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日子,有不少朋友来门诊边喝茶边和我说:“听说国外研究,南瓜和红薯升糖高,一戒掉血糖就下来了?”我一听,苦笑说:“您这可真是误会不小。咱老祖宗几千年吃这两样菜,养命养胃,还真不比吃什么‘控糖药’差。”
今天咱就不绕弯子,
实打实地聊聊,南瓜、红薯到底是不是“升糖祸首”?吃还是不吃,有道理。
一、红薯南瓜天生带甜,不等于就是升糖快的坏东西
很多人一看到“甜”字,就跟糖尿病挂钩,不敢吃、不敢碰,怕饭后血糖表“跳格子”。其实不然。
**中医讲:“甘者,补中益气,和缓五脏。”**甘味之物,须分清“清甜”“油腻”“药补”三别。红薯与南瓜,属粮非糖,是地上收成的实货,不是加工进去的“甜精”。
它们虽甜,但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就说白了——给你点甜头,不全立马进血里,还陪着你一起拉走一部分废渣。
您是不是也碰到过,一天吃了点南瓜,饭量反而小了,血糖也没怎么蹿?
唉,咱得理清思路,“甜”字千万别一刀切。
二、红薯能“补中焦、润肠道”,南瓜稳“脾胃气、化寒湿”
我常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地上长起来的这些根茎类,本就是中老年日常应常挂心边的。
中医里讲:红薯入脾胃二经,有健脾、通便、补虚之功。
尤其秋冬气候干燥、寒邪易入,脾一虚,老人生便秘、食难消。如果一天吃点红薯,软软糯糯,补气又润肠,这比吃通便药自然得多。
南瓜则更妙。它性温味甘,入肺脾二经。能温中祛寒、补气养阴,尤其适合胃寒胀满、腹泻乏力人群。
咱七八十岁以后,怕冷、手脚凉、脾胃娇,谁不是“阳虚体”显现?这时若能一碗小米南瓜粥下肚,暖胃不伤糖,是管大用的。
您说说,这东西,您是真“戒”,还是该“调着吃”?
三、影响血糖高低,不在吃没吃,而在吃得“什么样”和“多少”
我门诊最常遇到的误区,就是有人把红薯当饭,却一顿吃两大块。自然血糖跳高,人也犯困。
咱吃红薯南瓜,一定记住“三温三慢”:温吃、慢嚼、适量食。
熟南瓜能放饭里垫底,小半碗;红薯当点心吃,放在两餐之间,三四小口。如果配点粗粮或绿叶菜,这一顿吃得更科学。
**中医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你说是不是,有些人戒糖不吃红薯,却天天油腻大荤,结果血糖照样飙,不是南瓜惹的祸,是食不知分寸。
到这儿,不妨回忆一下,自个是不是控糖“控了术表面,丢了饮食均衡”?
四、红薯南瓜再好,也得配上动、稳、调,才叫养生
我见过不少高血糖的老友,餐吃得精致、红薯不沾、主食少得滴水不进,却总闹心悸、无力、烦躁。问题何在?
问题在“心气已耗,肾阳难补”。吃的花,有余无补。血糖是肝脾肾三脏合力调出来的,不是单靠嘴能稳的。
如果每天坚持:早饭一碗杂粮粥,午饭用南瓜煮饭一小碗,下午三点钟来两片烤红薯,晚上轻炒拌点山药、荷叶,那气也不虚,糖也不高,胃也不委屈。
搭配一散步,一泡脚,一口热茶,这不就是咱们中医所说的:**“调和五脏、养于日常”**嘛。
说到这儿,各位,有没有觉得红薯南瓜不但不惹事,反倒像个“食补小军师”?
五、这些人群吃红薯南瓜要“个体而调,辨体而用”
话又说回去,不是人人都能“敞开吃”,有减少、有限制、有讲究:
✅ 胃肠湿热、舌苔厚腻的朋友:应少吃南瓜与红薯,易助湿;
✅ 持续腹胀不消化者:红薯属黏滑,若配食不当,反伤脾阳;
✅ 血糖波动剧烈的患者:建议分时间、分阶段,用红薯代部分主食,不可重复加量。
**中医讲“异病同治、同病异治”,**你是寒是热、是实是虚,红薯一物都有不同的调配吃法。
咱自个最懂自己身体,那你吃南瓜红薯时,是不是也能留个心眼,吃的是“对症”,还是“随口”?
六、别一时兴起“戒掉食补”,反误了体内血“调理”
吃,是一日三餐的循序渐进。南瓜红薯本是百姓桌常客,若说完全戒非为正道。
真正懂养生的人知道:忌口不过度、进食得法、烹饪得当,才是软中求稳。
您觉不觉得,年纪一大,不是吃得少才是好,而是选得准、配得稳,才能“血糖稳定如山、心神不扰如水”?
倘若有人说“吃这个伤糖、吃那个坏胰”,您可别盲信,多思一分,就是一分福气。
结语闲语:
红薯、南瓜不是药,也不是毒,是咱百姓的“饭中良方”。戒与不戒,要看你怎么吃,用不用心。真正的降糖靠三分药七分养,而不是恐惧和误解。
民间方法非替代医疗治疗,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
来源:健康养生常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