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你们看,法徽上最突出的标识是什么?”
“是天平!象征法律维护公平正义。”
“还有麦穗和齿轮。”
9月4日,北京市延庆区人民法院干警、延庆区第二小学法治副校长王曦参加该校开学典礼,与孩子们亲切交流。延庆法院33名法治副校长也开启了新一学期的履职工作,以专业司法力量对接校园法治需求。
近年来,延庆法院持续深化法治副校长工作机制,通过“菜单式”普法、“双先议”机制、“坐班制”服务等一系列创新举措,精准回应青少年、校方、家长及社会多方面的法治需求,推动法治教育从“单向输出”走向“精准互动”,3年来累计开展普法授课100余场,覆盖师生、家长超10万人次。2024年以来,全区实现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零发生,法治校园建设成效显著。
《法治日报》记者了解到,早在暑假开始前,延庆法院干警贾志华、刘璐即应邀前往其任职的小丰营中心小学、八达岭幼儿园开展法治教育,并按照校方约课内容,在新学年首周讲授“开学第一课”。这种按需点课的精准对接,源于延庆法院2022年初研发的“菜单式”普法教材。该教材涵盖“基础法律知识”“学生犯罪预防”“教师风险提示”“家庭教育指导”四大类别,包含话剧表演、动漫展示、互动体验及AI数字人普法等十余项课程,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强法治教育的趣味性与实效性。
“吕校长,上次您跟我父母谈完之后,他们更关注我的内心感受了,遇到事情我也愿意跟他们沟通了。”开学第一周,法治副校长吕行菲在普法课后再次见到小李同学时,听到了这样的反馈。此前,小李曾出现不良行为,吕行菲第一时间联动学校与家长,在对孩子开展早期干预的同时,对家长进行精准化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其掌握科学教养方法,重建亲子信任关系。
这些变化,源于延庆法院创新推出的“双先议”机制,由法官对涉校纠纷与不良行为联合开展评议与协商,将民事纠纷化解在诉前,减轻家长诉累;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开展先期干预,并同步指导“问题家长”,构筑“防微杜渐”的法治屏障,推动校园风险源头治理。
2024年初,法院整合法治副校长力量,联合区教委设立北京市首个“平安校园先议办公室”,推出“三提前、双先议、一站式”涉校纠纷化解机制,即提前指导、提前介入、提前化解,实现“纠纷化解”与“行为矫治”有机融合。
“王校长,同学碰坏了我的电话手表,我可以让他赔我一个新的吗?”“有个叔叔欠我爸爸的钱不还,我们家应该怎么办呢?”靳家堡中心小学的孩子们围住法治副校长王长豫,踊跃提出各类法律问题。与普法讲座不同,这一天,王长豫和老师们一起走进各个班级并在办公室内回应师生们的各种法律需求。如今,法官工作室、“法治副校长到校坐班”等机制已在延庆校园落地生根,打破了以往普法“讲完即走”的局限,构建常态化、互动式、嵌入式的法治服务新样态。
通过深入校园,法治副校长得以精准把握学校管理实际,提供“零距离”法律咨询,并通过列席校务会议,协助完善校规校纪和权益保护制度,对接校方依法处理矛盾与安全事故,协同公安、司法行政等部门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开展分级干预,并联合专业力量为被欺凌学生提供心理疏导支持。截至目前,延庆法院已协助21所学校化解纠纷26起,参与修订校纪校规3部,让法律走出课本、融入生活,成为孩子们“身边的守护”。
本文刊载于法治日报2025年9月14日第5版
供稿:北京延庆法院
编辑:李文静 汪希
审核:王亚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