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总是跟着 “清水上锅蒸馒头” 的习惯做,结果经常蒸出又硬又塌的馒头,家人偶尔会说 “不如外面买的软乎”。后来每周试着蒸 3 次,慢慢摸出点门道。可能用清水蒸馒头,确实不是最佳选择,至少我试过调整方法后,馒头蓬松不塌陷的概率高了很多,今天把这些小经验分享给大家,说不定能帮你少踩点坑。
我对 “冷水蒸还是热水蒸” 的理解,不一定适合所有人
最开始,我没在意水温,冷水热水随便用,结果问题不少:比如用冷水蒸过没发透的生坯,馒头直接 “憋” 在锅里。用热水蒸时,又不小心把表面蒸糊过。后来慢慢试,才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大家可以根据自家情况调整。
冷水蒸馒头,我现在家常做基本优先选它。蒸锅里加冷水,放上发酵好的生坯再开火。水温慢慢升,馒头能跟着 “缓一缓”,一点点膨胀,最后咬着口感比较软。
不过有两点我觉得要注意:生坯一定要发好(我一般用手指按一下能回弹才敢用),不然蒸出来容易硬。火候不要太大,我之前火急了,水蒸气滴在馒头上留了 “泪痕”,虽然不影响吃,但看起来不太好看,现在基本用中小火。
热水蒸馒头,我只在赶时间时偶尔用 ,比如早上要蒸馒头当早餐,就先把水烧开再放生坯。热水熟得快,但时间得掐准,我感觉比冷水蒸要少 5-8 分钟,不然蒸太久可能会 “发过头” 导致塌陷。而且我发现,等水刚沸腾、冒小泡时放,比水 “狂沸” 时放,馒头表面不容易糊化,这只是我的个人感受,大家可以试试。
我总结的 3 个小诀窍,亲测对我有用,你可以参考看看
只是选对冷热水还不够,我之前踩过的坑,很多是没注意这些细节。现在每次蒸馒头前,我都会下意识检查一遍,你要是感兴趣,也可以试试看。
第一个:生坯入锅前,我会先 “醒 10 分钟”
以前我发酵好生坯,直接就上锅蒸,总觉得馒头 “没后劲”,蓬松度不够。后来听人说可以醒一会儿,我就试着把生坯摆进笼屉后,盖着盖子醒 10 分钟(不开火),让生坯再 “胀一圈”,之后蒸出来的馒头,内部气孔好像更均匀些,塌陷的情况少了。不过要是天气特别热,可能醒的时间得缩短,不然容易发过头。
第二个:蒸的时候,我尽量不揭盖子
刚开始蒸馒头,我总忍不住揭盖子看 “熟没熟”,结果好几次一揭盖,馒头就 “塌下去一块”。后来查了查,说蒸的过程中温度湿度要稳定,揭盖会进冷空气,馒头遇冷就容易缩。现在我除非定好时间确认熟了,不然全程不揭盖,哪怕多等两分钟,也比蒸出 “塌馒头” 强 。当然,要是你有更好的判断方法,也不用完全学我。
第三个:关火后,我会焖 3 分钟再开盖
这是我最后才发现的小细节!以前关火就立马开盖,馒头接触冷空气后,表面容易变干变硬。现在我会焖 3 分钟,再慢慢开盖,馒头表面能保持又白又软,也不容易粘笼布。不过我朋友说她焖 1 分钟就够,可能和锅的密封性有关,大家可以根据自家锅具调整。
现在每周蒸 3 次,失败的次数确实少了很多
其实刚开始调整方法时,我也蒸坏过 1 锅。用热水蒸时没控制好时间,馒头中间有点夹生。但多试两次,慢慢就找到感觉了,现在每周蒸 3 次,不管是白面馒头还是加了杂粮的,基本都能做到蓬松不塌陷,家人说 “比以前好吃多了”。
说到底,蒸馒头可能没有 “绝对正确” 的方法,我只是分享自己试出来的经验,不一定适合所有人。你们蒸馒头时,有没有遇到过 “硬馒头”“塌馒头”?或者有其他更实用的小技巧?欢迎在评论区聊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