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山红这个人,在歌唱界算得上是个传奇人物。她出生在黑龙江伊春市一个艺术家庭里。爸妈都是文艺工作者,母亲王雅茹是歌唱演员,父亲是戏剧作家。从小耳濡目染,她对音乐特别感兴趣。
初中毕业后,她考进了伊春师范学校的音乐系,本来计划是当音乐老师,日子过得稳稳当当。可1977年,她陪母亲去北京看病,正好赶上中国歌剧舞剧院招生。
她没多想,就去试了试。嗓音和表演天赋让考官眼前一亮,虽然长相不算突出,但还是录用了她。从那以后,她退了师范学校的学,正式进了中国歌剧舞剧院,当了独唱演员。那年她才18岁。
刚进剧院,她从基础学起,先跟李波老师学民歌。李波是知名歌唱家,《翻身道情》就是她唱红的。万山红特别用功,每天最早起床练声,最晚离开琴房。
因为形象问题,她一开始只能演反派角色。比如在《小二黑结婚》里演“三仙姑”,在《白毛女》里演黄世仁的母亲。这些角色让她练就了扎实的表演功底。慢慢地,她的机会多了起来。
1979年,她在大型歌剧《星光啊,星光》里演了女主角田茹星,一下子就火了。观众和同行都认可了她在正面角色上的实力。
为了进一步提高,她1980年跟中央音乐学院的王福增老师学声乐。1981年,她进了中国音乐学院声乐系深造。1982年,又师从翁若梅老师。她的唱功越来越精湛,把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融会贯通。
1988年,她在歌剧《原野》里演金子,拿到了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这部戏根据曹禺的原著改编,她用美声唱法诠释了角色,曹禺本人看了都说她演活了金子。英若诚也夸她是难得的好演员。这奖项让她在歌剧界站稳了脚跟。
1990年,她怀孕五个月,还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的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孕吐挺严重,但她坚持下来,唱了《苦菜花,开在三月》,拿了民族唱法专业组第一名。之前她已经在美声唱法上获过最高奖,所以大家叫她“双料歌后”。
这在音乐界挺少见的,她成了第一个同时拿两种唱法顶尖奖的人。她的演唱风格独特,把西洋歌剧元素融入民族歌剧中,演了《古兰丹姆》《芳草心》《白毛女》《洪湖赤卫队》等戏,塑造了古兰丹姆、芳芳、喜儿、韩英等经典形象。
事业上顺风顺水,感情上她也遇到了合适的人。1980年代,她在一次演出中认识了中央芭蕾舞团的长笛演奏员莫建。两人一见钟情,很快就结了婚。
婚后,她的事业更上一层楼。获了“孔雀杯”民族声乐大赛优秀奖,还频繁随团出国演出。名气越来越大,五次上央视春晚,唱过《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公仆赞》《巫山神女》《翻身道情》《想家的时候》等歌。这些歌大气磅礴,唱出了时代感。她还参加了各种大型晚会,成了家喻户晓的歌唱家。
生孩子后,她没歇多久就回舞台了。夫妻俩都忙,起初请保姆帮忙带孩子。她出差一个月回家,儿子都不认她了。后来她尽量缩短演出时间,可还是聚少离多。
儿子七岁时,莫建停薪留职去上海创业,开了一家影视公司。家里就靠她一个人撑着。儿子上小学,她每天早起做饭,送学校,晚上督促练钢琴。莫家山上初二时,她把他接回北京上学。
2003年,她和莫建和平离婚,结束了17年的婚姻。离婚后,儿子跟她生活。她从来不说前夫坏话,还让儿子多跟父亲联系。莫建也对儿子好,两人离婚后还是朋友。
离婚后,她继续单身到现在。儿子莫家山遗传了家族的艺术基因,但没走音乐路。他小时候练钢琴,她本想让他考中央音乐学院,还让他跟叶小纲老师学。可2008年高考前四个月,他突然说不想考音乐学院,想去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或表演系。
她尊重儿子的选择,没勉强。莫家山顺利考上,毕业后进了中国歌剧舞剧院,当了导演。母子俩偶尔合作,她看儿子在工作中成长,也挺欣慰。
万山红是中国歌剧第一人,开了先河。她的唱法影响深远,很多学校用她的例子教学。她参加过国际交流,把中国歌剧推向了世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