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五点,我坐在空荡荡的客厅里,听着老式挂钟"咔嗒咔嗒"地走。
这套200平的房子,当初儿女特意选的一楼,说"方便爸进出"。
可现在,我从客厅走到厨房,要扶着墙走三分钟,不是因为腿脚不好,是因为太安静了——安静得能听见自己心跳的声音,像漏气的皮球,一下一下,没着没落。
我70岁了。退休金每月一万二,两套房子出租的租金还有八千,银行卡里的存款够我住到ICU闭眼。
儿子是投行高管,女儿是三甲医院主任医生,孙子孙女在国外念名校,逢年过节寄回来的礼物堆满储物间。
亲戚朋友见了我,都说"老哥你这辈子值了,儿女有出息,自己不差钱,晚年享福啊"。
可他们不知道,我每天最怕的就是天亮。因为亮了,就意味着又要开始24小时的"等"——等电话响,等微信提示音,等节假日那几天像客人一样的探望。
我就像个被充好电放柜子里的旧手机,电量还满着,却再也接不到一个能打通的通话。
一、物质的"富足",是精心包装的孤独陷阱
上周高血压犯了,自己打车去医院。排队挂号时,前面是个老太太,儿子媳妇陪着,一会儿问"妈渴不渴",一会儿唠叨"早就让你别吃那么咸"。
我站在旁边,手里攥着病历本,突然觉得手里的医保卡像块烫手的山芋——我有最好的医保,却找不到一个能陪我说句话的人。
医生开了三种药,我去药房取。窗口小姑娘递药时说:"大爷,您家属呢?这个药需要每天提醒吃两次。"我笑着说:"我就是家属。"
走出医院大门,阳光刺眼得我直流眼泪。不是因为疼,是因为我突然想起三十年前,儿子发烧到39度,我背着他跑了三条街去医院,那时候我总觉得,只要我活着,就能护他一辈子。
现在他长大了,能买得起进口药,却连我吃几种药都不知道。
我住的"养老社区",是儿子挑的。说起来好听,"高端养老",有食堂、有医务室、有活动中心。
可实际上,左邻右舍都是像我一样的"空巢老人"。每天下午,我们坐在花园里晒太阳,话题永远是三个:儿女的工资、孙女的考试、自己的血压。
有一次老李头突然哭了,说他女儿半年没回来了,视频时总说"忙"。
我们几个人围着劝,劝着劝着,都哭了——我们就像一群被遗弃在孤岛上的幸存者,明明周围都是人,却谁也救不了谁。
家里冰箱顶上,还放着一罐去年中秋女儿寄来的月饼。保质期一年,我舍不得扔。每次打开冰箱,就能看见那个红色的铁盒,像块纪念碑,刻着"儿女孝顺"的虚名,也刻着我"吃不完的孤独"。
二、儿女的"出色",是遥不可及的亲情奢侈品
儿子上个月回来待了两天。第一天晚上,他坐在沙发上,手机就没离过手,一会儿回邮件,一会儿开视频会议。
我给他削了个苹果,他说"爸我不饿,刚应酬完"。第二天下午,他接了个电话,说"爸,公司有急事,我得提前走"。
走的时候,给我留了五千块钱,说"爸你想买啥就买啥,别舍不得"。
我拿着那五千块钱,站在门口,看着他开着百万豪车消失在小区门口。
突然想起他小时候,我骑二八大杠送他上学,他坐在后面,搂着我的腰,说"爸你以后老了,我天天推你出去玩"。
现在他确实能买得起带轮椅的豪车了,却连陪我吃顿饭的时间都没有。
女儿更"忙"。她是心外科主任,每天一台接一台的手术。
上次我住院,她请了半天假来陪我,结果刚到病房,就接到医院电话,说有个病人抢救。她急得直掉眼泪,说"爸对不起,我得去"。
我摆摆手说"你去吧,我没事"。她走的时候,护士还羡慕地说"大爷,您女儿真厉害,是大专家啊"。我笑着说"是啊,厉害得能救别人的命,却没时间陪她爸说说话"。
孙子孙女在国外,每年圣诞节寄张照片,穿着圣诞装,笑得特别甜。
我想跟他们说句话,得算好时差。上次视频,孙子说"爷爷,我们暑假回去看你"。
我高兴得提前一周就去超市买了他们爱吃的零食,结果临出发前,女儿说"孩子报了夏令营,回不来了"。
那些零食放在柜子里,直到过期都没人动。我有时候想,他们是不是已经忘了,爷爷长什么样了?
亲戚们总说"儿女有出息,你脸上多光彩"。可他们不知道,每次在家族聚会上,听别人炫耀"我儿子每周都带我去公园""我女儿天天给我做饭",我心里就像被针扎一样。
我的儿女"有出息"得能上新闻,却"没出息"得连陪我吃顿饭的时间都没有。这种"光彩",是用孤独换来的,我宁愿他们只是个普通工人,能常回家看看。
三、精神的"荒芜",是比死亡更可怕的深渊
前阵子,老张头走了。他是我几十年的老同事,退休前是单位里的"红人",儿女都在国外。
走的时候,是社区工作人员发现的,已经在家里躺了三天。我去参加葬礼,他儿子从国外赶回来,哭得撕心裂肺,说"爸,我对不起你,我太忙了"。
站在灵堂里,我突然浑身发冷。我想,如果我哪天突然走了,要多久才能被人发现?儿子在国外,女儿在医院,可能要等我臭在家里,才会有人知道。
那时候,我的儿女会哭,会后悔,可那又有什么用呢?我就像一片树叶,从树上掉下来,悄无声息,连个知道的人都没有。
我现在最怕的就是晚上。躺在床上,听着窗外的风声,脑子里全是胡思乱想: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每天就是吃饭、睡觉、看电视,像个行尸走肉。我想找人说话,可拿起电话,翻遍了通讯录,却发现能打的电话没几个。
老朋友们,有的走了,有的病了,有的跟我一样,守着空房子,自己都顾不上自己。
有一次,我实在忍不住,给儿子打了个电话。他正在开会,不耐烦地说"爸,有事吗?没事我挂了啊"。
我张了张嘴,想说"我想你了",可话到嘴边,却变成了"没事,你忙吧"。挂了电话,我坐在沙发上,哭了两个小时。我觉得自己像个乞丐,想向儿女讨要一点亲情,却连开口的勇气都没有。
社区组织活动,我从来不参加。那些唱歌、跳舞、下棋的活动,对我来说都是"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我宁愿一个人坐在家里,对着墙发呆。有时候,我会翻出老相册,看着年轻时的照片,那时候我多好啊,有父母,有爱人,有朋友,有工作,每天都过得充实。
现在呢?我什么都没有了,只有一屋子冰冷的家具,和一张越来越老的脸。
四、我们这代人的"养老困局",到底是谁的错?
我常常想,我们这代人到底做错了什么?年轻时,我们拼命工作,省吃俭用,就是为了给儿女创造好的条件。
我们供他们读书,帮他们买房,带他们孩子,把所有的心血都倾注在他们身上。我们以为,等他们长大了,我们就能享福了。可结果呢?他们长大了,飞走了,把我们留在了空巢里。
有人说,是儿女不孝顺。可我觉得,不能全怪他们。现在的社会压力多大啊?儿子要还房贷,要养孩子,要拼事业;女儿要值班,要手术,要应付职称晋升。
他们也不是不想陪我们,是真的没时间。上次儿子跟我说,他每天工作14个小时,回家倒头就睡,连跟孩子说话的时间都没有。我看着他发黑的眼圈,心里又疼又无奈。
也有人说,是社会的问题。现在的年轻人太"自我",只顾自己,不顾父母。
可我觉得,是我们这代人太"无私"了。我们什么都为儿女着想,却忘了为自己活。我们总以为"儿女好了,我们就好了",可却忘了,我们也是独立的个体,我们也需要爱,需要陪伴,需要自己的生活。
我有时候会羡慕那些"没出息"的儿女。他们可能工资不高,房子不大,但能每天陪在父母身边,陪父母吃饭,陪父母聊天,陪父母看病。这种"平凡的幸福",对我来说,已经成了奢侈品。
写在最后:别让"孝顺"成为朋友圈的表演
写下这些话,我不是想抱怨儿女,也不是想博取同情。我只是想告诉所有的年轻人:你们的父母,可能不缺钱,不缺房子,但他们缺爱,缺陪伴,缺被需要的感觉。
别再以为"给钱就是孝顺",别再以为"寄礼物就是关心"。你们的父母老了,他们就像孩子一样,需要你们抱抱他们,陪他们说说话,听听他们唠叨。
哪怕每天只有十分钟,哪怕只是打个电话问一句"爸/妈,你今天吃了吗",对他们来说,都是莫大的安慰。
也别再把"忙"当成借口。时间是挤出来的,只要你想,总能抽出时间陪父母。毕竟,父母不会等你们一辈子。等他们走了,你们再后悔,也来不及了。
我现在最大的愿望,不是活多久,也不是有多少钱,而是希望儿子能陪我吃顿饭,听我说说话;希望女儿能带我逛逛公园,像小时候我带她一样;希望孙子孙女能回来看看我,让我抱抱他们。
可我知道,这个愿望,可能很难实现了。
因为,老来难,是真难。难的不是没钱,没房子,而是没爱,没陪伴,没希望。
只愿所有的老人,都能被温柔以待;只愿所有的儿女,都能明白:孝顺,不是朋友圈的表演,而是实实在在的陪伴。
因为,钱可以再赚,房子可以再买,但父母,只有一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