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卜杜勒·拉蒂夫今年60岁,育有三个女儿,多年前因踩中地雷失去双腿。他是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项目支持的核心救济物资项目的受益者之一。© UNHCR
今年60岁的阿卜杜勒·拉蒂夫是三个女儿的父亲。多年前,一枚地雷夺走了他的双腿。一场地震使得他们一家陷入了流离失所的处境。他们不得不从帕克提亚省迁往喀布尔,在一间租来的房子里艰难度日。由于身体条件限制,阿卜杜勒·拉蒂夫无法再像以前一样从事修理工作,只能依靠卖炸薯条维持生计,勉强支撑他的家庭。
“就连房租也快付不起了。”他说。
阿卜杜勒·拉蒂夫面临的困境并不罕见。目前,阿富汗境内流离失所者的人数约为320万。尽管近年因冲突导致的流离失所现象有所减少,阿富汗仍深陷全球规模最大的人道主义危机之一,其近半人口亟需人道主义援助。
日益极端的气候条件和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使得阿富汗愈发处于贫困与粮食不安全的境地。此外,阿富汗妇女和女童在就业和教育方面受到诸多限制。这不仅使得她们陷入更加脆弱的处境之中,更限制了她们自力更生或支持家庭的能力。
阿富汗东部上个月发生的6.0级地震造成了严重的伤亡和破坏,这对这一面临着严重旱灾和大量返乡人口等多重危机的国家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今年以来,已有超过250万难民在未做好充足准备的情况下自行或被迫从邻国返回阿富汗,其境内多个社区的接收能力已经迫近极限。为避免更多悲剧发生,对阿富汗的援助刻不容缓。
阿富汗赫拉特省Sia Aab村的流离失所者。目前阿富汗约有320万境内流离失所者。© UNHCR/Oxygen Empire Media Production
联合国难民署始终坚守一线,在阿富汗开展援助工作,包括在中国的支持下,对拯救生命的需求作出响应。联合国难民署的工作涵盖了提供保护服务、庇护所、核心救济物资分发、现金援助,以及其他基于社区及社会心理支持项目,并专注于为返乡人员寻求重新融入社会的可持续解决方案。在地震发生后,联合国难民署已迅速向受影响地区部署团队与物资,为救援行动提供支持。
中国援助与联合国难民署已经多次开展合作,共同携手应对阿富汗民众的人道主义需求。自2024年以来,联合国难民署在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的支持下向超过19万名脆弱的阿富汗人提供了核心救济物资支持。这些物资包括厨具、毯子、水桶和塑料防水布,能够帮助流离失所者加固庇护所以抵御恶劣气候,在阿富汗严酷的寒冬中保持温暖,并恢复做饭、洗漱等最为基本的日常活动。这对于流离失所者而言至关重要。
“听到我们会收到厨具,我高兴极了,”阿卜杜勒·拉蒂夫说。“我十分感激。我希望和我处于同样处境的人们能够继续得到这样的支持。”他补充道,并指出这些物资对逃难时身上往往一无所有的人们来说至关重要。
作为一名独自抚育七个孩子的母亲,比比·内萨也对这一支持表达了谢意:“像我们这样无依无靠的家庭而言,每一点支持都弥足珍贵。”来自达尔扎布地区的优素福也表达了同样的感受:“当你一无所有时,即便是微小的帮助也会带来巨大的慰藉。我很感激,我并没有被遗忘。”
联合国难民署驻阿富汗代表阿拉法特·贾迈勒和中国驻喀布尔大使馆参赞马晨光出席了在喀布尔联合国难民署仓库举行的核心救援物资交接仪式,这些物资将用于支持阿富汗的境内流离失所者。© UNHCR
这一在阿富汗开展的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项目即将收尾,但在不断攀升的返乡人数和强震造成的破坏面前,在地的人道主义需求仍在持续。联合国难民署正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合作伙伴共同努力,以探索如何更好地开展响应工作,并帮助各个社区建设自力更生的能力。诚然,仅靠人道主义援助无法彻底解决问题,面向工作、技能培训、教育、健康等帮助流离失所者重建生活等领域的投资也至关重要。中国的发展历程,尤其是在脱贫攻坚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截至这个联合国南南合作日,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已然过半,但全球社会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仍面临着许多挑战。南南合作为包括阿富汗在内的国家提供了经过验证、易于拓展且符合具体情境的发展方案,为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的实现提供了关键支撑。联合国难民署期待继续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合作伙伴紧密合作,为包括被迫流离失所者在内的每一个人建立一个更加公正、更可持续的未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