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美国制造的栅极驱动芯片或者通用接口芯片的平均价格在3.36元/颗,到了2024年,这一价格只有2年前的48%,约为1.62元/颗。价格暴跌的背后,是美国工业产能的激升。美国在过去的三年,累计向中国出口了30多亿颗模拟芯片,占到了中国市场消费量的44.98%。
江苏省半导体行业协会就此估算,美国对中国市场的加权平均倾销幅度为340.10%。
按照常理,美国作为成熟的经济体,应该“闷声发大财”,和中国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而不是在得了便宜的同时向中国“卖乖”—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对中国指指点点。一会对中国实施物资禁售;一会联合盟友阻断中企出海。其结果便是中方忍无可忍,在拿到充分的证据后对美国反手一击。
北京时间9月13日,中国商务部宣布对原产于美国的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调查,要求涉事企业在规定的时间内配合官方调查。根据公开资料,目前有4家美国企业上了中国商务部的“黑名单”,分别是安森美、博通、亚德诺半导体和德州仪器。
据悉,这些企业常年垄断40nm及以上工艺制程,通过低价输出模拟芯片、游说美国政府制裁竞争对手、干扰中国供应链等方式,获得了极其可观的利润。于中国而言,14亿人的市场被外国对手控制,是一种可能威胁到自身生存的危险行为,为此中方必要做出反应。
问题来了,中方能够精准锁定美国的软肋吗?将美国给到自身的羞辱如数还给美国?让特朗普政府从此变得收敛,不再轻易拿“美国优先”吓唬人,不再给盟友“开药方”,不再动辄和中国谈条件?就这些问题,牛姐和大家做个探讨。
首先,中美在高科技领域的博弈进入了深水阶段。
鉴于信息茧房普遍存在,中美对于彼此应不是太过了解。比如美国就未曾预料到杭州会出现deepseek这一划时代产物,如果美国的情报工作超前精准,或许中国顶尖AI团队早就被挖空了。再不济,会被同行背后捅刀子,让梁文峰团队疲于应付内耗内卷。
同理,中国最近关注到美国对华倾销模拟芯片这一严酷事实。因为在此之前,中国不具备大规模生产模拟芯片的能力,中国即便想对美国出手,却也无计可施。好在这一切随着华为、海思、龙芯的崛起,发生了反转,中国终于有能力对美国说不。
其次,中美分属不同的“体制”,应不会存在一家独大的情况。
举例说明:在中国工业化完成之际,欧洲为了保护本土产业链,将会严格限制中国产能进入;美国则将中国视为了战略对手,会对中国采取“一刀切”;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发达国家,和中国产业高度互补,则会吸纳中国部分产能……
也就是说,中国能做的生意有限,将立足于国内市场,而美国凭借自身强大的关系网,有机会将生意做到地球任一角落。如此,中美“同排并列”的格局就会形成:美国吃大头,中国吃小头:美国吃高端,中国吃中低端:中美保持动态平衡……
重要的一点:中国应具备了和美国打系统战争的能力。
因为制造40纳米的模拟芯片,需要设计、提纯、制造、封装、测试等一整套的产业步骤支撑。纵观当今世界,唯有中美具有这等令人羡煞的能力,但中美又不“对付”,唯恐双方的关系随着中国的崛起美国的衰弱变得愈发的紧张,乃至不可收场。
总之,中国具备了和美国打系统战的能力,且时机对中国相对有利。现在限制美国芯片产能输出,就能打美国一个措手不及。特朗普若对此怀疑的话,不妨倾听一下中国拒绝购买H20之后,美国产业界的悲观反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