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 恋
是秋恋还是恋秋?问问秦楚边城或者水色白河就知道了。
望望农家的篱笆墙上的各种藤,都特别“恋秋”,就是对秋天恋恋不舍——对秋天不舍也就罢了,还要在秋天里开花结果。在秋天结的果就是秋果了,一般长不大,也熟不透。所以,秋天里的瓜藤的藤梢上结的就是秋瓜秋果。比如“秋南瓜蛋儿”。“秋南瓜蛋儿”青悠悠的萌哒哒地挂在藤稍上一直到立冬,但是,秋南瓜蛋儿能坐得住胎,稳稳地长在藤稍上不多,若能一直长到立冬的更是少之又少。所以,秋南瓜比一般普通南瓜显得珍贵。秋天到了,各种藤的叶子被秋风慢慢拾掇干净了,菜园子里只剩下萝卜白菜了,而在院坝围墙的背风处,经历了春和夏瓜藤架竟泛出了绿意,老气横秋的藤稍上竟高擎着一抹绿,许多个藤稍伸过来汇聚到温暖的拐角,展示最后的繁荣,孕育最后一茬果实——南瓜、丝瓜、冬瓜、门板豆等都秋意满满地垂挂起来,仿佛大地最后一次深情的吐纳。这些秋果虽不及夏日的丰硕,却自有一番倔强的美——它们是被秋风吻过的孩子,在渐紧的秋意里攥紧最后一丝温暖,像是要把季节的余温都凝进果肉中。农人从藤架下走过,总要伸手托一托那些沉甸甸的“秋南瓜蛋儿”,指尖触到的是秋日的筋骨,是时光的沉淀。若偶遇一个能坚持到立冬的,便如得了造化似的,小心摘了捧回家去,煮一锅金黄糯甜的粥,暖透整个农家的清晨。
藤叶终是一日日稀疏了,秋风如梳,梳理着它们纵横交错的脉络。那些曾被绿叶遮蔽的枝干此刻显露出苍劲的曲线,像是大地手写的草书,遒劲而从容。藤架下漏下的阳光斑驳如古铜钱,洒在尚且湿润的泥土上。偶然还有晚开的丝瓜花,明亮亮、黄灿灿的一朵,颤巍巍缀在枯藤间,仿佛秋天最后一句未说完的情话。
而秋日的馈赠远不止于此——当院墙边的瓜藤渐次沉寂,土地深处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如果说瓜豆能恋秋,那么红薯藤就更能表达“秋恋”了。
农历七月,暑气未消,秋意初萌,正是“七长上”的时节。红薯藤蔓恣意伸展,绿浪般覆满田垄,叶片肥厚油亮,叶脉中奔涌着生命的浆液。农人赤足行走于垄间,脚下是温润的泥土,耳边是藤叶摩挲的沙沙声,如秋日的私语。待到八月,“八长下”的谚语应验了——地上的藤叶渐老,地下的红薯却悄悄膨大,像藏了心事的少年,在黑暗中默默酝酿着一场甜蜜。
这时的红薯秆正是脆嫩的时候。掐一段,指尖便沾上乳白的汁液,带着青涩的草木香气。农家的巧妇常采了炒菜,清油爆香蒜末,倒入掐成寸段的红薯秆急火快炒,盛到盘中仍是碧莹莹的,嚼起来脆生生响,是秋日餐桌上的清欢。
而关于红薯藤最动人的记忆,却藏在旧日时光里。那时秋阳尚暖,小伙子姑娘们组成劳动小组到地里翻藤——为防止藤节生根分散养分,需将蔓延的绿浪轻轻掀起,翻转到另一侧。田垄间青春的身影俯仰起伏,笑语惊飞了栖息的雀鸟。
总有胆大的小伙子,掐下一段最匀称的红薯秆,指甲巧妙地将外皮撕开成细条却不扯断,间隔着挽成结子,顷刻间便化作一串翡翠项链,或是一对镂空手镯。他红着耳根,趁人不备塞给心仪的姑娘。姑娘低头接过,腕间一抹青绿荡呀荡,衬得肌肤胜雪。那项链上犹带露水的沁凉,触到颈窝却激起滚烫的颤栗——于是两朵红云飞上腮颊,比天边的晚霞更酡浓几分。
如今再不见那样的场景了。农机轰隆着驶过田垄,一次性将藤蔓卷起粉碎。但每至深秋,我仍会去田间地头的菜地走走。看那些未被收割的老藤上开着淡紫的喇叭花,花瓣薄如绢纱,秋风过处,如无数小风车旋转。我知道在泥土之下,红薯正蓄着糖分,等待霜降后的丰收。而那些藏在藤蔓间的羞涩爱恋,早已随岁月沉入地底,化作另一种甜蜜,滋养着年年岁岁的秋天。
秋啊,你让万物走向成熟,也让最朴素的生命焕发诗意的光辉。这土地上的恋歌,从未止息。
作者:张顺成
投稿分享:微信491985777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