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挡不住了,联合国高票通过决议,要求落实两国方案,这将给巴以局势带来怎样的影响?美国又为什么要单单对日本进行施压?
«——【·1422票背后的全球共识·】——»
纽约时间9月12日下午,联合国大会厅的电子表决屏停止跳动时,全场响起细碎的议论声。142个国家的代表按下了赞成键,支持通过《纽约宣言》落实巴以“两国方案”,只有10个国家投出反对票,12个国家选择弃权。
这个悬殊的比例让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团的席位陷入罕见沉默——华盛顿再难用“国际共识”的名义为其中东政策辩护。
这份由法国和沙特阿拉伯共同推动的决议,七个月前已在巴黎的巴勒斯坦问题国际会议上初露雏形。彼时参会各国就意识到,巴以冲突持续近八十年后,国际社会的耐心正在耗尽。
阿拉伯国家联盟秘书长发言人在表决后直言,绝大多数国家的支持证明,实施“两国方案”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连印度这样长期在中东保持中立的国家都投下赞成票,其外交部声明强调,这一选择符合印度“支持巴勒斯坦主权独立”的一贯立场。
表决结果公布瞬间,以色列常驻联合国代表达农的脸色格外凝重。他在会后记者会上将决议斥为“毫无意义的政治操控”,声称这份文件只会“延长战争而非缩短它”。
但这样的抗议在142票的压倒性优势面前显得苍白无力。联合国大会厅外,巴勒斯坦常驻代表带着代表团成员相拥而泣,他们背后的电子屏上,“142”这个数字正被各国记者的镜头反复捕捉。
«——【·停火与建国的双重承诺·】——»
《纽约宣言》的文本里,和平被拆解成具体而微的行动指南。这份文件明确要求哈马斯释放所有被扣押人质,同时将这个统治加沙近二十年的武装组织排除在未来的治理体系之外。
这样的条款既回应了以色列对安全的担忧,也为巴勒斯坦国的政治架构扫清障碍。文件同时要求以色列立即停止在加沙的军事行动,让人道主义援助物资不受限制地进入这片饱受战火蹂躏的土地。
建立“独立、主权、民主”的巴勒斯坦国,是宣言的核心诉求。文本详细规划了巴勒斯坦国的主权范围,强调其必须具备“可行性”——这意味着以色列需要放弃部分定居点,让巴勒斯坦的领土形成连贯整体。
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决议通过后发表声明,将其称为“中东和平的不可逆路径”,巴黎方面正准备在9月22日的高级别会议上进一步推动这一进程。
但现实阻力远超纸面上的规划。就在联大表决前一天,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签署扩建约旦河西岸定居点的协议时宣称“这里属于我们”,并公开表态“不会有巴勒斯坦国”。
这种针锋相对的立场让宣言的落实充满变数。加沙地带的炮火仍未停歇,当地医护人员通过卫星电话传来的消息显示,人道主义援助通道时开时闭,普通民众的生存状况持续恶化。宣言里的和平承诺,要穿越现实的枪林弹雨才能落地生根。
«——【·美以联盟溃败·】——»
美国在表决中投下的反对票,让这个自诩“中东和平斡旋者”的国家陷入尴尬。国务院发言人在会后辩解称,决议是“给哈马斯的礼物”,只会削弱真正的外交努力。
但这样的说法难以解释为何包括英国、加拿大在内的众多盟友都选择支持决议。更耐人寻味的是,就在联大表决前一天,美国还同意了安理会谴责空袭卡塔尔的声明,这种看似矛盾的态度暴露了其中东政策的深层混乱。
以色列的反应更为激烈。达农将决议称为“空洞姿态”,指责联合国大会正在丧失公信力。但这种愤怒掩饰不住战略上的被动——超过145个国家已承认巴勒斯坦国,联大决议不过是将这一现实以更正式的方式确认下来。
以色列驻华使馆在社交平台上发布的视频里,内塔尼亚胡宣称“以色列的安全不会依赖联合国决议”,却没解释为何要在表决前紧急扩建定居点。
美国的孤立处境在后续外交行动中愈发明显。国务卿鲁比奥9月14日突访特拉维夫,试图通过重申“美以同盟坚不可摧”稳定局面,但他拒绝追究以色列空袭卡塔尔责任的表态,被媒体解读为“对盟友的无底线纵容”。
当西欧大国集体转向支持“两国方案”,华盛顿发现自己的中东朋友圈正急剧缩水,只剩下以色列等少数国家仍与其保持步调一致。这种外交溃败让美国不得不寻找新的突破口。
«——【·日本成为突破口?·】——»
美国外交官们把目光投向了东京。共同社获取的外交密件显示,华盛顿通过多个渠道向石破茂政府施压,警告日本不得承认巴勒斯坦国,否则“将给日美关系带来严重影响”。这种近乎威胁的表态,暴露了美国在联大失利后的焦虑——它试图通过同盟体系挽回在国际舞台失去的话语权。
日本政府正处于两难境地。公明党党首齐藤铁夫12日公开呼吁政府“积极判断承认巴勒斯坦国”,这个执政联盟中的关键政党态度鲜明。更棘手的是,法国外长巴罗11日已在电话中向日本外相岩屋毅施压,要求东京支持国际社会共识。
夹在华盛顿的威胁与国际社会的期待之间,石破茂政府的磋商会议连续三天延长至深夜。这种外交压力的传导链条耐人寻味。美国在联大失去的影响力,试图通过同盟体系强行弥补。
驻日美军司令在横须贺基地的闭门会议上强调“地区安全协调”的重要性,这种看似常规的表态被日本媒体解读为“配合政治施压的军事背书”。但东京的犹豫并非没有道理——在142个国家支持“两国方案”的背景下,单独追随美国的孤立路线,可能让日本在中东的经济利益遭受重创。
联合国大会的表决结果已成为既定事实,但真正的博弈才刚刚开始。当美国把日本视为挽回颜面的“救命稻草”,当东京的决策会议室里还在权衡利弊,加沙的废墟中,孩子们仍在等待和平的曙光。
这份以142票通过的决议,既是对和平的承诺,也是对霸权的警示——在全球化时代,没有任何国家能凭一己之力逆国际共识而行。日本最终的选择,将不仅影响日美关系,更会成为检验多边主义能否战胜单边主义的试金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