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的中印边境,藏南谷地的风裹着雪粒打在帐篷上。
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盯着作战地图,手指敲着桌面:
"印军第七旅是块硬骨头,得按国民党王牌部队的标准来打。"
他想起解放战争时啃过的118旅,语气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
可谁也没想到,开战才24小时,这支号称"二战劲旅"的印军部队就垮了,
旅长达尔维准将被俘虏时还攥着电台,嘴里反复念叨"怎么可能..."。
张国华
经验老到的战将,怎么会栽在对敌人的判断上?
打仗这事儿,过去的经验到底是靠得住的家伙,还是会要命的套子?
张国华的底气,是二十多年枪林弹雨喂出来的。
从长征时的红小鬼到解放战争的军长,
他带着第十八军从江西打到西藏,昌都战役里啃过硬骨头,
进藏路上翻过雪山草地,对手从国民党正规军到地方武装,什么样的硬仗没见过?
尤其是双堆集那仗,黄维兵团的整编第十一师,清一色美械装备,
缩在汽车阵里负隅顽抗,最后还是靠炸药包和刺刀才撕开缺口;
还有第十八军的第,八旅,在淮海战场跟解放军死磕,打到最后全军覆没也没投降。
这些血淋淋的记忆刻在骨子里,他判断敌人的尺子,自然就成了这些国民党的"王牌"。
现在碰上印军第七旅,号称参加过二战、打败过意大利军队,
他脑子里头一个冒出来的念头就是:这又是块难啃的骨头,
得按老规矩来,把过去对付强敌的招法,原样搬过来。
张国华心里有杆秤。印军第七旅参加过二战北非战役,跟德军交过手,
报纸上都叫“功勋部队”,这让他想起当年跟国民党第十八军第,
八旅在战场上对峙的日子,那些部队同样顶着“王牌”光环,打起仗来不要命。
他在战前动员会上拍着桌子说:
“战略上可以看不起他们,但战术上必须拿出对付国民党第十一师的劲头!”
这话不是空穴来风,双堆集战役里,
第十一师靠美式装备和坚固工事死守,解放军伤亡不小才啃下来。
现在面对印军第七旅,他习惯性地把解放战争的经验往上套:
一样是“王牌”,一样有背景,战斗力肯定差不了。
于是部队按对付强敌的标准配给弹药,干部们反复研究攻坚战术,
连炊事班都准备了够打硬仗的干粮,整个前线都绷着一股弦,准备啃下这块预想中的“硬骨头”。
他这么想不是没道理。印军第七旅确实有来头,二战时在北非战场跟德军、意军打过仗,
报纸上老提“功勋部队”,说他们在阿拉曼战役里追着意大利军队打,名头响当当。
那会儿印度政府也动作不断,往边境调兵,又是修工事又是增派装备,
尼赫鲁在议会拍着桌子说“要把中国军队从边境清除出去”,
话里带着火,摆出一副非要打到底的架势。
这些事儿堆一块儿,张国华看着那些“王牌”标签,
想起当年国民党部队的硬气,觉得这印军第七旅肯定不好对付,心里那杆秤就更沉了。
10月20日早上7点,克节朗河谷的炮声打破了平静。
解放军按预定计划,从左右两翼同时发起攻击,像两把刀子插向印军阵地。
张国华在指挥所里盯着电话,心里还想着当年打国民党王牌时的艰苦,准备迎接一场恶战。
可前线传回来的消息却一个比一个快:
右翼部队已经突破印军前沿阵地,左翼部队正在分割包围敌人。
印军第七旅的表现完全出乎预料。
士兵们在寒冷的阵地上冻得缩成一团,很多人的枪因为天气太冷,拉不开枪栓。
当官的在后面喊破了嗓子,也没人往前冲。
有的部队刚一接触就垮了,士兵扔掉枪往后面跑,军官想拦都拦不住。
那些所谓的"二战老兵",根本没见过这种打法,吓得躲在工事里不敢出来。
战斗进行到下午,印军的防线已经支离破碎。
解放军战士们顺着河谷往前冲,很快就冲到了印军第七旅的旅部。
达尔维准将带着几个卫兵想跑,没跑多远就被堵住了。
他看着围上来的解放军战士,手里还攥着那份标着"王牌旅"字样的作战地图,
脸涨得通红,半天说不出一句话。
到第二天早上7点,战斗基本结束。
统计上来的数字让张国华都有些意外:
印军第七旅全军覆没,包括达尔维准将在内的三千多人当了俘虏,解放军伤亡还不到三百人。
那些准备用来打硬仗的弹药和物资,很多都没用上。
张国华在指挥所里来回踱着步,心里五味杂陈。
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准备了那么久的"硬骨头",竟然这么不经打。
那些从解放战争中得来的经验,这次好像失灵了。
张国华战后自己也承认,确实把印军想得太强了,
那些所谓的"二战劲旅",远不如国民党军主力能打。
经验这东西确实管用,他用解放战争那套制定战术框架,部队才能迅速展开;
但要是陷在过去的老套子里,拿以前的经验硬套现在的敌人,那就成了枷锁。
战争这东西,哪有什么标准答案,你以为摸透了对手,其实可能只是摸到了自己过去的影子。
说到底还是得打破经验那层茧,别让老黄历耽误了新战局,该变就得变,这才是打仗的门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