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关注第2条简讯:伊拉克总理呼吁组建伊斯兰军事联盟以对抗以色列。
2025年9月9日,以色列对卡塔尔首都多哈的一处会议地点发动空袭,旨在精准斩杀哈马斯高层。当时,这些哈马斯领导人正与调解方卡塔尔以及其他调停方讨论一项由美国提议的停火和人质释放协议。
空袭现场
从现有口径看,哈马斯方面有五人死亡,但高层“均完好无损”,而卡塔尔方面则表示己方一名内部安全部队成员在袭击中身亡。空袭之后国际反应非常强烈,许多国家与国际组织对袭击表达谴责,批评以色列违反国际法以及对卡塔尔主权构成侵犯。而卡塔尔政府更将此次空袭描述为“毫无信誉”、“国家恐怖主义”,使和平谈判陷入危险。
穆罕默德·希亚·苏达尼
伊拉克总理穆罕默德·希亚·苏达尼的一番话正是对以色列空袭多哈的回应,其接受半岛电视台采访时表示:多哈的空袭是对“国际法与规范令人震惊的侵犯”,并认为以色列的这些行动不仅仅针对单一国家,而是威胁到整个地区的安全架构。呼吁在伊斯兰国家之间建立一个政治、安全与经济一体化的联盟,以集体力量应对以色列的一系列军事行动。苏达尼表示:“伊斯兰国家之间搭建联合安全机制并非不可能。”
事实上,苏达尼呼吁的“伊斯兰联盟”并非什么新鲜想法,历史上并不乏类似的阿拉伯或伊斯兰国家联合军事力量的构想。
1945年阿盟成立后,成员国便在第一次中东战争中尝试过联合军事行动。1950年阿盟签署了《阿拉伯共同防御条约》,设想建立常设军事委员会与联合司令部。但在实际操作中,各国之间对军事领导权、指挥权分歧严重,导致条约流于形式。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阿拉伯世界领袖姿态行事的埃及强人纳赛尔推动过“联合阿拉伯军”的设想,他不仅倡导政治上的泛阿拉伯主义,还在军事上试图整合叙利亚、也门等国力量。叙利亚与埃及在1958年组成的阿拉伯联合共和国甚至考虑过统一军队,但随着叙利亚政变、阿盟成员国间对苏联/西方的立场分歧,这些设想很快破裂。
1970年代,在以色列问题和冷战背景下,伊斯兰会议组织(现称伊斯兰合作组织)中部分国家提出过建立“伊斯兰防务体系”的构想。例如1974年伊斯兰峰会期间,巴基斯坦总理佐勒菲卡尔·阿里·布托呼吁建立“伊斯兰联合防务力量”,希望借此增强伊斯兰国家对抗以色列与西方的集体安全能力。但这一提案遭遇了成员国之间意识形态差异(君主制 vs 共和制、亲美 vs 亲苏)、地区竞争(尤其是伊朗与阿拉伯国家的不信任)而搁浅。
二十世纪后期,在伊朗革命和两伊战争爆发后,部分逊尼派国家(尤其是沙特与巴基斯坦)讨论过建立一个松散的“伊斯兰军事联盟”,巴基斯坦在当时被视为可能的军事支柱,因为它拥有庞大常备军并被认为接近拥有核打击能力。但最后还是因为阵营、宗派等问题未能成行。
塞西
新世纪后,2015年,埃及总统塞西在沙姆沙伊赫召开的阿拉伯峰会上提出建立“类北约式”的联合阿拉伯部队,官方表述强调这是应对恐怖主义、地区动荡以及保卫国家主权的必要举措。该构想在峰会中获得了原则性支持,部分阿拉伯国家(尤其是埃及、沙特和巴林)公开表示支持。
不过就在几个月后,长期与埃及争夺阿拉伯世界主导权的沙特宣布发起一个以“反恐”为名的伊斯兰军事联盟,协调情报与资源,在成员选择上明显排斥与伊朗、叙利亚等什叶派主导或与沙特存在地缘竞争的政权。
尽管这些构想在口头或原则上获得了认可,但要让它们从概念走向常态化、制度化、真正形成可部署的联合力量,受限于长久的宗教意识形态对抗、政治与战略利益分歧,目前还看不到任何希望。不说成天闹死闹活的教派冲突,阿拉伯世界本身就并非单一共同体,各国在对外政策、与美俄中关系、与以色列的关系以及对伊朗的态度上存在根本差异,其中一些国家极度依赖美国驻军,说白了主权在不在自己手上都是问题。因此,伊拉克总理的这个呼吁,笔者认为没什么实质性意义,只能算是一个美好梦想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