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菲!你又打哥哥!"我冲过去把3岁的女儿拉开,看着6岁的浩天委屈地摸着被拍红的胳膊。
"我没有打!我没有打!"雨菲瞪着大眼睛,小嘴撅得老高,眼泪啪嗒啪嗒往下掉。
这样的场景,在我们家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书上说,老二嫉妒老大是正常现象,我买了一堆育儿书,尝试了各种方法,可雨菲还是要"欺负"浩天。
医生说孩子身体健康,可能是心理问题。
专家建议多关爱老二,给她安全感。
我照做了,可她却变本加厉——撕哥哥的画、踢倒他的积木城堡、用玩具扔他...
直到那个深夜,我无意间看到的一幕,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
原来这三年来,我完全理解错了...
现在我60岁了,两个孩子都带着童年的阴影长大。
浩天35岁未婚,患上轻度抑郁症;雨菲拒绝了男友的求婚,说害怕被误解。
我用三年时间误解孩子,用三十年时间后悔。
01
今天又是一个人在家。我坐在客厅里,手里拿着那张发黄的照片。
照片上的我们看起来多幸福啊,志远抱着我,浩天站在旁边笑得很开心,小雨菲坐在我腿上,胖乎乎的小脸蛋红扑扑的。
可谁知道,就在拍这张照片的前一天,家里又上演了那熟悉的一幕。
"雨菲!你又打哥哥!"我冲过去把3岁的雨菲拉开,"你怎么总是欺负哥哥?"
雨菲瞪着大眼睛看着我,小嘴巴撅得老高:"我没有欺负哥哥!"
"你刚才明明打了哥哥的胳膊!"我指着浩天,"你看哥哥都哭了!"
6岁的浩天确实在哭,眼泪一颗一颗往下掉。
他摸着被拍红的胳膊,委屈得不行。
"我没打!我没打!"雨菲也开始哭,"我是...我是..."
"你是什么?"我生气地问。
雨菲哭得说不出话来,只是一个劲地摇头。
志远从厨房走出来:"又怎么了?"
"还不是雨菲,又打浩天。"我抱起浩天检查他的胳膊,"你看,都红了。"
志远蹲下身子看着雨菲:"雨菲,爸爸问你,为什么要打哥哥?"
雨菲抽抽搭搭地说:"我...我没有打哥哥..."
"还说没有!我们都看见了!"我更生气了。
那天晚上,我和志远商量这件事。
"这孩子怎么回事?才3岁就这么爱撒谎?"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她明明打了浩天,还不承认。"
志远拍拍我的肩膀:"别太着急,可能是她还小,不知道怎么表达。"
"不知道怎么表达?打人就是打人,有什么好表达的?"我叹了口气,"我看就是老二嫉妒老大,书上都这么写的。"
"那怎么办?"
"明天我去书店再买几本育儿书看看,总不能让她一直这样下去。"
- 我真的去书店买了一大堆书。
什么《二胎家庭教育指南》《如何处理兄弟姐妹矛盾》《老二心理问题解析》,我全买了。
回家后我就开始看,看到一本书上写:二胎出生后,老大会感到失宠,而老二则可能因为想要获得更多关注而表现出攻击性行为。
"看吧,我说得没错。"我指着书给志远看,"雨菲就是想引起我们的注意。"
"那书上说怎么办?"
"多关爱老二,让她有安全感。同时保护老大,不能让他受委屈。"
从那以后,我开始有意识地多陪雨菲。
她要什么玩具我就买什么玩具,她想吃什么我就做什么。
可是奇怪的是,我越这样,她越要"欺负"浩天。
有一天下午,我在厨房洗菜,听到客厅里传来浩天的哭声。
我赶紧跑出去,看到雨菲正拿着她的小皮球往浩天身上扔。
"雨菲!"我大喊一声冲过去,"你怎么能这样!"
我一把抱起浩天:"痛不痛?妈妈看看。"
浩天摇摇头:"不痛,妈妈。"
可是我能看出来,他心里很委屈。
一个6岁的大男孩,被3岁的妹妹欺负,还不能还手,这对他来说太不公平了。
02
我转身看着雨菲,她正坐在地上玩那个皮球,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
"雨菲,过来!"我严厉地叫她。
雨菲慢慢走过来,低着头不敢看我。
"你为什么要用球砸哥哥?"
"我...我没有砸哥哥..."雨菲小声说。
"还撒谎!妈妈都看见了!"我真的很生气,"你再这样,妈妈就不喜欢你了!"
听到这话,雨菲哇的一声哭起来。
她哭得特别伤心,整个小身子都在发抖。
看着女儿哭得这么厉害,我心里也不好受。
可是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她总是"欺负"哥哥,我总不能不管吧?
"好了好了,别哭了。"我蹲下来抱住她,"以后不许打哥哥了,知道吗?"
雨菲点点头,可是眼泪还在掉。
这样的事情几乎每天都在发生。
雨菲总是会用各种方式"攻击"浩天:有时候是拍他的脸,有时候是推他,有时候是拿玩具扔他。
而每一次,我都会批评雨菲,安慰浩天。
慢慢地,我发现浩天变了。
他变得更安静了,话更少了,总是一个人坐在角落里。有时候我叫他,要叫好几遍他才听见。
"浩天,你怎么了?"有一天晚上,我坐在他床边问他。
"没怎么,妈妈。"浩天摇摇头。
"是不是因为雨菲总是...那个...你不开心?"
浩天看了我一眼,又低下头:"没有,我没事。"
可是我能感觉到,他有事。这个6岁的小男孩,心里肯定藏着很多委屈。
另一边,雨菲也有些不对劲。
她变得更爱哭了,动不动就发脾气。
有时候我给她梳头发,她会突然推开我的手大哭。
有时候吃饭的时候,她会把碗推到地上。
"这孩子怎么越来越难管了?"我和志远说。
"可能是因为你总是批评她吧。"志远摸摸雨菲的头,"她还这么小,可能不明白为什么大人总是对她不满意。"
"那我不批评她?让她继续欺负浩天?"我觉得很委屈,"我这是为了两个孩子好。"
"我知道,我知道。"志远安慰我,"可能我们的方法不太对,要不带雨菲去看看医生?"
1994年春天,我带雨菲去了医院。
医生给她做了各种检查,结果显示一切正常。
"孩子身体很健康。"医生说,"可能是心理问题,你们平时多关心关心她。"
"医生,她总是打哥哥,这正常吗?"我问。
"多大的哥哥?"
"6岁。"
"哦,那很正常。"医生笑了笑,"老二刚开始都会有这种表现,她想引起大人的注意。你们多陪陪她就好了。"
从医院回来,我觉得更迷茫了。
医生说的和书上写的差不多,可是为什么我越陪雨菲,她越要"攻击"浩天呢?
那段时间,我每天都很焦虑。
白天要上课(我是小学老师),晚上回家还要处理两个孩子的矛盾。
我觉得自己要崩溃了。
有一天,我实在受不了了,就给我妈打电话。
"妈,雨菲总是打浩天,我该怎么办?"
03
"小孩子嘛,打打闹闹很正常。"我妈在电话里说,"你小时候不也经常和你哥打架?"
"可是雨菲才3岁,浩天都6岁了,这不公平啊。"
"那你就多管管雨菲呗,不许她打哥哥。"
"我已经管了,可是没用。"我快哭了,"妈,我觉得我不会教孩子。"
"别胡说,你是老师,怎么会不会教孩子?"我妈安慰我,"再观察观察,孩子大了就好了。"
挂了电话,我心里还是很难受。
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1994年夏天,情况变得更严重了。
雨菲不但要"打"浩天,还开始破坏他的东西。
有一天,浩天在房间里画画,画了一幅很漂亮的房子。
他高兴地拿给我看:"妈妈,你看我画的房子漂亮吗?"
"很漂亮!"我夸他,"浩天真棒!"
浩天开心地把画放在桌子上,然后去厨房喝水。
就这一会儿功夫,雨菲跑进房间,一把撕了那幅画。
浩天回来看到撕破的画,愣了好几秒钟,接着眼泪就掉下来了。
"雨菲!你怎么能这样!"我冲进房间,看到雨菲正拿着画的碎片玩。
我从来没有这么生气过。我一把夺过碎片,大声吼雨菲:"你为什么要撕哥哥的画!为什么!"
雨菲被我吓到了,哇的一声哭起来。
我看着哭得满脸通红的雨菲,又看看手里拿着画的碎片默默流泪的浩天,心里又气又难过。
"雨菲,你去角落里站着!不许动!"我指着墙角。
雨菲一边哭一边走向墙角,小小的身子看起来特别可怜。
我抱住浩天:"对不起浩天,妈妈给你买新的画本。"
"不用了,妈妈。"浩天摇摇头,"我可以重新画。"
看着懂事的浩天,我心里更难受了。
为什么雨菲要这样对待哥哥?她到底在想什么?
那天晚上,志远回家后,我把白天的事情告诉了他。
"雨菲撕了浩天的画?"志远皱着眉头,"这孩子怎么越来越过分了?"
"是啊,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我擦擦眼泪,"浩天那么乖,雨菲为什么要欺负他?"
志远走到墙角,雨菲还在那里站着。
她已经不哭了,但是眼睛红红的。
"雨菲,爸爸问你,为什么要撕哥哥的画?"志远蹲下来看着她。
雨菲看了爸爸一眼,又看了看我,小声说:"我...我想帮哥哥..."
"帮哥哥?"志远更困惑了,"撕画怎么是帮哥哥?"
"我...我..."雨菲说不出话来,又开始哭。
"算了,她这么小,问也问不出什么。"我摆摆手,"让她早点睡觉吧。"
就这样,雨菲"欺负"浩天的行为持续了一年多。
我试过各种方法:讲道理、批评、惩罚、奖励,可是都没用。
到了1995年春天,雨菲已经快3岁了。
按理说这个年龄的孩子应该懂事一些了,可她还是会"攻击"浩天。
最让我崩溃的一次,是在一个周末的下午。
浩天正在客厅里搭积木,搭了一个很高的城堡。
04
他特别有成就感,叫我过去看。
"妈妈,你看我搭的城堡!"浩天指着积木城堡,眼睛里都是光。
"哇,太棒了!"我真心地夸他,"浩天真是个小建筑师!"
就在这时候,雨菲跑过来,一脚把城堡踢倒了。
积木哗啦一声散了一地。
浩天看着倒掉的城堡,眼泪瞬间涌出来。
他蹲在地上,看着散落的积木,哭得很伤心。
"雨菲!"我气得浑身发抖,"你怎么能这样!"
我抱起浩天:"没关系,没关系,妈妈陪你重新搭。"
雨菲站在旁边,看着哭泣的哥哥,脸上的表情很复杂。
她没有哭,也没有笑,就是静静地看着。
"雨菲,过来!"我叫她。
雨菲慢慢走过来。
"你为什么要踢倒哥哥的积木?"我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
雨菲看了看浩天,又看了看地上的积木,小声说:"哥哥...哥哥会摔..."
"什么?"我没听清楚。
"哥哥会摔..."雨菲指着积木,"高高的...会摔..."
我愣了一下。雨菲是在担心城堡太高会倒下来砸到浩天?
"城堡不会砸到哥哥的。"我解释说,"积木很轻,不会伤到人。"
雨菲摇摇头:"会摔,会摔!"
那一刻,我心里闪过一个奇怪的想法:雨菲是不是在保护浩天?
可是这个想法很快就被我打消了。
保护?用踢倒积木的方式保护?这也太荒谬了。
那天晚上,我又失眠了。
我躺在床上想着雨菲说的话:"哥哥会摔。"她真的是在担心浩天吗?
可是如果她是担心浩天,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而且她平时"打"浩天,也不像是在保护他啊。
我越想越糊涂,最后还是决定不去想了。
反正不管雨菲是什么想法,打人就是不对的。
1995年5月,一件事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
那是个周四的晚上,我半夜起床上厕所。
经过孩子们房间的时候,我听到里面有声音。
我以为是雨菲踢被子了,想进去给她盖一下。
我轻轻推开门,借着走廊的灯光往里看。
我看到的景象让我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3岁的雨菲正蹲在浩天的床边,小心翼翼地给熟睡的哥哥盖被子。
她的动作很轻很轻,生怕吵醒浩天。
盖好被子后,雨菲又轻轻地拍着浩天的后背,嘴里小声说着:"哥哥不怕,不怕...雨菲在这里..."
更让我吃惊的是,浩天的枕头边放着一些小东西:一朵雨菲用纸折的花,一块她舍不得吃完的饼干,还有一个她最喜欢的小兔子玩具。
我站在门口,整个人都呆住了。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雨菲这样温柔地对待哥哥,完全不像白天那个总是"欺负"哥哥的小女孩。
这一刻,我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想法:这三年来,我是不是完全理解错了?
我站在门口不知道过了多久,直到雨菲轻手轻脚地爬回自己的小床,我才悄悄地退出房间。
回到自己的房间,我躺在床上,脑子里乱糟糟的。
刚才看到的画面一遍一遍地在我眼前重现。
05
雨菲说"哥哥不怕,雨菲在这里"。她在安慰浩天?她在保护浩天?
可是白天她明明在"打"浩天啊。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开始回忆雨菲"攻击"浩天的那些场景。
好像每一次,都有特殊的情况。
那次她拍浩天的脸,是因为浩天在看一本恐怖故事书,被里面的图片吓得脸色发白。
雨菲跑过去拍了拍他的脸,还把书合上了。
那次她用球扔浩天,是因为浩天一个人坐在阳台上发呆,看起来很难过的样子。
雨菲扔了球给他,想让他跟她玩。
那次她撕浩天的画,是因为浩天画的是一个着火的房子,画面很恐怖。
雨菲可能觉得这个画会吓到哥哥,所以把它撕了。
那次她踢倒积木城堡,是因为城堡确实搭得很高,有些摇摇欲坠。
雨菲可能真的担心它会倒下来砸到浩天。
我越想越觉得有道理。雨菲每次"攻击"浩天,都是在浩天害怕、难过、或者面临"危险"的时候。
她是在用她能想到的方式保护哥哥!
可是她只有3岁,不知道怎么正确地表达关心,就用了最直接的身体接触。
而我,作为妈妈,竟然把她的保护当成了攻击,把她的关爱当成了嫉妒!
想到这里,我的眼泪忍不住流下来。
这三年来,我错怪了雨菲,也让浩天承受了不必要的痛苦。
第二天早上,我特别仔细地观察两个孩子。
吃早饭的时候,浩天不小心打翻了牛奶。
牛奶洒了一桌子,他看起来很紧张,担心我会生气。
就在这时候,雨菲跑过去轻轻拍了拍浩天的手背,然后拿餐巾纸帮他擦桌子。
"没事没事。"雨菲学着大人的口气说,"雨菲帮哥哥。"
这一次,我没有阻止她。我仔细看着雨菲的表情,她的眼里没有恶意,只有关心。
上午的时候,浩天在房间里写作业,有一道数学题不会做,急得快哭了。
雨菲听到哥哥的声音,跑进房间。
她看不懂数学题,但她能感觉到哥哥的焦虑。
"哥哥,不哭。"雨菲爬到椅子上,轻轻抱住浩天的脖子,"雨菲陪哥哥。"
浩天被妹妹突然的拥抱吓了一跳,但他没有推开她。
"雨菲,你下来吧,哥哥要写作业。"我过去想把雨菲抱下来。
"不要!"雨菲抱得更紧了,"哥哥难过,雨菲陪哥哥!"
我愣住了。雨菲能感觉到浩天的难过?
我仔细看着浩天,发现他确实情绪不太好。
刚才因为不会做题,他的眼睛里有泪花,肩膀也有些颤抖。
而雨菲,这个3岁的小女孩,敏锐地察觉到了哥哥的情绪变化,想要安慰他。
"浩天,这道题不会做没关系,妈妈教你。"我坐下来给他讲题。
有了妈妈的帮助和妹妹的陪伴,浩天很快就学会了这道题。
他开心地笑了,雨菲也跟着笑了。
看着两个孩子相视而笑的样子,我心里涌起一阵暖流。
原来他们的感情这么好,是我一直理解错了。
06
那天下午,我把雨菲叫到身边。
"雨菲,妈妈想问你一件事。"我蹲下来看着她的眼睛,"你为什么总是...总是拍哥哥?"
雨菲歪着小脑袋想了想:"哥哥怕怕的时候,雨菲拍拍他,他就不怕了。"
"哥哥什么时候怕怕?"
"看可怕的书的时候,"雨菲掰着小手指数,"还有坐在外面想事情的时候,还有搭很高很高东西的时候..."
听着雨菲的话,我心里五味杂陈。
原来她真的是在保护哥哥,而我却把她的保护当成了攻击。
"雨菲,"我抱住她,"妈妈要向你道歉。妈妈以前不明白,总是批评你,让你委屈了。"
雨菲看着我,眼里有些困惑:"妈妈不生气了吗?"
"不生气了,妈妈知道雨菲是在保护哥哥。"我摸摸她的头,"但是下次想保护哥哥的时候,可以告诉妈妈,我们一起想办法好吗?"
"好!"雨菲用力点头。
我又把浩天叫过来,让他坐在我身边。
"浩天,妈妈想告诉你,雨菲没有欺负你。"我认真地看着他,"她是在保护你。"
浩天有些不敢相信:"保护我?"
"对,当你害怕的时候,难过的时候,雨菲都能感觉到。她想帮助你,但是她还小,不知道怎么做,就只能拍拍你。"
浩天看了看雨菲,雨菲也看着他。
两个孩子的眼神里没有了之前的紧张和戒备。
"雨菲,"浩天伸出手摸摸妹妹的头,"谢谢你想保护我。"
雨菲咧嘴笑了:"哥哥,雨菲最喜欢哥哥了!"
看着两个孩子和好如初,我心里既高兴又内疚。
高兴的是他们终于理解了彼此,内疚的是我用了这么长时间才发现真相。
从那天开始,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教育方式。
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很了解孩子,其实我们看到的只是表面现象。
雨菲确实是在保护浩天,但我却误解了她的好意。
而浩天,这个看起来乖巧的孩子,其实内心承受着很多我没有察觉到的压力和恐惧。
我开始更关注浩天的情绪。
我发现,他确实是个敏感的孩子,容易被各种事情影响。
他怕黑,怕吵闹,怕犯错误,还特别害怕让别人失望。
"浩天,以后害怕的时候要告诉妈妈。"我对他说,"不要一个人承受。"
浩天点点头:"妈妈,其实我知道雨菲不是在欺负我。"
"你知道?"我很吃惊,"那你为什么不说?"
"因为...因为我怕说了之后,你们会觉得我很奇怪。"浩天低下头,"而且雨菲总是被你们批评,我心里也很难受。"
听到这话,我的心都碎了。原来浩天什么都明白,他只是不知道怎么表达。
一个6岁的孩子,承受着这么多复杂的情感,该有多累啊。
我也开始教雨菲更好的表达方式。
"雨菲,如果哥哥害怕,你可以抱抱他,或者拉着他的手。"我示范给她看,"这样哥哥会更舒服。"
07
雨菲学得很快。
当浩天看恐怖图片的时候,她不再拍他的脸,而是轻轻抱住他,小声说:"不怕不怕,雨菲在这里。"
当浩天因为学习压力大而沮丧的时候,雨菲会拿她最喜欢的玩具给他玩,还会给他唱她刚学会的儿歌。
慢慢地,两个孩子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好。
他们开始一起玩游戏,一起看书,一起在院子里追蝴蝶。
看着他们和睦相处的样子,我以为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可是我没想到,那三年的误解,已经在两个孩子心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浩天上小学后,表现得越来越内向。
他在学校很少说话,也不愿意和同学们一起玩。
老师跟我反映,说浩天学习成绩很好,但是社交能力有问题。
"浩天在学校怎么样?"我问他。
"挺好的。"浩天的回答总是很简短。
"有没有交到好朋友?"
"没有。"
"为什么不和同学们玩呢?"
浩天想了想:"我不知道和他们说什么。"
我心里很担心。这个本来应该开朗活泼的孩子,怎么变得这么沉默?
雨菲上幼儿园后,也表现出了一些问题。
她很聪明,学东西很快,但就是不听老师的话。
"雨菲今天又和小朋友发生冲突了。"老师告诉我,"她不愿意按照规定做游戏,总是要按自己的想法来。"
"她有没有欺负别的小朋友?"我担心地问。
"没有,她不会主动欺负别人。但是如果有人惹她,她也不会退让。"
听到这话,我心里很复杂。雨菲的"不听话",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
小时候被误解的经历,让她对权威产生了不信任。
时间一年一年过去,两个孩子带着各自的问题长大了。
浩天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但性格越来越内向。
他很少有朋友,也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
高考的时候,他考上了一所不错的大学,学工程专业。
雨菲成绩也不错,但性格很叛逆。
她不喜欢被管束,总是要按自己的想法来。
高中毕业后,她选择了去外地上大学,说想要独立的生活。
看着两个孩子各自背负着童年的阴影长大,我心里充满了愧疚。
如果我当初能够更细心一些,更耐心一些,他们会不会有不一样的人生?
2021年,志远查出了癌症。
这个消息对我们全家都是巨大的打击。
浩天立刻从外地赶回来照顾爸爸,雨菲也放下工作回了家。
那段时间,我们一家人又聚在了一起,但气氛很沉重。
志远的病情发展得很快,医生说可能只有几个月的时间了。
"我这一辈子,最后悔的就是没有好好理解孩子们。"
志远躺在病床上,拉着浩天和雨菲的手,"小时候那些事,是爸爸妈妈的错。"
"爸爸,别说这些。"浩天握紧爸爸的手,"那些都过去了。"
"没有过去。"志远摇摇头,"浩天,你现在还是不爱说话,不愿意和人接触。雨菲,你也是,总是把自己保护得那么严实。这些都是我们造成的。"
08
雨菲的眼泪掉下来了:"爸爸,我们现在都很好。"
"好什么好?"志远苦笑了一下,"浩天35岁了还没结婚,雨菲也是,你们都不敢去爱别人,也不敢被别人爱。"
听到这话,我的心像被刀割一样疼。
志远说得对,两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根源,都可以追溯到那三年的误解。
志远在那年冬天走了。
他走得很平静,但我知道他心里有很多遗憾。
志远走后,浩天回到了工作的城市,雨菲也继续她的生活。
家里又只剩下我一个人。
这两年来,我经常坐在家里,想着过去的事情。
我想起1995年那个夜晚,想起雨菲给浩天盖被子的温柔画面,想起她说"哥哥不怕,雨菲在这里"的话。
如果我能早一点发现这个真相,如果我能多一些观察和理解,孩子们的人生会不会不一样?
浩天现在35岁了,工作能力很强,但还是单身。
他很少回家,每次回来也待不了几天就要走。
我能感觉到,他心里很孤独。
去年体检的时候,浩天被检查出有轻度抑郁症。
听到这个消息,我哭了整整一夜。
雨菲现在32岁,有一份不错的工作,也谈过几个男朋友,但都没有结果。
她说她不相信长久的感情,觉得一个人生活更自由。
上个月,雨菲的男朋友向她求婚了,但她拒绝了。
"妈,我害怕结婚。"她在电话里对我说,"我怕被人误解,怕受伤害。"
听着女儿的话,我心如刀绞。
原来她也有恐惧,她的坚强只是伪装。
那些年的误解,在她心里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疤痕。
今天,我坐在这里,看着那些泛黄的照片,心情特别复杂。
那张1994年的照片,记录了我们一家四口看似幸福的时光。
可是照片背后,隐藏着多少误解和痛苦。
那张1995年的照片,记录了我发现真相后的短暂幸福。
可是那时候,伤害已经造成了。
我用了三年时间误解孩子们,用了三十年时间后悔。
现在我想告诉所有的父母:孩子的行为背后,往往有我们看不到的原因。
不要急于下结论,不要用大人的想法去判断孩子的行为。
有时候,孩子的"坏行为",可能是在表达最纯真的爱意。
雨菲"打"浩天,不是因为嫉妒,而是因为关爱。
浩天的沉默,不是因为乖巧,而是因为恐惧。
而我的误解,毁了两个孩子的童年,也影响了他们的一生。
现在说什么都晚了,我只希望,其他的父母不要重复我的错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