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四宝笔墨纸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之一。制墨业在定制制作时有“留五斤”的规矩。9月13日下午,百年品牌曹素功与朵云轩再度合作,在南京路步行街上的朵云轩2楼举办曹素功“留五斤”藏烟专题展,庆祝朵云轩125周年。展览展出了125套(件)共300多件展品,其中不少都是首次对外展出。市民可以通过展览,了解曹素功“留五斤”的珍贵作品,感受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此次收集遴选的墨品,其时间跨度上从清康熙至20世纪90年代,以清道光至民国为主;制墨作坊广纳曹素功、休城胡开文、屯镇胡开文、新安胡开文、胡子卿、胡开文广户氏、胡开文发记等上海开埠后的主要制墨坊肆。定制墨主广泛,包括了清朝官吏、民国元老、社会贤达、文士达人、诗社学馆等;选题和用途方面万象,汇集大成,包括了以自用为目的的私藏墨,以馈赠为目的的赠礼墨,以纪念大事为目的的纪念墨,以恭贺志喜为目的的贺礼墨,以进贡或官府使用为目的的官府墨等等,这些展品都是曹素功“留五斤”的精品墨。
上海周虎臣曹素功笔墨有限公司总经理、笔墨博物馆馆长杜弘告诉记者:“所谓的‘留五斤’,就是在我们制墨行业有一个新的墨出来以后,它不会把这个墨全部卖光,总归每种墨留一点,这个‘留一点’,一个是做样品,为以后生产做样子。另外,也可以解决一些不时之需。所以‘留五斤’变成这个行业的传统。每做一锭新的墨都会留一点下来,这样也给我们的展览提供了物资基础,就是因为它们把这个东西留下来了,所以现在我们广大的观众、广大的收藏爱好者,才能见到这些清代、民国时期等的那些墨。”
此次展品中不少是曹素功的经典墨品,是其发展历史的记载和辉煌的象征。如“耕织图”是曹氏第三代业主,根据康熙御诗及御用画师绘制的农耕蚕织图制成套墨,开创了“御制墨”的新墨种。
“御制西湖四十五景诗墨”是由曹素功首制,曾风靡一时。
贡墨“二十八星宿套墨”是与故宫博物院藏品同款,弥足珍贵。
1984年曹素功在朵云轩举办“中国曹素功墨展”,其间双方商定共同创作“金陵十二钗”组墨。墨面由朵云轩编辑、画师吕丁绘制《红楼梦》人物图——正册11人、副册1人。墨背由朵云轩和曹素功分别邀请朱屺瞻、刘海粟等12位书画名家题词。此组墨可谓百年名企与当代艺术家“群英会”留下的宝贵纪念。
曹素功墨业1667年创建于徽州,系清墨四大名家之首。1864年,曹氏九世迁徒来沪,是制墨业中入沪最早的翘楚。1958年,上海制墨业整合重组,沪上制墨企业悉数归并于曹素功名下,曹素功由此成为上海独一无二、全国数一数二的龙头企业。曹素功制墨技艺传承至今已经358年、十六世,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而朵云轩在1900年开设于上海,专营文房四宝、苏杭雅扇、诗笺信纸、书画装裱等,与曹素功同处一脉供销链上,100多年来,两个品牌在文房四宝业界和书画艺术圈均享有盛名,且交往密切,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堪称艺坛双璧。
整个展览在南京路步行街上的朵云轩免费展出到9月22日,每天上午9点半到晚上9点对外开放。
记者 / 刘惠明
编辑 / 孙冲
图片 / 刘惠明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黄/浦/进/行/时
1.
2.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