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连锁餐饮集团“西贝”陷入预制菜舆论风波。
9月12日,据餐企老板内参,目前,针对“罗永浩 西贝”事件,大家的态度与立场不尽相同,业内,一众餐饮行业大佬集体声援西贝。
巴奴毛肚火锅创始人杜中兵凌晨转载相关支持西贝和贾国龙的文章;吉祥馄饨创始人张彪直言“信任西贝”;朱光玉火锅联合创始人李扬表示“平台公知都在对着餐饮人一步一步勒紧脖子上的钢丝绳”……大大小小数十个餐饮品牌、上百位从业者连夜发声。
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也发文称:任何事没有完美……感谢西贝、海底捞等品牌企业让我找到相对放心可口吃饭的地方!
9月13日,罗永浩发文回应了上述言论,他表示:看看有多少餐饮业著名品牌的人在挺西贝的贾老板。吉祥馄饨,朱光玉火锅,霸蛮牛肉粉…网上一边倒地在谴责西贝,行业内的人一边倒声援西贝…这个世界会好吗?我觉得还是会的,但确实需要推动立法。各位网友,您怎么看?(餐企老板内参)
争议起源
9月10日:罗永浩发微博吐槽西贝“几乎全是预制菜且价格昂贵”,呼吁立法强制餐馆标注预制菜使用情况。
西贝反击:创始人贾国龙强硬回应“100%无预制菜”,宣布起诉罗永浩“损害商誉”,并开放全国门店后厨、推出“罗永浩同款套餐”接受公众检验。
行业集体声援西贝
餐饮大佬站队:巴奴杜中兵、吉祥馄饨张彪、朱光玉火锅李扬等数十位餐饮品牌创始人发声支持西贝,理由包括“西贝食安是行业标杆”“预制菜定义被极端化解读”等。
胖东来于东来发文感谢西贝提供“放心就餐场所”,但随后删除帖文引发猜测。
罗永浩的正式回应(9月13日)
核心立场:
“网上一边倒谴责西贝,行业内一边倒声援西贝…这个世界会好吗?我觉得还是会的,但确实需要推动立法。”
潜台词:
质疑声援企业或同样存在“预制菜假装现做”问题,提醒消费者警惕;@财千千
强调推动立法保障消费者知情权,而非反对预制菜本身。
双方核心矛盾点
主体
核心主张
依据/动机
罗永浩
1. 西贝高价菜品使用长保质期冷冻食材; 2. 消费者需知情权,餐厅应明确标注加工方式
90%网民支持其诉求,认为“透明化≠反对预制菜”
餐饮老板
1. 中央厨房配送的半成品≠预制菜(符国家定义); 2. 声援是为抵制“污名化”伤害行业
标准化是连锁餐饮生存基础,担忧舆论波及自身
西贝贾国龙
“生意可不做,是非必须辩”,坚持“无预制菜”并起诉罗永浩
认为品牌声誉被“恶意诋毁”(日营收暴跌200-300万元)
行业集体声援的深层原因
利益共同体焦虑
连锁餐饮普遍依赖中央厨房模式(如西贝年采羊肉一次冷冻全国配送),声援实为维护行业共性操作,避免自身被卷入舆论漩涡。
定义权争夺
国家规定中央厨房半成品不属预制菜,但公众认定“非现做即预制”,声援是试图夺回行业话语权。
危机公关示范效应
若西贝因舆论倒下,其他品牌可能面临同类质疑,故集体表态形成“防御壁垒”。
事件影响与走向
西贝损失惨重
郑州门店日营业额下滑5000-7000元,北京门店客流量反增(部分因好奇顾客)但线上订单跌20%;
公关被评“灾难级”:开放后厨暴露冷冻食材、隔夜菜问题,员工称“羊排赏味期覆盖三餐”。
消费者觉醒知情权
数据对比:仅6%公众支持西贝,47%支持罗永浩(基于7.2万条评论分析);
标杆案例:老乡鸡因主动标注“现做/半预制/复热预制”获罗永浩认可。
行业变革加速
国家预制菜标准草案已通过审查,要求餐饮明示预制菜使用情况;
江苏省率先立法强制标识,其他地区或跟进。
事件本质与启示
定义鸿沟难弥合:技术合规(国家定义)≠ 消费者认知(广义预制菜);
价格信任是核心:人均166元的西贝 vs 18个月保质期冻鱼,高价与工业化反差激怒消费者;
透明化是唯一出路:如罗永浩所言:“知情权比输赢重要”,老乡鸡模式或成行业新标准。
罗永浩最新表态(9月13日晚):
“西贝的事情告一段落…期待预制菜相关法规出台,我要忙正事了。”
这场风波终将沉淀为餐饮业透明化进程的里程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