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上班的路上,你有没有看过包子铺、粉面店的老板,忙得不可开交,一边快速拿取顾客需要的餐点,另一边则是收款信息不停地提醒“嘀,支付宝到账5元”、“嘀,微信到账10元”。
可我们仔细想想,除了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好像从没看过税务人员来这些街边小店转悠,来查查他们是不是按照税法规定来报税了,在一般人看来,街边小店大多都是夫妻店,企业有专门的人,都有时候搞不懂税法,他们能搞清楚税务处理?税务上不会出问题?
为什么他们天天都有大量流水进账,税务却很少上门检查呢?
其实不是税务“不管”,而是背后藏着5个贴合政策、也符合实际情况的真相,下面我就为大家解答一下这个问题,尽管是街边小店,但是它的涉税问题也不简单,还有不少容易混淆的细节,看完你就明白了。
一、先扫清 “理解障碍”:2个关键概念别搞混
在说5个真相之前,我先把2个关键概念为大家做一个分析解读,以免后面看文章的时候搞混淆,看不懂。
1、零申报:不是“收入为0”,是“税款为0”
很多人以为“零申报”就是将本月的收入填0来申报税款,其实并不是这样。零申报通常是指在申报的时候,销售额和应交的税都填0,核心是交的税为0。
有些小店是有收入的,但是因为符合优惠政策,填了销售额,但是最后税款计算出来为0,这种操作也被称为”零申报“,其实严格来说,这种有免税收入但交税为0的申报,更准确的叫法应该是”免税申报“,不过实践中大家都习惯称为”零申报“。
举个例子:开面馆的刘哥,8月份卖了8万元,没有超过“月销售额10万元”的增值税免税线,增值税免征,又因为他是个体户,经营所得也没超过当地起征点,所得税也为0,但是申报时,销售收入要填写,但是应纳税款为0,这种就是我上面说到的“免税申报”,俗称“零申报”。
2、定期定额:分“免税”和“交税”两种,不是全免
街边小店很多都是个体户,不少地方对个体户实行的是”定期定额“的政策,有些人觉得”定期定额“就是”不用交税“,其实并不对。
定期定额是税务根据小店的面积、地段、行业利润,定了一个固定的销售额,比如月销5万元、季销售15万元,再确定定额定税收,具体分为两种类型:
(1)双免型定期定额:比如有些地方可能对小店确定的是”“月销10万、季销30万、年销120万以内,增值税、经营所得个税全免,税务还会自动按零申报处理,老板都不用管报税。这里提醒一下,尽管可以自动申报,但个人建议老板最好定期确认一下申报状态是否成功,因为申报的责任还是老板。
(2)固定税额型定期定额:比如有些地方对一些小店规定季度销售额8万元以内交1000元税,只要不超过8万元,那么就是交1000元就可以了,这种政策下,老板要么就在银行账户存好钱,到期让系统自动扣税,要么简单确认就行。
二、核心:税务很少查街边小店的5个真相
讲完了与街边小店税务相关的零申报和定期定额政策,我们来说说税务很少查街边小店5个真相:
真相1:多数小店要么免税要么交固定税,没违规空间
这是最为核心的原因,因为街边小店绝大部分要么是“双免型定期定额”,要么是“固定税额型定期定额”,这两种情况,都没有多少“违规操作的空间”。
比如小区门口的水果店,是双免型,一个月销售额8万元以内全免税;小超市是固定税额型,季度交1000元,这两家小店,税务计算上门,也很难查到什么问题,自然就没必要经常来检查。
真相2:查小店“投入产出比太低”,不如盯重点税源
全国有几千万家市场主体,与庞大的市场主体相比,税务人员的人手是有限的,要是每个小店都要税务去查,根本就忙不过来。
征管的核心原则是“抓大放小”,应该把人力用在“能收更多税、更容易出问题”的地方,比如重点税源企业,那些营收上亿元的大型企业、连锁企业,他们一家企业交的税,可能抵得上成千上万家街边小店交的税,而且因为业务复杂,里面的操作空间也很大,税务风险也大,因此是重点检查对象。
反观街边小店,一般情况下,就算是查,一家店最多补几千块税(固定税额型),有些还可能不需要补税(双免型),因此从投入产出角度看,查街边小店太不划算,税务自然不会优先查。
真相3:定期定额的征管方式,本身就减少了核查需求
定期定额政策的设计初衷,就是为了“简化小店和税务的流程”,小店不用建账,专心做自己的经营,税务不用查账,按预定规定收税就是,大家都省事。定期定额只要没有超过定额,税务也不用特意查。
真相4:为了扶持小微企业,避免过度干扰经营
街边小店虽然小,但是数量大,为社会解决了几亿人的就业问题,还方便了周边人群的日常生活。
如果税务频繁上门检查小店,哪怕就是问几句、看几眼,也会干扰他们的生意,毕竟看到税务上门,不明真相的人就会觉得这个小店有问题,而且老板们看到税务上门,就算在做生意,也得停下来招待,就算最后没有问题,肯定对做生意都会影响。
所以税务部门一般是“非必要不打扰”,只有发现了明显的疑点,才会上门检查。
真相5:查账征收不搞“一刀切”,小店仍有宽松空间
最近有人说”个体户都要改查账征收了“,不少个体户老板就担心,自己莫不是还要请个会计来给自己做账报税?自己都养不活还咋增加一个人来养呢?
查账征收主要针对“有能力建账”的个体户,通常是那些月销售额持续超过10万元增值税起征点、或经营规模较大(如雇工多人、有固定门面且规模可观)、能准确核算成本费用的纳税人。
查账征收正在大力推进,定期定额征收在总体收紧但仍存在,尤其对于月销售额10万元以下的小微个体户,“双免”等优惠政策依然有效。
三、别被“传言”误导:2个常见误区澄清
看完上述真相,再为大家澄清两个常见的误区,避免大家被不实信息带偏:
误区1:税务能随便查小店的微信、支付宝流水?不能
之前有人说“税务的金税四期,能直接调取银行流水”,这是误读。根据《税收征管法》的规定,税务要查银行流水,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1、有合理疑点:比如有人举报小店“定8万却实际卖20万”,或系统发现进货量和申报收入差太多;
2、经法定审批:得经过县级以上税务局局长批准,拿到正式文书,才能向银行、微信、支付宝调取流水。
对按规定行事的定期定额户,税务也没有理由去查他的流水,更不可能随便调取。
这里也需要提醒的事,随着大数据治税的深入,税务系统与银行、第三方支付平台之间的数据协同正在加强。对于申报收入与通过大数据分析掌握的流水明显不符的商户,税务机关更容易发现疑点,并依法启动检查程序。所以说,“合规的不打扰,违规的跑不了”正是这个道理。
误区2:定期定额户超了定额不补税,税务也不管?会管,但先提醒
不是说明确了街边小店是定期定额户,就不会有税务问题了。如果实际收入远超定额,比如定的是8万,实际卖了20万,小店却不主动补税,那么税务会先通过系统预警提醒,比如发短信、打电话。
如果小店一直不补,税务可能上门核查,甚至罚款,但是实际上,这种情况比较少见,街边小店相对透明,税务既然掌握了实际销售额,一般情况下被提醒后,都会把税补上。
结语
其实税务对街边小店的态度很明确:“合规的不打扰,违规的早提醒”。
国家和地方给小规模纳税人免增值税的政策、地方给“定期定额”政策,其实都是为了让街边小店好好经营,专注于经营,不用在报税上费太多心思。税务不常上门检查,是因为小店要么免税、要么是交固定的税,没有什么违规空间,查了也不划算。
但是这里也要注意,还有一些人,看中了街边小店这种政策,他们本身不是干街边小店,却通过设立个体户,获得定期定额或核定征收的政策,然后大量对外虚开发票,这种行为属于违法犯罪行为,对于这种行为,就不是不打扰、早提醒了,而是法庭见了。
对于普通人来说,开个街边小店,按规定的税务政策执行,不用纠结“为啥税务不查”,看到有些店生意很火爆,却每个月“零申报”,也不用“羡慕”,早晚得补税。对于实际营业额连续、大幅超过定额的个体户,绝不能抱着“没人查”的侥幸心理,大数据下非常透明,主动、及时地申请调整定额才是正道,否则一旦被查,补税、罚款、滞纳金一样都不会少。
说到底,做生意和做人一样,踏踏实实最省心。按政策来、按定额交,哪怕每月只赚几千块,也睡得香,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更多财税实务,请点击下方链接查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