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法国政坛再度发生剧烈震荡。备受关注的法国总理贝鲁在国民议会信任投票中遭遇惨败,未能获得足够支持,最终选择辞职。尽管法国总理的更换已经成为近年来司空见惯的事件,但这一波政坛大地震的影响,却让外界震惊不已。面对突如其来的政治危机,马克龙不得不迅速作出反应,在短短24小时内宣布任命国防部长勒科尔尼接替贝鲁,成为法国的第五位总理。然而,法国政坛的动荡仅仅是开始,马克龙可能接到了一个比政权更坏的消息。
贝鲁的政府失败几乎是无法避免的结果。早在去年,马克龙决定提前举行议会选举时,就有声音提醒他,过度自信的赌注可能会让他陷入无法自拔的困境。如今,这一预言不幸成真,马克龙的“中间派”政权在极左和极右两股势力的夹击下,逐渐陷入了无法自拔的政治泥潭。
在法国第五共和国历史上,贝鲁成为了第三位被议会赶下台的总理,这一历史性时刻标志着法国政坛的重大变化。尽管贝鲁的紧缩预算案是为了拯救国家财政,但无论是削减开支还是取消公共假日,最终引发的民众反感和反抗,尤其是在养老金和公共服务削减的背景下,成了压垮政府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经历了多年的经济低迷和社会不满之后,贝鲁政府的政策注定无法平息民众的愤怒。法国债务每秒增加5000欧元,债务危机的阴影笼罩整个国家,马克龙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是解决短期的财政问题,更是如何应对民众对改革的不满情绪。
马克龙的迅速决策令人赞叹,然而他所选择的继任者——年仅39岁的勒科尔尼,却同样背负着巨大的压力。作为新任总理,勒科尔尼在法国政坛的崭露头角并不意外。自2017年马克龙当选总统以来,勒科尔尼便成为了他重要的政治助手和忠诚支持者。担任过市长、地方部长和海外事务部长等职务,勒科尔尼的职业生涯可谓步步高升,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
值得注意的是,勒科尔尼作为国防部长,在推动法国军事现代化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在2024至2030年的法国军事规划法案的制定过程中,他强调了法国军力的全面升级,并大力扶持本土军工企业。这一系列改革举措,不仅巩固了法国在国际安全事务中的地位,也为他赢得了马克龙的高度信任。因此,马克龙在此时选择勒科尔尼接任总理,更多的是希望依托他曾经的改革成绩,稳住政权,并解决当前的财政困境。
然而,勒科尔尼接手的任务远非易事。面对一个因党争和政策僵局而严重分裂的议会,如何赢得国民议会的支持,推动预算案通过,将成为他面临的首要挑战。如果他未能迅速化解党派之间的对立,法国的政治局势只会陷入更加深重的泥潭。马克龙的“政治游戏”如今进入了“死局”状态,而勒科尔尼也注定会成为棋盘上一个关键的“摆布者”。
法国的政治格局如今已经被撕裂。极右翼的勒庞和极左翼的梅朗雄两股力量的对抗,成了法国政坛的常态。勒庞的国民联盟在贝鲁政府倒台后,迅速崛起,成为议会第一大党。勒庞尽管面临总统竞选的限制,但她党内的成员正密切关注总理一职,随时准备接管权力。
勒庞的政治主张鲜明且极端,她始终将反移民和民族主义作为主打口号,并且一再要求解散议会,以实现政治的“全面重启”。即便这一提案难以实现,但她的政治主张却获得了大部分民众的支持。与此同时,左翼“马尔桑派”的梅朗雄也不甘示弱,公开呼吁马克龙辞职,要求建立第六共和国。这一提案在议会中引起了广泛共鸣,凸显了当前法国政坛的极度不稳定。
在极端主义愈发盛行的情况下,法国不仅面临财政危机,更面临着无法修复的社会裂痕。2023年黄背心运动尚未完全平息,法国社会的分裂性和对抗性似乎在继续加剧。马克龙原本期望的“中间派共识”,在左翼与右翼的夹击下,早已支离破碎,法国政坛的空前动荡似乎已无法避免。
法国第五共和国的半总统制体制,如今在议会分裂的局面中暴露出极大的弊端。根据宪法法院前法官的观点,当前法国面临的最大问题,并非是否需要改革,而是如何改革。法国的政治体制早已无法应对如今的政治局面,尤其是在党派极端化、议会高度碎片化的背景下,任何尝试突破现有体制的方案都将充满挑战。
马克龙当初推行的中间路线,如今显然已陷入了“死胡同”。面对左翼和右翼的强烈反对,马克龙无法向任何一方妥协,进一步加剧了政局的僵化。如果继续坚持中间路线,法国将继续面临财政危机、社会动荡以及政治空转的多重压力。如果向左转,可能引发资本外逃和金融动荡;向右转,则可能进一步加剧社会不满与民族主义情绪,甚至引发更严重的社会分裂。
目前,法国各党派的激烈对抗和政治体制的缺陷,可能导致法国陷入一场政治“恶性循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法国是否能避免重蹈“魏玛共和国”的覆辙,成为了外界关注的焦点。
在法国国内政治风云变幻的同时,勒科尔尼上任后的外交政策也成为了外界关注的焦点。作为前国防部长,勒科尔尼长期以来在中法关系上持理性态度。在2024年香格里拉对话会上,勒科尔尼与中国国防部长董军的会晤成为了两国军事交流的新起点。随着中法两军关系逐步深入,勒科尔尼对华政策的走向也成为了国际社会的一个重要观察点。
在今年的访问中,勒科尔尼明确表示,法国愿与中国在欧亚安全领域展开合作,推动两军在更广泛领域的对话与合作。这一表态与美国及英国等国对中国的强硬立场形成鲜明对比。尤其在当前的国际局势中,勒科尔尼的务实外交显得尤为重要。与那些一味炒作“中国威胁论”的西方领导人不同,勒科尔尼更注重实际利益和务实合作。
可以预见,勒科尔尼上任后,法国的对华政策将不盲目跟风欧美,且有可能迎来一定的回暖。尤其在当前国际局势紧张的背景下,中法两国的合作,可能成为稳定局势的一项重要因素。
马克龙或许并未意识到,勒科尔尼接手后面临的将不仅仅是党派之间的政治博弈,经济和财政压力才是真正的挑战。贝鲁未能推动通过的预算案,已经暴露出法国财政深陷“瘫痪”状态,面对巨额债务和逐年上升的利息支出,法国政府的财政状况几乎无法再支撑大规模的改革或公共支出。
如果勒科尔尼无法迅速达成必要的政治共识并推动改革,法国的债务问题可能将继续恶化。根据一些经济学者的预测,如果没有即时且有效的财政紧缩方案,法国可能会进入长期的财政衰退期。这个“坏消息”对马克龙来说,无疑是一记沉重的打击。
随着政府垮台后的连锁反应逐步展开,法国的未来似乎充满了不确定性。政坛的动荡、经济的困境以及社会的分裂,让法国在未来几年内是否能够找到一条出路,仍然充满疑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