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刷到朱一龙的微博时,我正抱着外卖炸鸡啃得满手油——屏幕里他的文案像刚放下剧本揉着眼睛敲出来的,没有「感谢组委会」的模板排比,没有「未来继续努力」的空泛口号,就一句「没想到会是我,谢谢所有爱我的人,咱们慢慢来」,末尾还加了个歪歪扭扭的笑脸表情,像学生时代给朋友写纸条时的小调皮。底下第一条评论是粉丝凌晨三点的留言:「哥,我刚赶完论文,看到你发博差点把咖啡洒在键盘上——你慢,我们等。」
要聊这个回应的分量,得先提提「金熊猫奖」是什么——这不是靠粉丝打投堆出来的「人气杯」,是握着作品卡尺的「演技称重机」。去年周迅凭《小敏家》拿视后,评语里写「她把中年女性的脆弱演成了呼吸」;今年朱一龙登顶最佳男主,组委会的评价更直接:「他把殡葬师的粗粝和柔软,揉成了生活本身」。
这话没掺水。看过《人生大事》的人都记得莫三妹的样子:穿洗得发白的蓝工作服,裤脚沾着泥,骂骂咧咧给小文扎辫子时,指尖还沾着骨灰盒的灰——但他捏着橡皮筋的手很轻,像怕碰碎什么易碎品。朱一龙为这个角色做的功课,是跟着真实殡葬师跑了半个月:帮着抬骨灰盒,听家属在灵堂哭到缺氧,学怎么给逝者化「最后的妆」——他没把莫三妹演成「苦情符号」,而是演成了「你家楼下那个有点混但心热的老男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