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时候,中国在珠海航展上展示的一种“塑料弹壳子弹”,引起了全世界军迷的密切关注。目前有声音指出,已有部分部队开始正式换装这种新式武器。
很多人也知道,在传统的子弹生产领域,最为重要的生产原料就是黄铜,全球至少60%的子弹以黄铜为原料制造。
(中国塑料子弹)
但中国本身缺乏铜矿资源,很多人猜测,中国之所以推出塑料弹壳子弹,是基于成本的考量。2024年国际铜价暴涨,导致传统子弹生产成本大幅上扬,给军需采购带来巨大压力,这对于像中国这样缺乏稳定铜矿资源的国家来说,可谓是极大的不利。
但这样的说法,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因为中国之所以采用这种新式子弹,完全是因为这种子弹的性能极其突出,足以引领全球轻武器发展的先锋方向。
确实有成本原因
在聊性能突出之前,先说说中国的缺铜情况。
根据中科院地球地质所于2022年公开发布的报告《中国现在非常缺铜!》可以得知,从2005年到2022年,中国已经连续至少18年稳坐全球最大铜消费国之位,直接消费了全球54%的精炼铜产品。
这些精炼铜广泛应用于电力传输、电子元器件制造、能源工业、海洋工业,以及汽车、火车、船舶与飞行器制造等众多关键领域,战略价值不言而喻。
(铜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国内铜矿石资源的形势却是极为严峻。
国内铜矿分布较为零散,绝大多数矿石产地因地理条件、地质构造等因素限制,不适宜进行大规模开采,矿石品位也普遍偏低。一吨矿石能提取出占矿石重量0.75%(这个提取量低于国际水平)的精铜,已属难能可贵。
这一现状直接导致中国企业在铜矿石供应上对进口形成了高度依赖。据知名资本调研机构爱建证券研究所的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铜矿石的对外依存度飙升至94.0%,这意味着每100吨铜矿石中,有94吨需从智利、秘鲁等国进口。
而到了2025年,根据中国海关总署9月8日公布的数据,2025年1-8月中国累计铜精矿进口量达2005万吨,相较于2024年同期的1859万吨增长了约8个百分点,对外依存度进一步攀升只是时间问题。
(中国的铜矿严重依赖外贸)
鉴于如此严峻的资源形势,以及黄铜在诸多战略工业领域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国选择采用塑料弹壳子弹而非传统的黄铜子弹,也就成为了顺应形势的必然之举。
毕竟,“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虽然子弹在军事领域意义重大,但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它已不再是战争舞台的核心主角。
而前文提及的船舶制造、飞行器制造等领域,对国计民生和国家战略安全的影响更为深远,铜资源自然应当优先向这些关键领域倾斜。
(飞行器比子弹更需要铜)
塑料子弹的技术突破
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主要采用覆铜钢制子弹作为装备,与国际上普遍使用黄铜子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但覆铜钢制子弹与黄铜子弹相比,由于重量较重,刚性较差,在性能表现、适用范围等诸多领域均表现出了明显的劣势。
所以,从本质上讲,它只能被视为由于中国过于缺铜,而不得不采取的“权宜之计”。这一“权宜之计”能够在中国军队中沿用如此之久,完全是因为尚未出现更为合适的替代产品。
(子弹)
直到如今,塑料子弹的惊艳亮相,这个更为合适的替代产品终于出现了。无论是对比传统的黄铜子弹,还是对比现在的“权宜之计”,它都有着诸多难以企及的优势。
首先,就是重量优势。与传统的金属(黄铜和钢制)子弹相比,塑料弹壳密度更低,重量自然也就更轻。
相关资料表明,在口径和长度相同的情况下,塑料子弹相较于金属子弹至少减重20%。
可别小看这点重量,子弹重量减轻后,士兵的负重减弱,自然更加节省体力,机动性自然也就更强。
同时,由于塑料子弹重量较轻,士兵在实战过程中,也有望携带更多子弹,形成更多的作战优势。
(部队越野拉练)
第二,塑料弹壳子弹具备极强的环境适应性。
众所周知,在极端寒冷或炎热的环境中,黄铜、钢铁等金属合金极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发生热胀冷缩现象,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弹壳开裂变形,影响子弹的正常使用。
而塑料弹壳子弹采用了具有稳定密封性能的材料,不仅不会生锈,还能有效抵御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
(寒冷环境可能造成影响)
与此同时,塑料弹壳子弹的成本优势同样极为突出。首先是生产成本方面,中国绝大部分铜和钢材都需要从国外进口,相关成本可谓巨大。
而塑料子弹所采用的塑料,本身作为一种化学工业产品,可以依托化工产业大规模生产,成本远低于进口和冶炼金属。
再加上运输成本方面,由于塑料子弹重量更轻,在战场上,军用卡车能以同样的运输效率运输更多弹药,使用成本大幅降低,同时因运输效率提高,部队的持续作战能力也能大幅提升。
至于武器使用方面,更是如此,塑料弹壳子弹的弹壳壁更薄且均匀,对枪械的磨损更小,这对部队来说,意味着枪械维修频率降低,维修养护成本自然也随之下降。
(塑料子弹)
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前文提到使用塑料子弹可以大幅降低成本,但这些大幅降低成本的前提,是形成一定规模优势以后,塑料子弹因为材料便宜,它的成本优势才能显著体现。而在此之前,它的生产成本甚至可能高过传统金属子弹。
原因很简单,人类生产金属子弹已有数百年历史,相关产业完善,基本无需额外投入。
反观塑料子弹,作为新兴产物,若要投入生产,需大量资金支持以建立配套设施,成本必定较大,甚至远超传统子弹。
(子弹生产)
不过,由于塑料子弹存在诸多优势,它取代传统子弹的地位,必定是未来的大势所趋。从这一点来看,中国的塑料弹壳技术,不仅解决了资源依赖问题,更重新定义了轻武器弹药的发展方向。而这也恰恰印证了中国军工的特点:
从不被资源困境困住,而是将困境转化为创新的动力,最终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领先之路”。
参考资料: 1、新浪财经《投资者提问:董秘你好:在2022年的珠海航展上,我国展示了一种塑料弹壳子弹...》 2、观察者网《中国在吵步枪有没有托,美国呢? - 观察者网》 3、中科院地球地质所《中国现在非常缺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