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也门胡塞武装宣布使用“巴勒斯坦2”型高超音速多弹头弹道导弹,对以色列特拉维夫地区多个关键目标发动打击。
导弹配备多弹头,具备较强突防和面打击能力。特拉维夫作为以色列最大且最为人口密集的城市,警报拉响后大批市民进入地下避难所,表面上看形成了数百万人的避险规模。
尽管一次导弹袭击很难直接造成人口大迁移,但高度紧张的地区局势和高效集成的预警系统,让这一数字变得可以理解。
加沙、叙利亚、黎巴嫩、包括远至卡塔尔、突尼斯水域及也门首都,近期先后遭遇以色列空袭。
仅72小时内,多点开花的军事行动不仅触动邻国神经,也引发欧洲多国警告甚至中断援助威胁。
此举无疑提升了区域矛盾烈度,为胡塞武装报复埋下伏笔。
胡塞武装方面,萨那再度成为轰炸目标后,声称会对以进行惩戒。
几天后即爆发真刀实枪的高端导弹袭击,反应时间之快、装备水平之高,令人侧目。
这恰好印证地区冲突持续外溢、技术升级带来风险同步扩散。
国际方面,截稿前中国外交部已发声,重申暴力并非安全之道,呼吁谈判解决矛盾。
部分国内舆论视本次事件为中国早前主张的“以暴易暴、恶性循环”现实映射,而导弹来源问题再次被推向台前。
胡塞武装原本技术基础薄弱,如今却展现出高超音速能力,不排除有伊朗等国提供技术或整装支持的可能,地区 供应链更加错综。
武器性能升级对防御体系挑战巨大。“铁穹”等以色列传统反导面对高速、多弹头目标,拦截率不容乐观。
一旦胡塞武装不断复制甚至扩展此类能力,地区力量格局或出现明显倾斜,安全形势更趋复杂。
结语
事件发展至此,高超音速导弹在非常态主角手中实现首度实战化应用,加剧攻击与反击的技术竞赛。
往后胡塞通过技术合作或者渠道武装升级,精准打击能力可能持续增强,以色列如何调整防御策略及区域其他大国的参与,都是悬念。
不断翻新的军备竞赛或将成为该地区冲突的新常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