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弃
普京的算盘,其实比外界想得还要深。俄罗斯国民近卫军开始列装坦克、自行火炮的消息一出,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这不是内部保安队吗?怎么突然摇身一变,成了“第二陆军”?答案很简单:普京早就信不过俄军了。
时间倒回2023年,瓦格纳兵变的那几天,差点成了普京政治生涯里最惊心动魄的时刻。普里戈任带着瓦格纳,开着坦克冲向莫斯科,声势浩大,俄军主力却在前线打得焦头烂额,根本抽不出兵力来拦。而更让普京心里凉的是,苏洛维金这些将领的暧昧态度。你说能不怕吗?一边是前线失血,一边是大后方险些失守。普京那一刻彻底明白:俄军不一定靠得住,必须有一支百分百听自己话的铁拳。
国民近卫军就是这副牌。别忘了,这是2016年普京亲手组建的,整合内务部的内卫部队、反恐分队,直接对他负责,和国防部那套系统完全切开。当初任务很单一,就是国内维稳,手里拿的顶多是冲锋枪,镇暴用用还行。可是瓦格纳兵变狠狠扇了普京一巴掌:万一叛军真开到克里姆林宫门口,国民近卫军连重武器都没有,拿什么拦?靠手枪挡坦克吗?
所以从2023年开始,国民近卫军的重装化提上日程。这一转向意味深长。表面上是战场需要,实际上是权力博弈。如今国民近卫军已有37万人,未来20万人要配齐坦克和火炮,那就是一支妥妥的“正规军”。普京的野心很明显:俄军是一根柱子,但柱子不稳,要加固;国民近卫军就是那根备用的钢梁。
这背后有三重考量。第一,对内维稳。俄罗斯如今经济吃紧,社会压力山大,一旦内部有骚动,普京要有人能立刻镇住局面。俄军调不动?那就靠国民近卫军。第二,对外作战。乌东的地盘越打越大,俄军主力都压在前线,后方防不住渗透,怎么办?国民近卫军顶上。等哪天俄乌真谈判撤军,俄军回家,国民近卫军就留下来当“压舱石”,帮普京稳住战果。第三,最关键的:牵制俄军。
俄军是苏联遗产,有自己的传统和圈子,话语权大,内部关系复杂。普京虽然通过任命文官当国防部长、让将领互相牵制来削弱他们,但心里清楚,这帮人不完全是他的“私人部队”。瓦格纳在的时候还能当平衡器,既能打仗又能制约俄军。瓦格纳没了,这个缺口谁补?答案只能是国民近卫军。
于是你会看到,国民近卫军正在角色转型:从保安队变成多面手。既要当国内的定海神针,又要在战场上分担压力,还要在政治上削弱俄军的话语权。普京一箭三雕,把这支部队打造成自己真正的“护国军”。
问题是,重装化国民近卫军真的能稳住俄罗斯吗?从实战角度看,这支部队训练水平、作战经验远不如正规军,真拉上前线可能会吃亏。但普京看中的不是它能打多硬仗,而是它绝对的忠诚。说白了,就是保命护权。只要能顶住内部叛乱,能撑住政治交接那一刻,战力不是第一优先。
更深一层,这其实是普京在为未来铺路。他自己不会永远坐在克里姆林宫,总有一天要交班。到时候接班人能不能坐稳,关键就看有没有一支完全忠诚、听话的铁拳在背后撑着。俄军?不好说,里面派系林立。国民近卫军?那是他一手打造的亲信部队,天然不会反水。
普京比谁都清楚,强人政治最怕的就是接班乱局。苏联的教训摆在那里,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的那套,把一个超级大国拆得稀巴烂。普京要避免这种情况,就必须给未来留下底牌。国民近卫军,就是那张底牌。它不光能镇住内部,也能在外部谈判时撑场子。哪怕有一天俄军内部有人心怀不轨,只要国民近卫军在,局势就不会完全失控。
这就是普京的狠。外界看到的是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消耗,看的是经济的下滑,看的是国际孤立。但普京看的更长远:他要留下一个随时能翻盘的筹码。国民近卫军重装化,不只是眼前的战场选择,而是俄罗斯政治未来的保险丝。
所以别小看这次调整。普京知道,俄军能打仗,但不一定能保他;国民近卫军能保他,但不一定能打仗。他要做的,就是把后者硬生生打造成一支“能打也能保”的力量。到那时,不管未来谁上台,都必须先过这一关。
普京或许早就不信任俄军了。但他信任的是自己亲手造的国民近卫军。等到那一天到来,这张底牌或许才是真正决定俄罗斯走向的关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