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点点星光(ID:diandianxingguang888)
秋风带着些许凉意,刮过北京高档小区的门口。李秀兰拎着沉甸甸的布包,脚边放着一个装满家乡特产的编织袋。她一大早坐上了火车,辗转了十多个小时,好不容易才找到这里。
布包里装着花生米、粉条、腊排骨,还有她搬砖半年攒下来的五千块钱。这些钱是她打算交到陈默手上的,她想着:“孩子在城里不容易,结了婚又有了孩子,肯定需要钱用,我这个当嫂子的能帮一点算一点。”
可现实却比她想象得要冷清许多。李秀兰站在小区门口,等了一整个下午。看着一辆又一辆轿车进进出出,她的心跟着轰鸣的引擎声一起起伏。
终于,一辆黑色轿车缓缓驶来。车窗降下去,露出一个妆容精致的年轻女子。女子眉头微蹙,疑惑地问:“陈默,这是谁啊?”
驾驶座上的陈默微微一愣,眼神在嫂子李秀兰身上停留了一瞬。但很快,他避开了她那双充满期盼和温情的目光,把神情掩饰在一丝冷漠里。
“老家的一个亲戚。”他说得轻巧,仿佛在介绍一位再普通不过的陌生人。
李秀兰心头一颤,眼眶顿时有些发酸。她抿住嘴唇,还没来得及开口,陈默却已经从钱包里抽出五百元,塞到她手里:“嫂子,我得陪爱人去看岳父母,你赶紧买票回去吧。”
十五年的辛苦与坚持,在这一刻,被简简单单地抹去了。她不是“嫂子”,不是“亲人”,只被定义成“老家亲戚”。
李秀兰呆立在原地,脑海像翻开了一本厚重的日历。
十五年前,丈夫陈强因病突然离世。那一年,陈默还只有十三岁,正上初中。公公婆婆早逝,家里的重担顿时全压在她这个寡妇肩上。村里不少人劝她:“你还年轻,可以再嫁啊,陈默反正有亲戚能管。”
可李秀兰摇头:“我不走,我要守着陈家的门,替陈强把弟弟拉扯大。”
从那以后,她白天去砖厂干活,肩膀常常被沉重的砖头磨破皮;晚上回家,还要给陈默做饭、检查作业。周末再累,也得下地干农活,收玉米、种菜,一刻不敢懈怠。
庄稼人最怕孩子读不好书,可她总是耐心地劝陈默:“再坚持一下,将来你要走出村子,走出这一辈子抡锄头流汗的路。”
为了他的学费,她甚至卖掉了仅有的一只下蛋母鸡;为了他能安心读书,她常常自己啃窝头,把好一点的留给陈默。
或许是天资聪慧,也或许是嫂子的坚持管教,陈默的成绩一直很好。高考那年,他如愿考上北京的重点大学。
村里人都说,李秀兰烧了高香,陈默是咱们村唯一的大学生,以后肯定有出息。那时候,她的心里满满都是欣慰。
上大学后,李秀兰依旧省吃俭用,每学期攒钱给他寄去学费和生活费。她不会写什么家书,寄去的信里总是寥寥几句话:“要好好吃饭,衣服记得添一添,嫂子在家里都挺好,不要惦记。”
后来陈默读研、读博,走上了另一条与村庄完全不同的道路。他说自己很忙,常常几年没有回老家,电话也越来越少。三年里,他只打过三次电话,每次不超过两分钟。寄过的钱更是屈指可数——两次,总共八百元。
可即便如此,李秀兰从没有怨言。她常想:“孩子有出息,不就值了么?他是整个陈家的希望啊。”
这一次赴京探望,是李秀兰鼓足了勇气做出的决定。
砖厂的活累,她已经年过四十,身体渐渐有了毛病。但想到陈默已经成家,有了妻子孩子,她觉得自己更该去看望一下,哪怕只是送去一点点心意,能给他添点助力。
临行前,她特意去镇上的理发店烫了头发。站在镜子前,她看着自己被岁月刻满皱纹的脸,低声自语:“可别让默儿的朋友看不起,说嫂子太土。”
怀里抱着的布包,不仅是沉甸甸的五千元现金,还有她的一份心意和自豪。她原以为陈默会看到她,热情地喊一声“嫂子”,甚至会帮她拎包,介绍给身边的人:“这是我嫂子,她把我养大的。”
可等来的,却是那句冷漠的“老家亲戚”。
“嫂子,我不是忙嘛,忘了说。你快回去吧,别耽误时间了。”陈默的声音再次传来,却冰冷得像寒冬腊月的霜雪。
黑色的轿车很快驶远,尾灯在夜色中闪烁了一下,然后彻底消失不见。
李秀兰愣愣地站在门口,怀里的布包忽然变得像千斤重。她那双因劳作而布满老茧的手,紧紧攥着那皱巴巴的五百元,仿佛握着的不只是钱,而是自己十五年来的爱与付出,此刻全都被轻飘飘地丢在了地上。
她忽然很想哭,可眼泪却怎么也落不下来。
脑海里浮现的是一个又一个场景——
深夜里,她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守着陈默的书桌,边缝补衣服边提醒他不要打瞌睡;
雨天里,她披着破旧的塑料布,踏着泥泞的乡间小路,把热腾腾的玉米糊送到学校;
大年三十,别人家围炉守岁时,她一个人冒着风雪去镇里打工,只为攒下一点钱寄去北京。
那些岁月,像一根根绵长的麻绳,把自己的人生牢牢绑在了陈默的学业和未来上。
可如今,所有的努力换来的,却是“亲戚”两个字。
秋夜渐凉,街边的霓虹闪烁,却没有一盏灯为她而亮。
李秀兰缓缓抬头,看着高档小区里一栋栋林立的楼宇。那是陈默的世界,光鲜、体面、讲究身份和门第,而她不过是一个外乡妇人,满脸风霜,手里还提着布袋。
她咬了咬嘴唇,低头看着怀里的腊排骨与花生米。那原本是她带着满心喜悦准备的礼物,此刻却成了最沉重的讽刺。
夜色里,她的背影显得孤零零的。人来人往,却没有人注意到她眼中压抑不住的失落与孤寂。
火车站的候车厅里,李秀兰抱着自己的包,坐在角落的一张冰冷的长椅上。周围人声嘈杂,有人兴奋地聊着旅行,有人焦急地打着电话。而她只是静静盯着地面,手里揣着那五百块钱。
五百元,对别人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对她来说,却像是一张无情的“绝交信”。它告诉她:从今以后,她和陈默之间,再不是亲人,而只是最疏远的关系。
车次广播响起时,她缓缓站起身,拖着疲惫的身子走向检票口。走到门口,她忍不住回头望了望北京市区的方向,眼神怅然。
也许,她的余生依旧会在砖厂度过,依旧会弯着腰在地里拔草,依旧会在寒冷的冬天里孤身一人。但她终于明白,自己再不必为陈默而活。
她苦笑一声:“人啊,大概就是这样的吧。有人记住你的好,也有人,宁愿忘得干干净净。”
火车缓缓启动,带着她驶向远方。夜色之外,一切噪杂都渐渐远离。只是,她破碎的心,再难拼凑完整。
有人说,最凉的不是寒冬,而是人心。
李秀兰用十五年的青春与劳累,换来了陈默所谓的“前程”。可当一切尘埃落定,她才发觉,有些恩情在时间的冲刷下竟变得不值一提。
这世间,最无情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亲人之间的漠然与否认。
而李秀兰,只能带着这一份凉透的心,默默走回自己孤独的人生。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喜欢本文请分享至朋友圈哦~
独居老人网购18年不拆包裹,全家堆满,无处下脚,离世后才发现6万件快递价值3500万...
福建男子妻子去世后跟保姆结婚,五年后搬家看见妻子的旧手机,谁料,打开后却要跟保姆离婚...
小学数学 / 综合整理 ▍综合整理自网络 / 声明 ▍
免责声明
1.本公众号部分转载的文章、图文、视频来自网络,其版权和文责属原作者所有,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2.本公众号编辑部工作人员的原创文章,其版权属于我们微信公众号所属主体。3.本公众号特约稿原创文章,其版权和文责属作者所有。4.若要转载原创文章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我们,未经同意不得转载。任何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谢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