承,每一笔都画着生活的热爱。
如果你想真正读懂中国文化,不妨来高平走一走。在这里,你能看到古建如何 “活” 在当下,非遗如何 “潮” 起来,美食如何勾着人的魂。而这,正是中国万千小城的魅力所在:它们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文化,也惊艳着时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