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施婕)日本作为全球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7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高达60%。近日,日本更新了2025年高血压防治指南(以下简称新指南),对75岁以上老年人的血压控制目标提出重要建议。新指南强调,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包括老年人)应将血压控制在130/80 毫米汞柱以下,这一变化改变了以往认为“老年人血压不宜过低”的传统观念。
9月14日,河北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心内科主任医师郭艺芳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指出,传统观点认为,老年人血管弹性差,血压过低可能增加跌倒、晕厥等风险,但新指南依据最新研究证据提出,不能仅因年龄较大就放松血压控制。多项荟萃分析也显示,将收缩压降至130 毫米汞柱以下,可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且并未增加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
新指南还强调了家庭血压监测的重要性。与诊室血压130/80 毫米汞柱以下相对应,家庭血压的控制目标为125/75 毫米汞柱以下。家庭监测更能反映真实血压水平,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另一个重要转变是,新指南不再单纯以年龄作为分类标准,而是更关注个体的功能状态、虚弱程度等特征,强调根据生理状态而非实际年龄来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郭艺芳同时指出,并非所有老年人都需要一刀切地将血压降至130/80毫米汞柱以下,对于老年群体来说,个体化评估至关重要。如健康状况良好、功能强健的75岁以上老年人应积极控制至130 毫米汞柱以下,获益最大;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初始目标可设为140 毫米汞柱以下,若能耐受,可考虑进一步降至130 毫米汞柱以下,治疗需小剂量起步,密切监测耐受性;合并衰弱、跌倒高风险或认知功能障碍者,目标可放宽至130至150 毫米汞柱,需个体化设定,避免过度降压导致不良事件;合并严重共病(如晚期肾病、预期寿命短)者可适当放宽目标,注重生活质量和症状管理,权衡获益与风险。
“核心原则是‘在患者能够耐受的情况下,把血压尽量控制低一点’。只要耐受良好,多数高龄患者可从强化降压中获益。”郭艺芳强调,“启动和治疗调整应遵循‘小剂量起步、密切监测、逐渐增加治疗强度’的原则。”在生活方式干预方面,郭艺芳提出七点建议。
低钠饮食:每日食盐摄入量控制在5克以内(约一啤酒瓶盖)。避免咸菜、酱油、加工食品等隐形盐,适当增加富钾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摄入,肾功能不全者需遵医嘱限钾。
合理膳食:遵循低盐、低脂、低糖原则,保证优质蛋白质摄入。推荐早餐食用燕麦牛奶鸡蛋,午餐杂粮饭配清蒸鱼,晚餐蔬菜豆腐汤,零食可选苹果和少量坚果。
规律运动:有氧运动(如快走、太极拳)和阻力训练(如弹力带)均有效。
戒烟限酒:饮酒应限量,最好不饮;彻底戒烟有益血管健康。
睡眠充足:避免熬夜,养成规律作息。
心态平衡:情绪稳定有助于避免血压骤升。
定期监测:每周至少测量3次家庭血压并记录,切勿自行停药或更改剂量。即使血压降至正常低值(如105/65 毫米汞柱),也需关注是否出现头晕、乏力等低血压症状,及时咨询医生。
郭艺芳还提醒,老年人不要轻信所谓具有“降压奇效”的保健品,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利用智能手机App、智能血压计等工具辅助管理血压、饮食和运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