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中医古籍《石室密录》的内容翻译成白话文,旨在使这部珍贵的中医古籍更加贴近现代读者,让更多人能够轻松理解并受益于其中的中医智慧。希望通过翻译能够架起一座桥梁,连接古代医学与现代人群,让中医之道得以传承与发扬。文中提及的药方与方剂,仅供学习参考之用,如需应用,请务必查阅原著并遵循专业医生指导。
卷三(射集)
分治法
论便血与溺血分治
天师说:分治,是指当病症复杂多变,不能当作单一病症来治疗时,所采用的分步骤、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比如,患者既便血又尿血;既腰痛又头痛;既遗精又健忘;既吞酸又泄泻。症状纷繁复杂,药物难以一概而论,这时就不得不采用分治的方法。或者治疗上焦,或者治疗下焦;或者治疗有余之症,或者治疗不足之症。然而,如果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分治中也可以融合;如果不得要领,那么即使是看似融合的治疗,实际上仍然是分离的。
比如便血和尿血,虽然看似不同,但总之都是下部出血,可以用生地一两、地榆三钱来治疗,这两个症状就会自愈。(批注:两地丹)
因为大小便虽然各有经络,但它们的源头是相同的,都是由膀胱的热邪引起的。生地能清膀胱之火,地榆也能清膀胱之火。所以,用一个方子治疗两种病症,这就是分治中的融合。
论腰痛与头痛分治
腰痛和头痛,一上一下,看似不同。然而,肾气是能上通于脑的,而脑气也能下达于肾。上下虽然不同,但气是相通的。治疗时应该用温补的药物,大力补益肾中的阴气,这样上下之气就会自然相通。
药方用熟地一两、杜仲五钱、麦冬五钱、北五味子二钱,水煎服就能痊愈。(批注:上下兼养丹)
熟地、杜仲是补肾的药物,专门治疗腰痛。现在头痛也治好了,是为什么呢?因为熟地虽然是补肾的药物,但补肾的同时也能上滋于脑。背脊骨是上下通行的直路,肾气一足,气就会奔腾不息。所以,一补肾气,腰不痛了,脑也就不痛了。这就是合中有分,分中实合的道理。
论遗精与健忘分治
遗精是下焦的病,健忘是上焦的病。为什么用分治的方法都能治好呢?
药方用人参三两、莲须二两、芡实二两、山药四两、麦冬三两、五味子一两、生枣仁三两、远志一两、菖蒲一两、当归三两、去油的柏子仁一两、熟地五两、山茱萸三两,研为末,用蜂蜜做成药丸。每天早晚各用白开水送服五钱。(批注:遗忘双治丹)
这个方子本来是治疗健忘的,为什么对遗精也有效呢?因为遗精虽然是肾水不足,但实际上是心火虚弱的表现。现在补心火,那么玉门关(指肾门)就不必刻意去关闭,它自然会关闭。这就是合中之分,确实有特殊的功效。
论吞酸与泄泻分治
吞酸是火症,泄泻是寒症。看起来寒热不同,治疗方法也应该不同。但不知吞酸虽然热,是由于肝气郁结;泄泻虽然寒,是由于肝木克脾。如果一方治木郁,一方培脾土,那么土必然会崩溃,木必然会凋零。不如用一个方子同时治疗。
药方用柴胡一钱、白芍五钱、茯苓三钱、陈皮五分、甘草五分、车前子一钱、神曲五分,水煎服。(批注:两舒散)
这两个症状都能治愈,这个方子的奇妙之处在于白芍的妙用。白芍是肝经的药物,最善于舒解木气的郁结。木气一舒,上面就不会克胃,下面就不会克脾。方子中又有茯苓、车前子来分消水湿之气,水湿从小便排出,哪里还有多余的水来吞酸,多余的水液来泄泻呢?况且还有半夏、神曲来消痰化食。这就是一个方子有分治的功效,世人可能还不完全了解。
论中气与中痰
张公说:怎么会有这么多奇妙的方子,我无话可说了。远公如果想进一步了解,我可以增加一个病症。中气和中痰,虽然看似不同,但实际上都是因为气虚。气虚自然会生痰,痰多必然会耗气,虽然看似不同,但实际上是相互关联的。
药方用人参一两、半夏三钱、南星三钱、附子一钱、茯苓三钱、甘草一钱,水煎服。(批注:仁勇汤)
这个方子既能治疗中气又能治疗中痰。因为人参本来就是补气的神药,同时也是消痰的妙药。半夏、南星虽然是祛痰的神品,但同时也是扶气的良药。附子、甘草,一仁一勇,相辅相成,成为强大的力量。用在其他三味药中,扶正必然能祛邪,荡痰必然能益气。分治与合治没有明显的界限,奇妙绝伦而有神效,这一点又不可不知。
华君说:跟我想的一样,没什么好说的了。
来源:《石室密录》(清·陈士铎)
翻译:小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