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去投稿
作者: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千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仲伟营 吕兆刚
前言
在孟子故里山东省邹城市千泉街道,有一支被居民们亲切称为“健康守护队”的家庭医生团队。他们来自千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始终秉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签约为桥梁,以服务为舟,将国家惠民政策转化为具体行动,通过温情签约与暖心服务,切实筑牢基层健康防线,谱写出一段段“医患同心、邻里守望”的感人故事。
01
党建引领,筑牢温情服务根基
针对辖区人口密度高、老龄人口多的现实,中心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牵头组建“党员先锋家医团队”。党员医生主动亮明身份、作出表率,走进社区、深入楼宇,提出“居民不下楼,医生走上门”的服务口号,将签约服务台真正搬到居民“家门口”。
老党员程凯医生是团队的骨干力量。他所负责的片区有一位年逾八十、患多种慢性病的王大爷。程医生不仅主动上门完成签约,更将其列为重点关怀对象,每季度定期上门测血压、血糖,调整用药并同步健康数据。一次深夜,王大爷突发憋气症状,程医生在电话中初步判断为急性心衰,立即指导家属采取应急措施,同时协调120急救和住院事宜,最终使老人转危为安。王大爷的儿子感动地说:“程医生不只是医生的角色,更是我们全家的恩人。”
02
机制创新,实现从“被动签约”到“精准触达”
中心创新组织模式,将服务力量整合为21个家庭医生签约团队,依据人群健康风险实施分级管理,对高危人群和慢性病患者优先匹配个性化服务包。团队联合社区、居委会及物业共同推进“健康管家进楼栋”行动,使签约覆盖率从35%提升至75%。同时依托健康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构建“15分钟就医圈”,确保急危重症患者能够及时获得有效救治。
患有糖尿病的韩师傅对此深有体会。以往他每次测血糖、开药都需前往定点医院,耗时耗力。如今在“15分钟就医圈”内,他可就近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完成免费测血糖和药品配备。他高兴地表示:“现在签约真是签出了幸福感,既省心省事,又省钱实惠。”
03
科技赋能,打造有温度的服务品牌
家医团队不仅治病,更注重“医心”,尤其关注空巢、失能老人和婴幼儿等特殊群体。他们通过长期陪伴和持续关怀,成为居民生活中可信赖的“健康依靠”。
儿保科副主任医师周莉擅长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服务效率。她按社区建立微信群,24小时为签约居民提供在线答疑。一位新手妈妈刘女士在群内获得多次及时帮助,包括新生儿黄疸监测、喂养指导等。甚至在凌晨宝宝突发发热时,周医生仍通过视频连线提供专业指导,帮助其完成居家护理,避免了深夜奔波之苦。刘女士感激地说:“周医生的手机就像我们的‘急救热线’,有她在,我们特别踏实。”
04
健康前移,推动“治未病”理念落地
团队积极推动服务模式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管理为中心”转变,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针对慢性疼痛和亚健康人群开展针灸、推拿、节气养生等服务,并邀请医共体及上级专家坐诊,让居民在社区即可享受优质中医药服务。数据显示,逾70%的签约居民已从便捷、优质的中医药服务中受益。
为转变居民“重治疗、轻预防”的观念,家医团队在文博苑社区打造“健康小院”、开设健康课堂。每周带领居民练习八段锦、健康操,每月围绕高血压防治、糖尿病饮食等主题举办健康沙龙,通过实物模型演示“限盐限油”标准。最初参与者不多,但团队坚持不懈,以生动讲解和互动体验逐渐吸引大量“粉丝”。如今,“健康小院”每场活动座无虚席,居民健康素养显著提升。居民王大妈说:“以前做菜咸,血压一直降不下来。学会用限盐勺之后,血压稳定多了。这家医签约真是签到了点子上!”
一纸合约,承载的是责任与承诺;一次次上门服务,传递的是温暖与守护。千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团队以坚实的脚步、仁爱的初心和智慧的举措,将“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蓝图转化为一个个鲜活而温情的现实场景。他们不仅是居民健康的“守门人”,更是社区和谐的“促进者”,用实际行动在孟子故里绘就了基层健康服务的崭新画卷。
编辑:朱红剑 校审:郑艳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